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创新,笃志实干

聊城度假区擎旗擘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齐鲁晚报     2022年10月21日
  时间,是开拓者前行的刻度,是奋斗者筑梦的见证。
  自成立以来,聊城度假区担当实干,步伐铿锵,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近十年间,一幅幅城乡焕然一新、民生不断改善、产业兴旺繁荣、基础设施日益完备的新图景,正次第精彩呈现。

  记者 贠建伟
通讯员 吕月 朱文鹏

坚守初心,亮出实干本色
  以史为鉴,薪火相传,学思践悟、笃行实干,凝聚起全区上下干事创业、勇争一流的强大合力。
  近年来,全区上下在转型攻坚中砥砺前行,在抢抓机遇中乘势而上,在从严治党中凝聚人心,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实现全方位提升,为加快实现新时代度假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浓墨重彩,抒发家国情怀;不懈奋斗,交出不凡答卷。
  2022年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4.5%,位列全市第三,税收占比97%,位居全市第一。其中,税收收入增长45.5%,位列全市第二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其中,民间投资占比达67%,较去年同期提高13.2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一。
  回望过去,度假区砥砺奋进,汲取力量强项目、促改革、优环境、兴乡村、展新颜、惠民生……每个节点都留下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一组组跳动的数字,见证了度假区高质量发展的奋斗历程;一个个精彩瞬间,彰显了广大干群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也为度假区立足新起点、奋进新时代坚定了必胜信心,积蓄了强大动能。
  展望未来,度假区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统筹做好经济发展、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工作,全力办好发展经济这个最大实事,奋力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项目为王,擦亮经济成色
  围绕增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度假区全力打造辐射全辖区的商业配套新格局,建设了民生凤凰城1号院商业综合体项目,全面提升了度假区整体形象,让城市更加宜居、生活更加便利。目前,民生壹号广场已营业,主楼办公已完工入住,国际酒店品牌——万枫酒店精装修已完工。万枫酒店的投用,将进一步壮大度假区乃至全市的商务接待、国际化服务保障能力。
  度假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始终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高效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项目建设工作。2022年全区共确定聊城健康科技园、现代·明珠广场、融媒体创业产业园等重点项目42个,按照分级分类原则,建立3个项目清单,对项目进展情况、投资完成情况、存在的困难问题、下一步工作打算等内容进行扁平化、全过程监管,保障项目建设顺利进行。今年上半年,共完成投资12.3亿元,完成投资比例60.4%。其中,12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44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66.13%,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
  在重点项目推进上,每个项目设一个重点项目专班,由管委会帮包领导牵头抓,责任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同志靠上抓、具体抓,统筹协调解决项目进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建立现场办公机制,做到“四个一线”,即专班人员“了解情况到一线,检查督促到一线,解决问题到一线,服务保障到一线”,全力助推企业纾困解难。
  同时,密切关注中央及省级预算资金投向,盯紧国家政策动向,结合度假区实际,围绕医养健康、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高效农业、绿色制造业等领域,精心谋划了一批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强和辐射带动作用好的重大项目。截至目前,2022年专项债券项目已通过19个,总投资154.7亿元,债券资金需求66.5亿元;邓楼安置区一期已通过国家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基础设施项目申请,目前已到位资金1500万元,切实保障民生项目可持续性发展。
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效能
  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只有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才能真正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
  为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度假区以“证照分离”改革为抓手,在涉农审批领域全面推行证照分离,进一步简政放权,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4种方式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工作,不断优化行政审批方式,将改革措施落实落细。自改革以来,涉农审批共办35件,为群众答疑解惑50余次,帮办代办30余次,为辖区内企业、群众提供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
  为进一步提升行政审批服务质量,度假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组成8人回访小组,通过回访企业在开办时是否享受到免费刻章、帮办代办等惠民政策;对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办事效率是否满意;对行政审批局的工作是否有改进建议等,通过回访增进了与企业群众的关系。
  此外,度假区进一步优化城市管理类审批政务服务效能,全面落实“双全双百”改革。将城市管理领域关联性强、发生率高、群众诉求大的5个事项设置对应服务场景。并在山东政务服务网设置“双全双百”办事服务专区,并完成五场景的实施方案、服务指南和申请表的制定、印发,建立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全程帮办机制。利用数字赋能,将事项链条化、集成化、亲民化、无感化,打破了地域阻隔和时间限制,不断深化“双全双百”事项改革,让申请人在网络端“动动手指”便能享受优质政务服务,实现群备注“零跑腿”。
  优质高效的服务,为企业创造了放心满意的营商环境。随着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度假区对企业的吸引力也在不断加大。特别是今年以来,度假区大力倡树“严真细实快”的优良作风,打造“简办事、臻服务”的审批服务模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落户度假区。
改革创新,增添发展亮色
  深入推进“清单革命”,确定重点工作、改革工作、难点工作、重点项目等四个工作责任清单,共219个责任事项,逐项责任分解、闭环督导、销号考核,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落实落细。
  “1234”新型安全监管模式、智能化引领养殖产业转型等多项“度假区经验”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推广。朱老庄镇滨河村“两委”换届工作被央视一套《新闻联播》报道。“1234”新型安全监管模式被中国应急管理部官方网站、《中国应急管理报》和“山东改革”公众号刊文推广。“聊城改革”公众号对度假区的数字教学、智能化养殖、人社服务等经验做法进行典型推广。度假区积极邀请省财政厅、山东财经大学教授团队,改进提升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力争打造为全省试点。
红色引擎,赋能乡村特色
  产业是乡村振兴主线主轴,是度假区发展的根基。如今,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的新模式、新业态在度假区农村蓬勃兴起,“直播助农”为农户们的产品找到了新的销售渠道,带动了农村经济的稳步向好。
  红色引擎,点燃乡村振兴内在激情,照亮乡村振兴阳光大道,助推乡村振兴“快马加鞭”。度假区始终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依托“家庭农场+电商”等模式,多次开展电商培训课堂,提升农村从事二、三产业人员的电商运营能力,吸引具有实践经验的电商从业者返乡创业,鼓励电商职业经理人到农村发展,极大促进了农民创业的热情,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依托独特的地热资源优势,度假区不断加大温泉资源开发利用力度,把温泉纳入朱老庄镇域总体规划,将朱老庄镇发展成以温泉度假、金融电商、休闲旅游为产业特色的温泉金融小镇。
  依托盛景温泉酒店、康之源医养中心,创新产业模式,推进镇域经济转型升级;以满运集团和奥祥禽业为龙头,延伸养殖产业链条,带动农民增产增收;以旅游业为主导,建设旅游康养中心、赵王河旅游观光带,发展无花果、樱桃等特色种植,培育休闲采摘农庄,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近年来,度假区从区级层面科学系统、高起点规划产业战略布局,立足区域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在朱老庄镇筹划建设了聊城金融电商产业园、盛世天湖生态科技园、融媒体创业产业园等项目,以高质量项目建设助力度假区助力乡村振兴,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
民生实事,绘就幸福底色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今年以来,度假区上下坚定不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造福人民作为最高使命,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满足全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近年来,度假区把教育作为最大民生工程,先后共投入资金11亿元,新建、改扩建农村中学3所、农村小学19所,幼儿园17所,新建校舍面积30万平方米,新增塑胶运动场12万平方米,真正实现了度假区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地方是学校,学校成为度假区靓丽的风景线。
  不仅如此,度假区的在校生也由2017年的7000余人增至现在的18000余人,“教育回流”让群众满意度逐年攀升。
  今年上半年,度假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98亿元,用于民生的支出达4.04亿元,支出占比81.2%。民生优先已然成为度假区财政支出的风向标和重头戏。
  眼下的度假区,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业态丰富的商业新中心正在形成。
  “一校三馆”位于度假区生活居住核心区,建成后将成为聊城市规模最大、功能最强、内容最丰富的公共文化设施,更好地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10月1日,市图书馆已正式开放,成为广大市民新的“打卡地”。此外,在其周边还有凤凰苑植物园、姜堤乐园、聊城一中新校等坐落其间,积聚人气。
  棚户区改造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今年,度假区把保障性安居工程作为重要民生大事来抓,不断加大投入,推进9个既有棚户区改造项目,倒排工期、挂图作战,11月底前完成基本建成任务2304套。同时,针对每一个项目,专项制定解决方案,时刻绷紧建成交付这根弦,力争12月底前交付4000余套安置房,保障城乡居民住有所居、安居宜居。
  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画卷温暖美丽。


  聊城度假区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位于度假区的聊城一中新校区航拍大景。

  聊城市一校三馆。

  度假区在沉沙池上艰苦创业,太平新村“沙窝窝”蝶变“森林村居”。

  10月1日,市图书馆已正式开放,成为广大市民新的“打卡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