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头脑”和“不高兴”没有爸爸了……

送别“百岁顽童”任溶溶

齐鲁晚报     2022年09月26日
  任溶溶为一代代中国孩子翻译了很多世界儿童文学经典。
  任溶溶和孩子们在一起。
  他是童心永驻的快乐“老顽童”,也是“没头脑”和“不高兴”之父,他为一代代中国孩子翻译了太多世界儿童文学经典,译著总字数逾千万——《安徒生童话全集》《木偶奇遇记》《小飞侠彼得·潘》《长袜子皮皮》《夏洛的网》《小熊维尼》……
  你可能不熟悉他的名字,却一定读过他翻译、创作的作品,看过由其作品改编的动画。他叫任溶溶,我国儿童文学领域德高望重的翻译家、作家、出版家。文学评论家刘绪源曾说:“任溶溶改变了中国的儿童文学。”9月22日,任溶溶在睡梦中离世。今年5月,老人刚刚度过百岁寿辰。
  记者 于海霞 整理

任溶溶家的两个“任溶溶”
  “我叫任溶溶,其实我不叫任溶溶。我家倒真有个任溶溶,那是我女儿。”任溶溶曾在一篇文章的开头,说出自己名字的秘密。记者了解到,任溶溶的“笔名”是跟女儿借来的。1947年,他的大女儿出生,他为她取名“任溶溶”。喜得爱女,任溶溶满心欢喜,他也特别喜欢“任溶溶”这个名字。1948年,他翻译出版《列麦斯叔叔的故事》时就署上了“任溶溶”这个名字。这一年,他翻译的《小鹿斑比》《小飞象》等迪斯尼童话故事,让中国的少年儿童也有了更多甜蜜的“睡前故事”。随着署名任溶溶的儿童文学作品越来越多,任溶溶也成为他和女儿共有的名字。
  任溶溶,本名任以奇,原名任根鎏,1923年出生于上海虹口东新康里一处沿街的两层楼上。1927年,他随父母离开上海,回到广州老宅,在广东一待就是10年。任溶溶童年的大部分时光在岭南度过,直到1938年重新回到上海。任溶溶的文学创作开始于翻译。20世纪40年代,他开始翻译苏联儿童文学。由他翻译的《古丽雅的道路》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雅和舒拉的故事》等苏联文学作品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多年来,任溶溶翻译过世界各国300余种童话,《安徒生童话》《夏洛的网》《柳林风声》《长袜子皮皮》《木偶奇遇记》《小飞侠彼得·潘》这些百多年来的儿童文学经典,经由任溶溶的翻译在几代读者中广为流传。去年4月,20卷、总字数近千万的《任溶溶译文集》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收录任溶溶翻译的全球近40位知名作家的80余部作品,是任溶溶译著迄今最大规模的一次汇集和出版。
“我就是那个‘没头脑’”
  在任溶溶创作的诸多童话中,“没头脑”和“不高兴”是一对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经典人物,同名动画片更是风靡全国,影响至今不衰,“没头脑”做什么事都丢三落四;“不高兴”人如其名,一开口就是“不高兴”。
  对于《没头脑和不高兴》的创作历程,任溶溶曾回忆,“角色都从生活中来,我就是那个‘没头脑’,常常糊里糊涂的。至于‘不高兴’嘛,我的孩子有点倔脾气,叫他做什么,他就会说:‘不高兴!不高兴!’”有一次,任溶溶去学校给孩子们讲故事,讲外国故事讲腻了,就想针对孩子们的情况讲点别的内容,这个故事竟然自己就跑出来了。任溶溶说,遇到“没头脑”“不高兴”这种孩子,批评他们,他们总是不服气,认为这是小事,跟今后做大事没关系,“我就想干脆让他们带着缺点变成大人,去做大事,出点大洋相。”“没头脑”设计了一座300层的少年宫,结果忘记了装电梯,累坏了去255楼看戏的观众们;“不高兴”演了《武松打虎》里的老虎,但连演四天还不高兴被打死,闹了好大的笑话。小朋友们特别喜欢这个故事,后来出版社听说了,他们就让任溶溶写下来。
  那是1956年1月,任溶溶在南京西路上著名的“文艺俱乐部”——上海咖啡馆里为《少年文艺》赶稿,当时距离截稿时间只有两个小时,所以任溶溶不快也不行,他提起笔来一气呵成,半个小时就写了5000多字。这对作家花半个小时塑造出来的“活宝”,后来被搬上屏幕,成为几代中国人难以忘怀的童年记忆。
喜欢“大团圆”的“盗火者”
  鲁迅曾将好的翻译家比喻为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那样的“盗火者”,对于中国的儿童文学来说,任溶溶正是这样一位盗火者。1942年,任溶溶发表了第一部翻译作品,此后80年,他手中的笔从未停歇过。他通晓多国语言文字,翻译了大量英语、俄语、日语及意大利语等多语种的儿童文学作品。
  译作等身的任溶溶也有自己喜爱的作家和作品,他曾说过:“我翻译的书五花八门,比如我翻译过瑞典女作家林格伦的很多作品,她把儿童的顽皮写得很可爱。可是刚发表的时候还引起过争议。《长袜子皮皮》里的小主人公皮皮就是个典型……这就要经过时间考验,现在大家都认可了。我自己很喜欢《木偶奇遇记》,这跟我的个性有关。我喜欢热闹、轻松活泼的,看电视就要看大团圆的,不喜欢悲剧,受不了。”
  任溶溶60岁退休后被上海译文出版社返聘,又工作了20年。2004年,作为安徒生诞辰200周年庆典活动最重要的项目之一,丹麦官方授权他翻译新版《安徒生童话全集》。年届耄耋的任溶溶花了一年多时间,对自己早年翻译的近百万字译稿进行全面修订和增补,于2005年完成了唯一的官方授权中文版本。丹麦驻华大使米磊先生见到他译的《安徒生童话全集》后,赞不绝口,称之为“高品质翻译”。
  任溶溶曾说:“我翻译许多国家的儿童文学作品,只希望我国小朋友能读到世界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只希望我国小朋友能和世界小朋友一道得到快乐,享受好的艺术作品。”任溶溶曾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杰出贡献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特殊贡献奖、宋庆龄樟树奖、国际儿童读物联盟翻译奖等奖项。2002年,他获得中国翻译协会授予“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2012年,任溶溶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荣誉称号。
童心从来就没丢失过
  谈起翻译与创作,任溶溶略显严肃,但在生活中,他是一位非常有童心的人。也可以说,他的童心从来没丢失过。年轻时,他教儿子下棋,儿子学会了快赢他时,他就让儿子另请高明,以便让自己始终保持不败的地位。他爱极了美食,在妈妈怀里时就开始学吃西餐,到老都和小时候一样,是个馋嘴猫。哪怕餐厅关门,他也要在家自己烹调。母亲曾说他是“脱底棺材,吃光算数”。80多岁时,任溶溶还是爱吃,但因为身体不好很少出门,好友去他家,会带上自家烧的绍兴霉干菜烧肉和茄汁明虾等他爱吃的菜。
  到了晚年,手头没有什么“翻译任务”了,任溶溶却还是闲不住,又迷上了韩语。老人自嘲,在家自学没人指导,“发音不标准,但看到韩文我总想着试拼一下发音。”除了学外语,他也喜欢与孩子们围成一团,给他们读童话、读诗。任溶溶喜欢和小朋友聊天,“我为什么搞儿童文学?因为儿童文学就好像在跟小孩子聊天,讲故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曾讲过这样一句话:“有人说,人生是绕了一个大圈,到了老年又变得和孩子一样。我可不赞成‘返老还童’这种说法,因为我跟小朋友从来没有离开过。”
  现在,任溶溶走了,但他的作品、他的童心还将伴随更多中国娃娃成长,陪他们度过充实、快乐的童年……
 综合新华社、新民晚报、北京日报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