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最暖心的“打卡地”

济宁社区爱心洗衣房,为老服务新探索

齐鲁晚报     2022年10月21日
综合
B02
2022年10月21日 星期五
  本报济宁10月20日讯(记者 李从伟 通讯员 刘旭) 面对社区高龄、独居或空巢老人洗衣不便的问题,济宁市任城区越河街道推出“爱心洗衣房”志愿服务项目,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只要把衣服送到洗衣房,就可以进行免费清洗,解了老年人的生活难题,成了社区老人心中的一股暖流。
  “这次衣服有点多,又得麻烦小吴了。”10月18日,越河街道太白小区居民薛俊芝老人家里不时传来欢声笑语。社区工作人员吴薛帮着薛阿姨整理要洗的衣物,塞满了三大兜。
  薛阿姨告诉记者,平时夏天的衣服都是自己洗,到了冬天大件衣服洗的时候就有些费劲了,社区里的爱心洗衣房解了她的烦心事。
  位于竹竿巷社区服务中心三楼的“爱心洗衣房”内,衣柜上摆满了洗涤用品,两台全自动洗衣机“马力全开”,清洗着居民们送来的衣物,为了保证衣物的清洁、卫生,洗衣机每清洗一家老人的衣物之后都要进行一遍消毒。在“爱心洗衣房”的登记本上,记录着每一件衣物主人的姓名、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信息。吴薛介绍,有些衣物是老人们自己送到洗衣房的,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志愿者们会上门服务。
  "社区工作说小不小,芝麻大的事儿落在百姓心头也是个疙瘩。我们要用更贴心的服务,让居民享受到‘小事不出社区’的便利生活。"竹竿巷社区“爱心洗衣房”负责人郝延飞介绍,竹竿巷社区位于济宁市区老城区,社区内老年人居多,不少老人尤其是独居的孤寡老人换下来的衣服被褥不便清洗,严重影响了老人们的生活质量。另外,老城区的房子密度较高,晾晒衣物成了一个老大难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老年人遇到的问题,社区建成了这个“爱心洗衣房”。“同时,社区以爱心洗衣房为抓手,进而为这些老人们提供其他更精准的服务,例如心理疏导、卫生清洁以及生活照料,让他们生活得更好一些,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建设“廉洁乡村” 助力乡村振兴
  爱心洗衣房。
  本报济宁10月20日讯(通讯员 杨洁) 任城区喻屯镇结合地区特色,坚持廉洁文化与乡村振兴有效融合,注重内涵、丰富形式,深入开展廉洁文化进农村活动,发挥廉洁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让崇德尚廉在乡村蔚然成风、化风成俗,为乡村振兴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氛围。
  下一步,喻屯镇将坚持把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实抓好,与纪法教育、警示教育一体推进,不断创新丰富宣传教育方式,搭建平台载体,以点带面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廉洁文化建设的渗透力和感染力。
阅读活动 荣获佳绩
济宁机场防灾减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本报济宁10月20日讯(通讯员 杨树林) 10月13日,济宁机场航务部开展了防灾减灾应急处置演练。此次演练模拟本场发生较强地震,各岗位根据预案进行了桌面推演,梳理了信息传递、应急处置、疏散逃生等工作程序,并对预案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实战演练开始后,航务部带班领导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航管楼有关工作人员迅速安全撤离;塔台管制员根据应急程序向空中和地面航空器发布紧急指令指挥航班停止滑行或备降,其他岗位按照既定程序迅速完成应急处置工作,各岗位密切配合,有序、迅速的完成了演练各项程序。

  本报济宁10月20日讯(记者 姬生辉 通讯员 齐福兵) 近日,山东省高校师生“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阅读活动圆满结束,全省共有10所院校荣获优秀组织单位,济宁职业技术学院获此殊荣。
  自通知下发以来,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宣传部会同图书馆、团委、教务处等部门周密组织,扎实推进,安排专人抓实各项工作,全院师生积极参与,成绩优异,荣获集体一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7项。
  下一步,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坚持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大力营造“爱读书 读好书 善读书”的浓厚氛围,积极创新活动方式,形成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为广大师生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扫码下载齐鲁壹点 找记者 上壹点
编辑:孔媛媛 组版:曾彦红 校对:褚思雨
济宁实施标准创新行动,支撑经济强市建设
  通讯员 宋峥 周倩 朱海波

  2021年以来,济宁市出台了《济宁市标准化管理办法》《济宁市标准化专项资金资助奖励实施细则》《济宁市专利标准战略融合创新城市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等6项政策性文件,科学谋划全市标准化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推进举措,明确各主管部门、县(市、区)政府职责任务,构建高标准工作格局,聚焦科教强市、先进制造业强市、数字强市、文化强市、现代农业强市、交通物流强市、生态强市、健康强市建设,开展标准化专项行动。济宁市主动融入全省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建设大局,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完善标准化政策措施,优化标准供给结构,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助推“济宁智造”“济宁质量”全面升级。
  夯实标准化创新发展基础
  持续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创新标准化管理体制机制,优化标准供给结构。济宁市累计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509项、行业标准592项、省级地方标准395项、市级地方标准17项、团体标准407项,建成国家级标准化试点22项、省级标准化试点58项。2021年以来争取7个国家级、17个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获批立项,总量位居全省前列。
  落实标准化奖励措施,累计为45家企业85个项目拨付市级奖励资金2410万元,在促进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全省率先建成济宁市标准化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平台,建立标准化项目线上管理机制,大力促进标准化、信息化“两化”融合,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保障。
助推科技创新标准化
  推动技术研发、专利创造、标准研制一体化,促进标准化与科技创新协调联动。以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企业等龙头骨干企业为重点,引导企业加强高价值专利转化运用,推动企业将专利权利要求书中的先进技术方案、关键结构特征和技术实现方法转化为标准的核心技术要素,不断提升标准的先进性,积极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内标准。
  以技术标准协作创新、技术标准验证和标准化创新人才交流培养为主攻方向,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天意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承建了山东省工程机械技术标准创新中心、山东省绿色墙材智能化装备技术标准创新中心,搭建标准化交流与合作平台,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推动重点产业技术成果向技术标准的转化。
推动产业发展标准化
  充分发挥标准对产业的引领作用,以标准化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围绕重点产业链,加快关键环节攻关和标准研制,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
  梁山县不断延伸专用车、教辅等支柱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走出了一条“把特色做亮、把优势做强”的发展道路。梁山县专用汽车行业协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相继发布了各类专用车、重要部件和售后服务等产业链上的一系列团体标准,为支撑梁山县专用车上下游企业抱团发展提供了统一的生产、经营技术规范,促进了县域支柱产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梁山县全媒体教育服务产业联盟会发布了《教学资源与应用信息化平台建设规范》等三项团体标准,填补了行业标准空白,增强了梁山教辅产业在全媒体教育服务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推动乡村振兴标准化
  加快培育一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为全省乡村的振兴努力树标杆做示范。重点抓好产业体系的标准化,聚焦县域地理标志农产品,实施标准品牌化工程,充分努力提升济宁农产品品牌形象。
金乡县发挥国家大蒜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的示范带动作用,建成支撑金乡大蒜产业健康长效发展的大蒜标准体系,覆盖大蒜产业链的生产、产品、加工、流通、质量追溯、管理服务六个标准子体系343项标准。2021年,金乡大蒜全产业链产值达到403.3亿元,出口创汇超3亿美元。邹城市以国家食用菌标准化区域推广和服务平台建设为契机,构建包括192项标准食用菌标准体系,培植壮大20多家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经营主体,年产20多个品种鲜菇35万吨,产值33亿元,远销美国、欧盟、日韩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标准推动邹城“小蘑菇”做成“大产业”。
推动社会治理标准化
  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怎么办、什么时间办完,都要定时定量,让群众预知,以高标准体系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加快民生保障的标准化,以标准化促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嘉祥县社会治理服务中心融通线上线下群众诉求办理渠道,探索“热线+网格”融合发展,在核查研判、精准转办、三级督办、审核回复、结果运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标准要求,构建起群众诉求解决流程最短、效率最优的闭环链条,热线诉求办理满意率从90.28%提升到97.49%。
  《嘉祥县创新群众诉求办理模式》被省委改革办、市委改革办分别在“山东改革”“济宁改革”微信公众号发文推广。山东大正医康医疗服务有限公司依托全方位的医疗辅助(陪护)服务标准体系支撑,在全省多地医院建立了一站式智慧化医辅中心,标准化服务体系引领医院医辅(陪护)服务社会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拉长了医院社会化服务链条。大正医康公司获批开展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承担《医疗辅助服务指南》系列山东省地方标准研制等工作。标准化工作不但成就了一个产业,而且支撑了它的厚度和温度。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落实省政府《关于贯彻<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推进标准化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的谋篇布局之年。在实施标准创新行动中,全市市场监管系统按照“整体工作争一流、单项工作争第一、全省有位次、全国有影响”的目标要求和“严真细实快”工作要求,以“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的精神状态,以敢为人先的勇气胆识和换道领跑的竞争姿态,在“率先”上抢先机、在“蹚出”上下苦功、在“新路”上勇探索,狠抓落实,乘势而上,书写支撑经济强市建设新篇章。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