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山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

王爱青:将司法为民落到实处

齐鲁晚报     2022年10月11日
  十年来,中国司法体制改革加快步伐,在基层法院工作的莱山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王爱青有着切身体会。她说,自己经历了法院改革和发展,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也收获了成长和荣誉。
  我叫王爱青,在莱山区人民法院工作15年,先后在民事、商事、少年审判庭历练过,2019年成为莱山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回望这十年,我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梦想的同时,也见证着法院的变化和发展。
办案“爱较真” 守护公平正义
  这十年,我有幸经历了法院改革发展的十年,切身感受了立案登记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法官员额制改革”等重要改革历史时刻。我是司法改革的参与者,也是见证者,可以说,作为一名法院人,我是幸运的。
  十年中,我虽经历了迷茫、苦涩、挫折,却也收获了成长、经验、荣誉,还是会不断提醒自己: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
  一路走来,我怀着对审判事业的满腔热情,从民事到商事,从少年审判庭到现在的刑事审判庭,不断接受挑战和完善自我。
  相比十年前,现在变得更加忙碌,但我始终坚信,只要肯付出总会有回报。让我欣喜的是,莱山法院刑庭人均结案数在全市各基层法院刑事审判中排名前列。
  工作中我总是迎难而上,多起重大、疑难案件交到了我的手上。
  最近在审理一起重要案件。白天接待当事人,梳理案情,计算涉案资金、人员明细,晚上加班写报告、写判决。光报告就写了170多页,每天忙到半夜,第二天再接着研究案卷。
  他们都说我“爱较真”,我“爱较真”是因为,公平、正义是每一名当事人的期盼,也是我当法官的初心和使命。
智慧法院 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
  办公桌不再堆满高高的案卷、排期不用手工登记,我深刻觉得随着司法改革以及智慧法院的建设,法官办案数字化带来的便捷、高效办公,百姓也能感受到便利的司法服务。
  以前百姓要来到法院立案庭才能立案,现在在网上操作一番就立案,百姓立案不再难,也变得更加方便。
  像前段时间,我们依托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对无法到场的当事人进行互联网开庭,不仅为群众提供了便利、灵活、多元的诉讼服务,还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一致称赞。
  办案质效变化很大。现在案件实行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以前需要办理数十天的案件,适用速裁程序,最快当天结案。
  近年来,莱山法院深刻把握“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的要求,不断深化诉源治理工作,积极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模式。这个模式特别好,多渠道为百姓解决解决纠纷,在诉前就把百姓的矛盾化解掉了,切实减轻了群众诉累,将司法为民落到实处。
  十年来,法院司法公开的脚步不断向前迈进,司法公开的范围不断深化拓展,司法公开的内容不断丰富完善。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向社会公开依法应当公开的内容,不仅包括庭审,也拓展到立案、分案、审理、裁判、结案、执行等各环节,全方位展示阳光司法。
不忘初心 办好手中每一件案件
  作为一名司法工作者,我亲切感受到,如今的人们越来越能懂法、会用法,越来越知法、敬法。
  为进一步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尊法守法良好习惯,守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作为滨海中学的“法治副校长”,我经常走进各个学校普法,并为孩子们赠送相关的法律书籍。
  我用幽默风趣的讲解,让学生们明白了什么是违法犯罪以及违法犯罪行为的恶劣后果,同时就校园欺凌、卖拐性侵等几种常见的涉及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进行了详细讲解,并结合鲜活真实的案例,来引导学生远离违法犯罪,学会自我保护,并认识到违法犯罪行为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的危害。
  今后的十年,我将坚定不移地在自己选择的这条道路上走下去,成为一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燃灯者”,以作为一名法官的职业荣誉感,不断来滋养初心,永葆初心本色,办好手中每一件案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记者 钟建军 李雯娅 通讯员 付荣进 采访整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