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美起舞是否值得”

——欧洲对乌克兰危机的反思

齐鲁晚报     2022年11月29日
  一批美国援助的军事物资抵达乌克兰。(资料图) 新华社发
  乌克兰危机升级后,不少欧洲国家追随美国外交政策,对俄罗斯施加制裁,其反噬效应日益明显。凛冬已至,面对飙升的生活成本和看不到头的能源危机,一些冷静下来的欧洲人开始反思,是否还应继续随美起舞?牺牲和平与繁荣后,欧洲到底得到了什么?
  而另一方面,据美媒报道,乌克兰危机延续九个月有余,眼下为乌克兰提供军备的北约陷入弹药不足的尴尬境地。北约30国当中,有20国已经几乎无力再军援乌克兰了。
  欧元区通胀率
再创历史新高

  西班牙前外交大臣何塞普·皮克近日在西班牙《外交杂志》周刊上发表文章指出,在俄乌冲突中,美国起到决定性作用,“我们欧洲人应该扪心自问:是否应该让美国人来决定冲突进程?是否应该让我们的和平与繁荣听命于美国的利益或骄横恣肆?欧洲承担后果是否有意义?”
  皮克在文章中说,美国开国元勋乔治·华盛顿曾建议他的同胞们避免卷入欧洲事务。然而,美国却一次又一次插手欧洲事务。最新的例子就是,俄乌冲突明明是一个欧洲问题,但美国这个超级大国似乎成了主角之一。
  面对困境,不少欧洲政要、学者和普通民众开始反思。意大利前经济发展部副部长杰拉奇表示,北约在美国主导下不断东扩是造成俄乌冲突的根源之一,而冲突的代价却主要由欧洲承担。乌克兰危机升级后,受能源供应紧张影响,欧洲多地天然气价格屡创新高,加剧通胀压力,加重民生负担。欧盟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欧元区能源和食品价格持续飙升,10月通胀率按年率计算达10.7%,再创历史新高。欧盟委员会近日发布的2022年秋季经济预测报告称,欧盟、欧元区和大多数成员国经济预计在今年第四季度陷入衰退,明年第一季度经济活动将继续萎缩。
民众举行反战集会
表达不满

  相比政要和学者,很多欧洲民众更加旗帜鲜明地反对美国拱火。英国《金融时报》网站近日刊登了题为《反战抗议活动席卷欧洲》的报道,报道说在德国等多个欧洲国家,不少民众举行反战集会表达不满。一名德国抗议者抱怨,他收到的账单越来越多,但很快找到工作的希望越来越渺茫,“是美国要干涉俄罗斯,德国普通百姓却要为此埋单”。
  抗议者所言非虚,这场战争获益最多的无疑是美国军工复合体、石化能源企业等利益集团。据美国雅虎新闻网站报道,2月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欧盟国家已承诺购买价值约2300亿美元的武器装备,鉴于美国军火商是欧洲的主要供应商,他们会拿到这些订单中的最大份额。欧洲人付出的真金白银就这样流进了大洋彼岸军火贩子的口袋里。当欧洲深陷能源危机时,美国则“趁火打劫”,抢占欧洲能源市场并高价兜售。金融信息服务提供商路孚特公司数据显示,美国9月出港货船装载的液化天然气近70%运往欧洲。据欧洲多家媒体报道,美国公司每艘驶往欧洲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可赚取超过1亿美元利润。
  皮克指出,在当前紧张局势下,欧洲各国政府应该首先考虑谁最需要帮助,一味听从别国“指挥”,导致引火烧身,并不值得。
北约30国当中
20国几乎无力再援乌

  《纽约时报》当地时间26日报道,乌克兰危机延续九个月有余,眼下,为乌克兰提供军备的北约陷入弹药不足的尴尬境地。
  北约官员称,乌军每天消耗数千发炮弹,“在乌克兰的一天相当于在阿富汗的一个月”。《纽约时报》称,这引发了一场“疯狂的争夺战”,西方既要向乌克兰提供所需的物资,又要补充北约的库存。北约30国当中,有20国已经几乎无力再军援乌克兰了。
  “在阿富汗,北约部队每天可能仅发射300发炮弹,在防空方面没什么好担忧;相比之下,乌克兰每天发射数千发炮弹,却仍无法满足防空所需。”北约官员称。
  现在,西方国家正在寻找可以让乌克兰立即投入使用的苏联时代武器装备,如S-300防空导弹、T-72坦克等。他们也尝试向韩国等国家购买弹药,以“填充”输送给乌克兰的武器装备库存。
  在保障乌克兰武器弹药方面,北约也面临障碍。
  例如,北约国家生产的炮弹规格不一,所以提供给乌克兰的一些先进火炮只能使用该武器制造国生产的炮弹,其他北约国家制造的炮弹无法发挥替代作用。
  有北约官员指出,今年2月时,北约多国的库存军备仅达到应有水平的一半左右。
  那些已向乌克兰提供大量武器的北约国家,现在开始感到吃力。
  《纽约时报》统计,截至目前,北约国家向乌克兰提供了总值约400亿美元的武器装备,相当于法国的常年国防预算。
  一名北约官员说,北约30国当中,有20国已经几乎无力再军援乌克兰了。不过,他建议剩下的10国尤其是较强大的成员国应当继续支援乌克兰,这些国家包括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荷兰。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高级顾问马克·坎西恩指出,乌克兰希望获得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这是一种地对地导弹,射程可达俄罗斯本土。美国至今拒绝向乌提供ATACMS,因为担心该导弹被用于袭击俄罗斯境内目标,引发局势升级。
      据新华社、中新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