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攒”书小记

齐鲁晚报     2022年09月20日
  □于洪良

  从2014年7月到今年6月,8年间,我把自己在各类报刊发表的文章分门别类,汇编成册,为自己“攒”了两本书,分别是《书生意气(壹)》和《书生意气(贰)》,共约55万字。在后记中,我写道:“之所以命名《书生意气》,没有特别的理由,只是喜欢。因为这个词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多呈现为士人的精神气质及其经世致用的理想信念;当下,当滚滚红尘扑面袭来,书生意气则凝练成一份保持本心的纯粹和不忘初心的持守。多一点书生意气,就会多一点看得开、想得透的人生智慧;葆有一份书生本色,做人处事为文便能多些‘纯真’‘较真’。”
  《书生意气(壹)》所选文章的起讫时间是2014年7月至2018年1月。这三年半的时间,是我在高校某一岗位的聘期。回望三年多,步履匆匆,不经意间竟然大大小小积累了洋洋洒洒27万多字的发表量,不觉心生欢喜。
  时光有时是一种气味,循着它,一路闻过去,会闻到某一年最让你印象深刻、不时回头张望的某一分某一秒。还是博尔赫斯说得好,“文字有一个极大的好处,它是水平和无限的,它永远不会到达某个地方,但是有时候,会经过朋友们的心灵。”
  人到中年爱怀旧。其实,追溯记忆的好处,就在于把走过的路化作一种精神存在,使一个人面对时间时变得强大。在后记的结尾,我写道:文字常在,朋友恒往;书生意气,无问西东。
  《书生意气(贰)》收录的是2018年3月至2022年4月我的又一个岗位聘期里在各类媒体发表的作品近160篇,恰好也是27万字之多。这本书的后记名为“活过的日子,记住的日子”,取自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哥伦比亚著名作家马尔克斯的话语:“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
  为什么一直坚持在写?我绝对服膺作家汪曾祺的一句话,“人世间有许多事,想一想,觉得很有意思。有时一个人坐着,想一想,觉得很有意思,会扑哧笑出声来。把这样的事记下来或说出来,便挺幽默。”正是这句话催促着我不敢懈怠、不想慵懒、不愿虚度。
  翻看着这一篇篇鲜活而独特的作品,我深深感受到文字的无比奇妙。在我看来,这些文字不是冰冷的笔画、方块及其组合,文字是有温度的,是有筋骨的,是充满了力量的。它或许不能带来直接的物质利益,却永远给我以精神上的启迪与升华,润物细无声,丰盈我的整个精神世界。说得不谦虚一点,现在和未来的《书生意气》系列,既是一本时代象牙塔的记忆史,更是我个人的一部心灵志和精神成长记。
  有人说,人这不长的一生里,若有一件有趣的事情可以令自己身心沉浸其中,就是最大的幸运。我有幸遇到了这样的事:写作。从小学、中学爱写作文常常被老师表扬,心里爱上了写作,直到上大一时自己的名字变成铅字,再到至今工作过的29年间,无论岗位怎样变更,自己一直没有停顿、没有弃笔、没有虚度,一路跌跌撞撞走到现在。特别是自己的名字1990年春天第一次变成报纸上的铅字至今,写作对于我来说一直是一个吸引力极强的追寻之旅,从未中断,这非关名利。感谢冥冥中的天意使然,爱上写作是我生命中的一个意外的惊喜,也是一个意外的享受。是写作帮助了我,让我在时间的标记和界定中,收集起散落一地的记忆碎片,重新拼贴、黏合、打磨,还原过往。我重塑时间,拒绝遗忘,愿我的每一份写作,字字句句像珠玑,照亮时间深处的暗淡。
  感谢时间串起了我的写作。不敢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但我对写文章,总有一种先天的敬畏、本能的善待和执着的向往。当一再阅读已经写出的文章时,会有把玩的美妙感觉,心中的愉悦感纷至沓来,不绝如缕。我很幸运,如愿以偿地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表达通道。
  行笔至此,用作家贾平凹的两段文字作为结束吧:“人的一生到底能做些什么事情呢?当五十岁的时候,你会明白人的一生其实干不了几样事情,而且所干的事情都是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不浪费时间,不糟蹋粮食。还是一句老话:平生一片心,不因人热;文章千古事,聊以自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