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作业管理插上信息化“翅膀”

河口采油厂高效运行作业监督管理体系,实现质量时效双提升

齐鲁晚报     2022年10月28日
  9月份,胜利油田河口采油厂共作业交井186口,作业交井一次合格率99.34%,较上月压缩平均占井周期1.3天,作业运行时效提升2.8%。作业质量和时效双提高,得益于河口采油厂作业监督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行。
  本报记者 顾松
通讯员 王杰远


建立高效管理体系
  面对作业管理提质提速提效的需求,河口采油厂加强作业监督队伍建设,设专人专岗统筹管理,进行“作业施工监督要点”“监督信息化管理平台操作管理”等培训,满足采油厂对作业工作量“两井一监督”的基本要求。
  与此同时,他们健全作业管理制度,重新修订2022版《河口采油厂作业监督管理规定》《井下作业监督考核细则》,建立起一套高效的作业监督管理体系,用制度规范监督队伍建设、用制度保障平台运行。
  河口采油厂实施表单化管理模式,先后推行《油水井作业现场QHSE验收表单》《作业施工重点工序监督表单》《监督信息化管理平台录入要求表单》《监督绩效考核量化表单》等,进一步明确监督职责,规范了监督人员在作业现场对工序质量、作业用料质量、作业现场HSE管理、作业时效运行等一系列工作内容,为信息化建设打下基础。
  “作业监督信息化管理平台系统的运用,为作业监督管理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技术管理部高级主管聂宇说,采油厂不断加强两化技术融合的应用,全节点、全方位将信息技术数字技术融入作业经营管理全流程,作业井从施工到交井的全部节点、时效、效果、考核形成闭环管理。
  据了解,“作业监督信息化管理平台”由手机App端和电脑PC端两部分组成,从强化作业监督现场履职管理和作业质量全过程跟踪管理入手,实现了监督人员动态管理、工作量派发管理、工序质量监督管理、作业用料闭环管理、作业效果跟踪评价、时率时效统计分析等十大功能目标。
作业时效质量提升
  “埕南12-P18井膨胀管补贴实施成功。”8月16日凌晨1点,采油管理一区作业监督员汪文旭用防爆手机,在信息化管理平台上汇报埕南12-P18井膨胀管补贴进度。
  应用信息化平台后,作业井全部环节都需要作业监督员拍摄照片上传,描述作业内容,评价施工质量,这是工序质量监督管理模块的主要内容,目的就是保证关键节点和重点施工的监督到位率100%,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通过信息化平台系统,我们可以了解到作业全过程出现的问题原因,为进一步采取措施提供依据。”技术管理部业务主办刘震举例说,埕17-10井侧钻后投产下泵,实际占井时间较预计施工周期长,作业管理人员通过信息化平台查询发现,是车辆等待、收送物料等原因导致停工。因此,技术管理部协调生产管理部等相关部门,专门制定了河口采油厂提质增效运行管理办法,对影响时率时效的各方面因素进行管理和协调。
  8月14日,河口采油厂义80-X27井进行检泵施工,作业监督员根据原井管柱前33根外壁干净判断,该井液面在300米左右。于是,他将现场情况及时反馈给采油管理区技术室,并建议泵挂深度由原来的2600米提高到2200米,此举不但节省了400米的作业管材费用,还比预计时间提前2天交井,达到了提速提效的监督管理目的。
  八月份,河口采油厂对考核排名前十的作业监督进行奖励,依据就来自信息化平台提供的监督员排名情况。据了解,根据作业监督员提供的各项数据,信息化平台自动生成绩效考核表,每名监督员的得分情况一目了然。
  实践证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运用,有效激发了作业监督员履职的积极性和能力,提高作业运行效率、效益和质量。今年前三个季度,河口采油厂作业交井1363井次,作业有效率达到93.5%,压缩平均占井周期1天,呈逐步上升态势。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