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心育新途径,呵护学生阳光成长

——威海市第二实验小学多举措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齐鲁晚报     2022年11月29日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部分,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品质,助力孩子们健康成长。威海市第二实验小学多举措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以“心”育人。
面向全体——“课程+专题”
强化心理教育阵地

  为了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之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守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以“心育课程+专题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主阵地。
  (一)开设“祥云小达人”心育课程
  为了提升学校心育工作的专业性,学校开展了具有校本特色且面向全体的“祥云小达人”心育课程。该课程参考国际正面管教协会(PDA)注册正面管教学校讲师(CPDCE)认证培训教材设计,引领学生从真实情境或活动中获得新的体验和经验。
  “祥云小达人”心育课程基于小学生发展的需要,立足于绝大多数学生的共性问题,在一系列活动体验中达成全面系统的发展性教学目标。学生可以参与制订计划与设计教学活动,参与自由讨论,从而充分打开自我,在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中实现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通过集体授课、在线直播,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学校专职心理教师带领学生们进行各种主题,各种形式的心理互动课程。本学期,各年级学习内容包含:“成长新起点”“争吵与和好”“向欺凌说不”“向目标迈进”四大主题,通过“量身定制”,在班级开展心理健康“一小课”“一大课”活动帮助学生在互动中提升积极心理品质。
  (二)打卡“每日心理能量值”专题活动
  居家期间,学校结合钉钉平台,将日常“我的心理状态晴雨表”转化为线上模式,在每日健康(体温)打卡中增设“每日心理能量值”打卡,并开展跟踪服务。对于能量值低于5分的学生,班主任第一时间进行电话跟进,开展具体帮扶;对于能量值较高的学生群体,利用每周班会课开展正能量分享活动;对于重点特需生,则由专职心理教师介入,开展点对点追踪跟进辅导。
  心理能量值作为学生心理状况的初步筛查途径之一,根据能量值反馈,学校进行跟踪指导,真正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干预,防患于未然。同时,学校还会每日推送一条“从心出发”心理保健小贴士,每周末推送“手拉手”亲子小游戏等专题小课程至班级群,从居家防疫中的情绪调节、心理学效应、亲子沟通、人际交往等不同层面,给予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面向个体——“一般+特例”
升级心理教育形式

  自2021年7月,学校全面启用由北京师范大学课题组东方启明心理健康研究院开发的“启明心理云平台”,对师生进行心理危机筛查、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化建立心理档案。
  对于班级中出现的一般普通性心理问题,班主任会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形式,学生人人参与,大家集体讨论,重现问题情境,从而使一般性心理问题得到解决;对于个体问题,主要采用“一对一心理辅导”和“小团体心理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方式主要有沙盘游戏、心理绘画、心理OH卡牌等;“小团体心理辅导”主要以“祥云心理小达人训练营”社团形式开展。心理教师通过一系列活动,在陪伴与倾听中舒缓孩子的情绪,了解孩子当下的心理状态,从而为孩子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基于以上专业支撑,通过大数据分析,截至2021—2022学年度下学期心理预警学生的占比,较上学期同比下降2.03%。上学期筛查出的46名心理预警学生,经过一学期的专业心理训练及家校协同共育,其中的44位同学在自我调节、沟通技能以及建立合作、错误修复等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已经能较好地融入班集体。
家校协同——“沟通+化解”
支招心理教育困境

  2021年学校成立家校共育指导中心,由应往届优秀毕业生家长组成,同时邀请资深有经验的教师坐镇,定期就教育问题进行研讨,达成共识,编制学校家庭教育指南,共建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2022年10月召开首届家长代表大会,携手为家校共育注入活水。
  当家长发现,孩子心理出现不良苗头或家长对孩子的心理问题无从处理时,家校共育指导中心携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会为家庭和孩子定制“个性化”解决方案。从心理筛查到心理评估再到预警干预,一系列家校协同的措施,可以化解心理教育困境,让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精准与贴合孩子实际,效果显著。
  从面向全体到面向个体,从心育课程到家校协同,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牵手每一个孩子,助力他们幸福、阳光成长。
(李端)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