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莱山区:

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力全域打造幸福家园共治体

齐鲁晚报     2022年10月11日
  记者 闫丽君 通讯员 康圣洋 朱绎霖 徐龙腾

  今年以来,按照烟台市全域开展"幸福家园"党建品牌建设的总体要求,莱山区对标"仙境海岸 幸福家园"市级总品牌的工作安排,打造"品质莱山 幸福家园"区级分品牌,指导4个街道园区、19个城市社区创建分品牌,形成区街一体联动、社区全域共创的党建品牌体系。
  在具体工作中,莱山区以推进"六大幸福行动"为主路径,打造组织引领、网格支撑、物业管理、服务供给、民主协商、接诉办理等一体协同的"幸福家园共治体",构建起社区牵头、各方协同、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把服务融入万家灯火、把幸福送到千家万户。
  党建引领 多点发力
打造群众幸福堡垒

  67岁的尚进风是一名党员楼长,也是小区党员志愿服务队的队长,热心肠的她退休后想发挥余热,却一直没有平台。2021年初,她当选了滨海路街道万光府前社区16号楼楼长,利用3天的时间跑遍负责楼栋,做到与所在楼栋居民互知互通。对于邻里反映的诉求,她主动召集社区工作人员、物业、居民召开“马扎会”,累计帮助解决小区治理难题20余件。
  莱山区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联动、全面覆盖的组织体系,筑牢群众家门口的“红色堡垒”。纵向延伸组织触角,健全“社区党委(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一贯到底、进楼入户的四级架构,每栋楼推选1名党员楼长,做实包楼联户基础,把党员群众全部兜管起来;横向拓展组织纽带,建立社区共建联席会,从“双报到”单位、驻区单位党组织中聘任21名兼职委员,把各类组织有机联结起来,常态化开展“契约共建”,营造党群同心、融合共治的幸福气象。
红网精治 智慧赋能
编织群众幸福生活

  建立“大数据+铁脚板”相结合的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机制,以“一张网”兜起千家万户。线上打造“大数据”信息智库,利用智慧社区三维可视化平台,逐楼逐栋逐户逐人收录信息,单独标注健康监测人员、外籍人员等特殊群体,做到“信息全、底子清”;线下推行“铁脚板”民情日记,每个网格定岗1名社区工作者、1名专职网格员、1名物业管理员,实行每天日常巡访、每月重点巡访、每季度全面巡访,人手一本“民情日记”,全面掌握社情民意,推动问题在网格解决、幸福在网格汇聚。
  黄海路街道明珠山庄社区12名专职网格员全部配备了工作手机,搭配莱山区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APP,APP涵盖考勤打卡、网格员日志、基础信息采集、满意度走访、事件上报、核酸检测查询等多种功能,网格员日常工作实现一机办理。在疫情防控期间,依托莱山区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33万余条人口基础数据,网格员可随时查询所需的网格内人员信息、核酸检测情况,累计发现并提醒未做核酸人数573人,减轻了50%以上的人工信息比对数量,为网格员工作效率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持。
红色管家 贴心服务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推行社区党委(党总支)与物业公司民情联访、难事联办、服务联抓、满意联评“四联机制”。坚持民情联访,将物业职工吸纳为兼职网格员,每月开展1次组团走访,共同摸排诉求;坚持难事联办,建立“红心物业”联席会议,对物业服务重要事项、矛盾纠纷等,组织物业公司、水电暖气专营单位等协商解决;坚持服务联抓,与65家物业公司签订党建联建协议,每年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物业需求,定向交办95个“红心物业”服务项目;坚持满意联评,每年底组织群众对物业服务进行满意度评议,以高品质物业服务打造群众幸福家园。
  滨海路街道党工委推动物业企业工作人员“全员进网格”,成立“红心物业”志愿服务队伍,共同参与到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等重点工作中。组织物业企业与社区党组织签订联建协议,根据居民需求清单认领服务项目。目前已为居民提供免费基础服务620余人次,安装休闲座椅20余处,安装充电桩10余处,规划停车位200余处,开展联建活动100余场,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直办服务。
全时在线 暖心升级
延伸群众幸福触角

  “您好同志,孩子上学需要办理解除隔离证明,请问现在还能办理业务吗?”此时,已是下午6点,社区正常下班时间已过,一名社区居民急匆匆地到黄海路街道台湾村社区居委会办业务。“当然可以,我们每天固定延长一个半小时,就是为了方便跟您一样的上班族,稍等这就为您办理。”工作人员回答。
  今年以来,各街道社区更新完善全链、全科、全时、全龄“四全”服务供给体系。推行“全链服务”,推动卫生站、派出所、银行等入驻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满足群众各类生活需求;推行“全科服务”,将社区的民政、卫生等窗口设置为3个综合服务窗口,把所有社区工作者培养成为“全岗通”,让群众找一个人、办所有事;推行“全时服务”,建立“5+1+N”延时服务模式,每周五个工作日延时到晚8点、周六正常上班、其他时间随时预约,安排专人值班;推行“全龄服务”,打造集康养医疗、日间照料等于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搭建四点半课堂、暑期辅导等课外教育平台,实现老有颐养、幼有善育。
  初家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各社区离退休老党员、热心大姐的经验优势、威望优势,组建“幸福家园讲师团”“五老志愿服务队”等团队,相继创建“党史国史进社区”“红心暑期夏令营”“红色微党课”多个特色党建品牌,成立了12个青少年活动中心,每年举办两次书法义务教学短期班,用自己的工资为孩子们买纸笔及学习用品,为社会输送着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民事民办 幸福睦邻
擦亮群众幸福底色

  坚持“民事民办”理念,把群众力量最大限度组织和调动起来,营造邻里事、邻里议、邻里办的幸福氛围。推选一批议事骨干,从“五老”人员、党员楼长中推选30名议事员,规范提事、议事、办事、评事等程序,每月固定召开“家园议事会”,组织群众说事议事;孵化一批群众组织,挖掘社区能人,各城市社区培育“金剪刀”“医路有你”等80支社区社会组织,承接服务事项40余项;壮大一批志愿队伍,组织社区党员成立红色宣讲、核酸检测、金牌调解等8支志愿服务队伍,推动“党员带四邻、四邻带全民”形成常态。
  “尊敬的用户,请您将车辆推出电梯,谢谢配合。”电车进入电梯的瞬间,“梯控系统”迅速发出警报进行语音提醒,同时启用制动系统。这是初家街道迎春佳苑社区电梯内安装“梯控系统”后精准拦截电动车测试现场的一幕。今年以来,迎春佳苑社区党支部着力提升社区安全设施建设水平,召开了2次“家园议事会”,大家协商决定在小区32部电梯内安装梯控摄像头,为3个小区安装10处电动车智能充电车棚,解决“充电难”大问题,让社区居民实现家门口“充电自由”,进一步提升社区安全系数,保障居民生活安全。通过议事员们广泛宣传,提高居民们的安全意识。
民呼我应 为民解忧
促进群众幸福直达

  抓好“一发现两办理”,快速响应、精准办好群众每一件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一发现”:为每名网格员配备1个“随手拍”设备,聘任30名快递外卖员等担任兼职网格员、社区工作者,及时发现上报问题;“两办理”:建立问题快办机制,对社区办得了的问题,实行包联网格的社区工作者负责制,问题办理情况与绩效考核挂钩;建立问题分办机制,对社区办不了的问题,根据问题的复杂程度、难易程度等,推送给街道、“双报到”单位、驻区共建单位等单位,跟进解决到位,让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黄海路街道祥隆社区党总支将每月15日为书记接待日,收集居民意见建议78条,“线上”“线下”解决办理59件,被社区居民称为“社区服务的110”。除此之外,“国旗街”“爱心剪”等特色活动有力提升“全民健身·共抗疫情”党建品牌影响力,唱响新时代为民服务最强音。
  自全域打造幸福家园品牌建设以来,莱山区逐步构建起社区党组织牵头抓总、各方力量同向发力的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将广大党员群众有效组织动员起来、基层各类组织有效联结凝聚起来,下步,莱山区将进一步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不断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把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放在社区,让社区成为居民群众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