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子壳被误诊为“疑似肿瘤”,医者不能讳疾忌医

齐鲁晚报     2022年09月14日
  在本次事件中,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原因,翦医生总归是把“莲子壳”诊断成了“疑似肿瘤”,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实。面对这样的事实,翦医生本应有面对事实的勇气,勇敢承认自己的技术、认知也存在局限性,不可能做到百分百无误诊,对此次事件认真反思,诚恳地向患者家属表示歉意。

  □评论员 朱文龙

  婴儿上颚卡莲子壳被误诊为“疑似肿瘤”事件有了新进展。9月12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涉事医生翦某春在自己的朋友圈对此事进行了回应。
  翦医生的回应很长,洋洋洒洒几百字,列出了8条意见。归纳起来,中心思想就是为误诊误判辩解,为自己开脱。不采取探针检查,是因为“探针刺入孩子的口腔软组织内,可能造成继发损伤”。而且在尽量不对患儿带来损伤的前提下,自己已经“使用了2根棉签并拢从后部及中近面向牙槽嵴方向各推了2次,高起物无动度”。基于此以上这些,翦医生这才建议患儿家长先行入院,进一步在无痛的情况下做下一步的检查。至于疑似肿瘤的诊断,无非是为了开具住院证明的需要,并不代表确诊,不都说了是疑似吗?何错之有呢?
  在翦医生看来,自己如此选择正是因为为患儿考虑,为家长考虑,出现这样的状况,不能把账算到他的头上。他也实在想不明白,“我错了吗?我错在哪儿了?我到现在也找不出答案”。
  客观而言,医学不是万能的,医生诊断也不可能做到百分百的准确。经验丰富从业40余年的翦医生,也难免在诊断过程中出现误诊。
  从这点说,翦医生的解释并非完全站不住脚,出现误诊误判并非不可原谅。但误诊误判给患者、给家属带来了困扰,就应该有个认错道歉的态度。
  在本次事件中,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原因,翦医生总归是把“莲子壳”诊断成了“疑似肿瘤”,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实。面对这样的事实,翦医生本应有面对事实的勇气,勇敢承认自己的技术、认知也存在局限性,不可能做到百分百无误诊,对此次事件认真反思,诚恳地向患者家属表示歉意,向公众解释出现误诊误判的原因。
  综观翦医生的回应,倒是有针对性地解释了网友的疑问,解释了误判出现的原因,却独独没有表示任何认错和表示歉意的态度。这恐怕才是网友对其声明不买账的原因所在。
  从这个意义上说,翦医生的问题不仅在于对诊断的误判,更在于对此次事件处理的“误判”,对于自我的认知出现了偏差,被架在了“老专家”的位置上不肯下来,以至于到了“讳疾忌医”,不肯承认错误的地步。
  对于医学,医学专家相比普通人应当有更加深刻的认知,这其中就包括对医学的局限性的认知。医学不是万能的,医生也有可能出现失误。这一点,应该成为医生和患者的共识。从医生方面说,承认医学的局限性,就应该有承认“看走眼”的勇气。
  面对把莲子壳诊断为“疑似肿瘤”这样的误诊,承认“看走眼”不该这么难。
  希望翦医生早日驱走自己的“心魔”,正视自己,正视此次事件,对患者、对公众做出应有的回应。要看到,相比出现误诊,百般辩解推卸责任,其实对于医生本人、对医院的名誉损害更大。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