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

烟台高新区在“舍得”上下功夫

齐鲁晚报     2022年10月11日
  记者 闫丽君 通讯员 王赟 李海山 黄玉路 孙俊杰

  “我们服务企业,就得舍得下本钱,舍得下功夫,只有这样才可能赢得企业尊重,企业也才可能实现更好发展。”近日,记者在烟台高新区多个部门采访时,听到不少这样的心里话。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今年以来,围绕统筹推进营商环境创新和“放管服”改革各项工作,烟台高新区着力在“舍得”上做文章,全力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企业群众获得感强的发展环境。
  舍得下本钱
出台“全覆盖”扶持奖励政策

  为加快突破发展工业经济、总部经济、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今年5月以来,烟台高新区相继研究出台了《鼓励总部经济发展扶持政策》《关于突破发展工业经济的激励政策》《关于加快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的扶持政策》等3个政策,为区内企业发展提供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
  纵观这些政策,记者发现,系列扶持计划可以说方向更准、范围更广、力度更大。从利用外资、用地保障、房租补贴、升规纳统等方面给予市场主体全覆盖的扶持奖励政策,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其中,对符合条件的区内现有工业企业,连续5年给予经济贡献增长奖励,用于扩大生产、技术改造、产品研发等;对新引进和新孵化投产的工业项目,自正式投产纳税之年起,按照经济贡献给予“两免三减半”扶持奖励。“这个政策以前主要针对重大项目,现在对新引进的符合要求的工业项目都实行这项政策,可以说力度空前,为的就是真正把企业扶持起来。”对新落户工业项目的奖励政策,烟台高新区招商部相关负责人感触颇深。
  为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烟台高新区还大力实施“企业倍增计划”,不断培强创新型企业生长力。为此,建立了区级倍增计划培育清单,目前共有9家企业纳入清单管理。对首批纳入全市倍增计划的企业,每家免费提供10套人才公寓,帮助企业解决人才招引问题。
  为满足企业发展融资需求,烟台高新区在全市率先出台支持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若干措施,积极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鼓励引导银行机构不断加大中小微企业等普惠重点领域投放力度。上半年,累计帮助市场主体获得普惠金融贷款余额13.2亿元。截至目前,烟台高新区累计兑现产业发展扶持资金6100多万元,落实减税降费3.06亿元,其中区级1.5亿元。
舍得下功夫
精研服务在创新中求突破

  近年来,烟台高新区建立健全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机制,对标各领域最优水平,精研服务,多点发力,在创新中求突破,营商环境得到系统性优化。
  针对辖区孵化器多,中小微企业相对集中但内部法务工作力量普遍薄弱的实际情况,烟台高新区研究出台《“法治护航·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暨律师进企业“法治体检”活动方案》,在全省首创推行惠企“法治体检”网格化服务新模式。从区属律师事务所、区管委法律顾问团成员单位中公开招募47名律师志愿者,建立以11家孵化器(创客空间)和2家特色产业园为单位的惠企“法治体检”网格化地图,为入驻网格的500余家中小微企业免费开展“法治体检”,逐个网格建立“惠企”律师法律服务团队和“法治体检问诊群”,每月至少组织一次“体检”活动。
  在企业开办方面,在烟台高新区新设立的企业全部免费领取纸质营业执照和实体印章(一套5枚),法定代表人免费下载使用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一套4枚),实现“两照两章”同取、开办企业“零成本”。
  在工程建设审批方面,烟台高新区在全市率先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勾选式点餐”新机制,打通企业投资项目不动产权证(土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多证并发”通道,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常规手续办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或向相关职能部门申请协商勾选式“多证并发”,通过批前辅导筹备、数据联通共享等举措,实际发证阶段申请材料压缩超过80%。截至目前,已有泰利模具、沃因生物等8个项目通过勾选式“多证并发”模式顺利开工。
  在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方面,获批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山东省专利技术转移转化试点园区,培育烟台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1家,2项专利项目分别获省市专利导航项目立项,指导中集海工院和航天513所参加中国专利奖评选并获优秀奖、绿叶制药荣获山东省专利奖二等奖。
舍得了利益
靠前一步帮助企业解决难题

  近年来,各地都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地理条件、资源禀赋、产业类型等要素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工作人员服务态度的“洼地”效应凸显。
  因业务发展需要,今年3月份,山东省路桥集团要在烟台落户烟台总部公司。几经辗转,企业工作人员来到烟台高新区,当时已经临近下班时间,烟台高新区招商部机关干部徐开评接待了对方,了解到客户的需求后,他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汇报,区招商部立即启动应急程序,协调各相关部门为企业办理注册手续,当晚企业就顺利落户烟台。等送走客户,徐开评才意识到天已黑,自己还没吃上饭,之后两个周,他又像保姆入户似的,忙前忙后协助该企业办理好其他各项事宜,赢得客户真诚点赞。
  烟台高新区辖区有不少企业,随着规模扩大,对用地扩张需求比较强烈。然而对于寸土寸金的高新区来说,土地资源本身是稀缺资源。在这样的情况下,烟台高新区管委统筹兼顾,全力盘活低效用地,强化土地要素保障。对此,烟台市中拓合金钢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主任彭静告诉记者:“面对企业扩产诉求,高新区管委不惜调整土地规划性质来确保企业提质增产,这让我们很感动。下一步,企业将聚力创新发展,不断提升实力水平,预计年产能扩大一倍以上。”
  像这样的服务案例数不胜数,今年以来,烟台高新区聚焦企业需求,持续加大服务企业工作力度,推动联系服务企业工作制度化、专业化和规范化。出台了《烟台高新区全生命周期服务企业发展机制》,从企业注册登记出发,通过“政企通”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精准分类推送新设立企业信息,明确区级牵头服务部门,及时建立联络机制,第一时间了解企业需求,跟进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审批、投资、生产、经营等各类难题,扶持初创企业发展壮大,已累计服务新登记企业1120家。建立走访联系存量企业机制,将5600余家存量企业全部纳入机关干部走访服务范围,及时把减税降费、援企稳岗、财政奖补等政策宣贯到位,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发展。
  5月份以来,在全区筛选205家规上工业及高新技术企业,配备服务企业专员,由11名县级干部、20个部门共同包保,履行宣传解读政策、协调解决问题、协助审批服务、争取政策资源、维护营商环境等职责,“一企一专”提供精准高效服务,累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63个。
赢得了发展
4个月签约22个产业项目

  舍得下血本,换来的是实实在在的获得。
  今年以来,烟台高新区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聚焦重点工作、重点项目、重要事项,以“加压奋进、勇争一流”为目标,以“提标提速、提质增效”为导向,加快推进全市“三明三强”大会承诺事项和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进中跃升的良好态势。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4.7%,税收占比90%,收入增幅及税收占比均列全市首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6%,列全市第5位;规上服务重点行业营收增长30.3%,列全市第6位。
  一批增动力、促发展的重点项目加速推进。聚焦航空航天、医药健康、工业设计等特色产业,开展线上线下“双招双引”活动20余次,一批招商项目签约落地,1-8月份,全区新引进500强企业、过10亿元项目等共计21个,其中5-8月短短四个月,签约了22个产业项目;实际使用外资1.13亿美元、同比增长39.3%,已经完成了全年任务的94%,综合评价列全市第1位。
  从市级以上重点项目推进情况看,1-8月份完成投资18.7亿元,达到年度计划的近90%。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及重点项目推进综合评价列全市第4位。航天卫星研制项目、中集海工院经海现代渔业产业园项目代表烟台市迎接了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现场观摩,得到各级领导充分肯定。
  下一步,烟台高新区将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使营商环境更好成为烟台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良田沃土”。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