牢记嘱托走在前 济东强区开新局

章丘:十年蝶变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齐鲁晚报     2022年09月14日
  章丘在全省区县率先推出“中国龙山 泉韵章丘”城市区域品牌。
  伊莱特重工打造了直径15.673米的世界最大支撑环。
  国家级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
  十年间,章丘CDP由678.7亿元增至1120.4亿元;华润雪花啤酒、瑞士ABB等12家世界500强企业先后落户章丘;章丘区532个行政村集体收入全部过20万元,过50万元的达到58.6%……十年巨变,尽收眼前。章丘,一座热度高的科创新城、产业强的智造高地、环境美的生态绿城、品牌靓的文旅名城、幸福满的康养福地,正大踏步前进在新时代新征程中。

  记者 支倩倩 夏侯凤超 
通讯员 孟凡庚 曲晓明 
    郭广猛 刘召岳   

“工业强区”作为第一战略
12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

  9月13日上午,济南市委、市政府召开“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济南市喜迎二十大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章丘专场。
  章丘区委书记马志勇介绍,进入新时代,章丘区紧抓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新旧动能转换、强省会等重大机遇,勇担“东强”排头兵使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济东强区建设的崭新篇章。从2012年到2021年,章丘区生产总值由678.7亿元增至1120.4亿元,年均增长5.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35.8亿元增至77亿元,年均增长7.95%。位列全国百强新城区第49位、全国工业百强区第59位、全国城市品牌形象百优县第7位。
  作为传承千年的铁匠之乡、铸造之乡,“工业基因”早已深深融入章丘血脉。章丘始终把“工业强区”作为第一战略,聚焦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打好腾笼换业、筑巢引凤、凤凰涅槃的组合拳,推动章丘工业转型升级,跻身全国工业百强区、全省工业十强县。
  近十年来,章丘区依法依规清理散乱低效企业3500余家,在全国重点产煤县(市)率先完成煤炭产业整体退出,2021年较2012年万元GDP能耗下降率达到44%。聚焦壮大“2+2”产业体系,狠抓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和重点企业培育做大增量。十年来累计建成投产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13个,亿元以上项目97个,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山东章鼓、山大地纬、科兴生物、圣泉集团先后在中小板、科创板、主板上市,上市挂牌企业总数达到70家。截至2021年底,全区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四大产业完成产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到77%。
  着力抓好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聚力实现服务升级、产业集聚。打造了国家级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刁镇化工产业园两个沿黄合规园区,拥有国家级先进机械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国家有机高分子材料基地等4块国字号招牌。
  章丘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立足特色优势,编制招商地图,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华润雪花啤酒、瑞士ABB等12家世界500强企业先后落户章丘,促进了工业的强筋健骨。
新扩建70余所中小学幼儿园
城市更新6.3万群众喜迁新居

  绿满眼,景满城。推窗见绿、开门见景,四季见花,正成为章丘市民触手可及的幸福。行走在城市街头,处处有公园、公园处处是美景,不仅为城市增添了绿色,还给市民休闲娱乐、健身锻炼提供了场所,可谓小工程、大民生。
  章丘区委副书记、区长边祥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章丘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增加民生投入,努力补短板、惠民生、增福祉,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城市更新不断加快,2017年起规划实施48个旧城(村)改造安置房项目,已建成30个、770万平方米,6.3万群众喜迁新居,正在加快建设18个项目、730万平方米安置房。2016年起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19个、135.83万平方米。实施农村危房改造5344户,农厕改造15.3万户、清洁取暖19余万户,章丘区荣获全国新型城镇化示范城市、全国百强新城区。
  高度重视教育事业,优化教育布局,着力推进均衡发展。新建扩建40余处中小学、31处幼儿园,新增学位4万余个。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提升,2022年本科上线率72%,高出全省20个百分点,职高高考本科上线率稳居济南第一,章丘中等职业学校获“山东省最具行业影响力中等职业学校”的荣誉。
  在全省率先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先看病、后付费”和慢性病患者免费送药模式,让群众享受到更高质量的卫生健康服务。新建扩建54处医疗卫生机构,启用精神卫生中心、眼科医院新院区、区人民医院急诊内科综合楼等工程,建成北部医疗中心、中医院新院区。
  聚焦打赢脱贫攻坚战,160个贫困村、1.7万户贫困群众如期脱贫,章丘区荣获全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先进区。十年来累计新增城镇就业7.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连年控制在3%以下。
  突出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任务牵引,加快升级城区功能,公园绿地达到140余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40.12平方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5%。持续提升城市软实力,实施中宣部纪录小康工程山东省试点,工作经验在全国现场会推广。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功能馆等文明实践阵地600多个。在全省区县率先推出“中国龙山 泉韵章丘”城市区域品牌,推进“文明典范·出彩章丘”“美德健康·文明有章”深入人心,倡导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服务群众100多万人次。“方桌会”理论宣讲品牌入选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优秀案例,连年评选“感动章丘十大先模人物”、道德模范、文明典型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城子崖等5处遗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章丘区被列入国家“十四五”大遗址保护利用规划片区,获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区。
建设“精治”网格513个
人才总量突破23万人

  近年来,章丘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向中心聚焦、为大局服务,持续严密党的组织体系,聚力打造“百脉先锋”、锻造“章丘铁军”、汇聚“天下英才”,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成绩斐然。
  章丘区贯彻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紧紧围绕事业需要选贤任能,换届以来调整区管干部152人次,70%以上新任用干部来自基层和改革发展最前沿。突出正向激励,用好选拔任用、职级晋升、考核奖励等“硬杠杆”,310余名出彩型好干部、表现突出先进个人等被提拔任用或晋升职级,“敢创敢闯、善作善成”成为章丘干部的鲜明特征。
  坚持系统谋划、重点突破、整体推进,部署实施“1226”强基固本工程,打造乡村振兴党建联合体60个,评选“领航书记”20名,支部“1+3”经验做法推向全国,党建引领农村“三变”改革遍地开花,全区532个行政村集体收入全部突破20万元、50万元以上村达到312个,集体资产过千万村119个、过亿村5个。配齐配强社区专职工作者375名、专职网格员550名,下沉干部1150名,建设“精治”网格513个,实现“服务+治理”一网兜到底。全面强化基层基础,每年列支1.3亿元用于基层组织建设,打造先锋阵地群89处。
  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章丘区人才总量突破23万人,两次获评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在全市率先设立人才节、企业家日,引进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泉城5150人才等293人,合作院士39人。坚持“服务留才”,创新党委联系专家、人才服务专员机制,构建“购买、租赁、补贴”人才安居体系,近三年招引全日制博士68人、硕士2517人、大学生2.8万余人。
启动农村“三变”改革
99个村股东分红3470.4万元

  章丘是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先进县”,在2021年济南市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列第1位。
  近年来,章丘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着力推进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乡村全域振兴取得初步成效。聚焦“党建联合体”“治理共同体”“产业聚合体”“资源融合体”农村基层组织“四体共建”,制定高素质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实施办法》,首批按5%比例选拔20名“领航书记”,先后组织67名“第一书记”、97名驻村工作队员和350名乡村振兴专员投身乡村建设,促进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坚持全域振兴。按照“南部山水风情、中部泉水特色、北部田园风光”总体思路,点上推进“五型”村庄建设,打造示范样板239个,其中省级34个、市级43个,绣惠施家崖获评“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双山三涧溪、文祖北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线上推进精品线路建设,打造花样垛庄、诗画文祖、绣江古韵、缤纷绣惠、瓜果飘香、齐鲁古道等6条精品线,凸显山水风貌、历史文化、产业特色等资源优势;面上推进全域景区化建设,北部以“甜蜜之乡·锦绣黄河”为主题,打造黄河岸边农业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中部以都市农业为主题,建设国家级章丘大葱、省级泉城百花园、区级东方商人3个田园综合体,省级三涧溪、区级水乡白云2个齐鲁样板示范区和市级绣江风韵·东城画廊美丽乡村先行区等6大片区,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核心承载区;南部以“诗画文祖”为主题,重点实施齐长城国家公园、锦屏山再塑、多彩农庄市级田园综合体等项目。
  章丘探索启动农村“三变”改革,累计实现99个村股东分红3470.4万元,受益群众7.2万余人,全面消除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下薄弱村,50万元以上村达到58.6%。
  精雕细琢一座城,破茧成蝶展新颜。今天的章丘文化底蕴深厚质朴、三次产业齐头并进、工业基础强势明显、交通区位优势突出、生态禀赋得天独厚、发展空间潜力巨大、基因传承深入血脉“七大优势”凸显,迈向济东强区的脚步更加坚实。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