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交通壁垒,产业人才优势相融

高速高铁在省会主城副城间架起双桥梁

齐鲁晚报     2022年12月02日
  在莱芜北收费站等待免费通行的本地车辆多了起来。
  12月1日,济莱间高速公路正式对济南籍小客车点对点免费通行,两地在产业发展、文化交流、资源流动等方面联系将更加紧密。目前,时速350公里的济莱高铁进入建设的最后阶段,通车后,济莱之间将拥有高速、高铁“双高”黄金通道。

  文/片 记者 于泊升 
夏侯凤超 娄凯

为居民减负
打造“一日生活圈”

  “现在回家终于可以免费了!”当天一早,市民张先生驾车前往港沟收费站,从匝道进入收费站广场后,直接通过ETC车道进入高速公路。“本来前一天要回钢城,听说12月1日高速开始免费,特意等了一天。”张先生说,从主城区走高速到钢城,单程就要40多元,对于他这种三天两头就要跑一趟的市民来说,高速通行的成本较高。
  济南、莱芜行政区划调整后,中心城区与莱芜区、钢城区的联系日益密切,居民通勤频率增加。高速公路作为连通两地的快速通道,是通勤的重要选择,但往返的高速费对于经常通行济莱的居民来说,也是笔不小的负担。
  记者测算发现,从京沪高速港沟收费站至莱芜北收费站接近66公里,小车通行费26元;至莱芜枢纽立交约77公里,小车通行费31元。港沟收费站到钢城收费站的距离在100公里左右,通行费需要42元。
  济莱间日常往来越来越频繁,居民需要一条高效且便民的交通通道,以满足两地之间的通勤需求,高速公路的免费,相当于再造一条黄金通道,给两地带来实惠。
  早在2019年,济南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就收到多份关于济莱高速通行免费的建议,其中莱芜区韩克春等4名人大代表联名提交建议:济莱高速(京沪高速济南至莱芜段)对鲁A、鲁S号牌7座以下小型客车双向免费。
  济莱间高速免费,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取消了本地居民往返的费用,是保障民生的实事,对于经常往返两地的居民来说是个重大利好。路不收费了,通勤的人数越来越多,两地的交流也就更加频繁,同城化、一体化发展更加深入,有利于中心城区与莱芜区、钢城区间打造“一日生活圈”。
以路带产,交通兴城
助力强省会建设

  在山东重工(济南莱芜)绿色智造产业城,一辆辆刚组装下线的新一代“黄河”品牌高端重卡驶出生产车间。2020年底投产的中国重汽智能网联(新能源)重卡项目,采用全球先进的智能制造生产线,产品工艺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年产能10万辆整车。
  一说到莱芜,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以莱钢为代表的工业企业。如今,作为“工业强市”战略的重要承载地,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也在此蓄势成峰,成为莱芜高质量发展的密码,这或许将成为莱芜与济南联结互通的重要纽带。“对于济南主城区来说,坐拥人才、政策等优势,而莱芜正打造高端装备智造产业、新材料产业以及新能源产业的其他主导产业,这些产业既是如今国家所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相关人士分析,因此,与莱芜之间需要进一步加强互通,优势互融。
  以路带产,交通兴城。近年来,济莱之间在交通连接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除了高速公路开始对本地车辆免费外,济莱高铁也在加快建设,已经进入最后的建设阶段。从地图上看,该线路是济南主城区向东南方向辐射的一条重要射线。线路长度117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项目建成后,从济南东站到钢城站只需22.5分钟。
  长期以来,莱芜区、钢城区的对外通勤主要依赖于公路及普速铁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待完善。随着济莱联系的日益密切,通过高速铁路连接至济南的客站枢纽,再通过济南的既有线路连接到国家高铁路网中,抓住高铁发展带来的红利,成为莱芜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一环。
  济莱高铁的建设恰好解决了莱芜、钢城两区交通配套单一的问题,也彻底结束了两区不通高铁的历史。通过济莱高铁,莱芜区、钢城区接入济南“三主一辅”的客站枢纽,在济南东站快速连接石济客专、济青高铁,汇入区域铁路网。
  济莱间高速免费,济莱高铁即将建成,中心城区与莱芜、钢城两区的交通配套不断完善,济莱未来可通过两条大动脉来推动产业协调发展,助力强省会建设。
  《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提出,构建“一主一副,两城三轴多圈”的市域城镇格局。其中,莱芜、钢城两个片区首次被定义为“副城”,成为“支撑济南辐射带动鲁中、鲁南的副城区,省会城市副中心”。
  “‘黄河流域先进制造业中心’‘省会城市副中心’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着眼长远发展给予莱芜区的科学定位,也是莱芜贯彻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全面融入省会发展的有力抓手。”济南市莱芜区委书记、莱芜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焦卫星曾表示。这也不难看出,济南将主副城之间的互联互通作为未来布局的一子,意味着未来两城之间的联系将更将密切。济莱间高速免费及济莱高铁未来的通车,也将让两城之间的交流更加便利。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