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土地发展集团探索碳资产经营管理

全省首家市级国有碳资产管理平台成立

齐鲁晚报     2022年12月02日
财经·国企
B04
2022年12月2日 星期五
  记者 晋森 易雪 通讯员 孙善光 魏冠楠
  济宁市土地发展集团探索开展碳资产经营管理,组建的山东绿碳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山东省首家市级国有碳资产管理平台公司。此外,打造全省“首个”国家级标准的碳汇造林开发项目,助推全市经济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组建全省“首家”
市级国有碳资产管理平台

  济宁是一个工业大市,国家列举的八大碳减排行业中,在济宁的工业结构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为贯彻“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济宁市土地发展集团按照济宁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在市碳资产运营工作专班指导下,探索开展碳资产经营管理工作,主动对接国家发改委、中科院等国家部委及科研院所,明确集团发展定位和中长期发展规划;配合市发改部门编制《济宁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研究起草《碳资产统筹管理实施意见》,以巩固全市碳排放“发展权”为核心目标,以服务本地企业配额清缴为突破点,利用平台优势,切实降低企业履约风险、处罚风险及资金风险。
  为了抢占双碳市场,济宁市土地发展集团组建山东绿碳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山东省首家市级国有碳资产管理平台公司,总体定位为全市创新驱动引领示范平台,全市唯一碳资产管理交易信息化平台,“双碳市场作为新兴产业,为了更好统筹全市碳资产开发、管理和利用,组建了绿碳科技公司。”山东绿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超表示,绿碳科技成立后主要围绕发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能源、金融等业务领域,主动对接,探讨政策、推演路径、寻求突破点,力争迅速抢占双碳市场。
  面对如今市场新形势,济宁市的一些企业对碳配额指标(CEA)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指标(CCER)需求不一,甚至有些企业会出现缺口,需要根据规定在碳排放权交易所进行购买,而平台的作用是用于实现各类碳汇指标的生产、收储、代管,用来保证济宁区域市场的公平和稳定性,为济宁企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助力。目前,平台已经对接上海、武汉、北京等碳排放权交易所,探索进入全国或地方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实现各类碳汇指标的生产、收储、代管;加快碳配额指标(CEA)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指标(CCER)收储,为全市控排企业低价配额兜底清缴提供全方位碳资产管理服务,与微矿、微湖热电等多家履约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与国网山东综合能源服务公司、国网电力济宁供电公司在碳金融、分布式能源、电网互联大数据服务、绿色电力交易等“双碳”重点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打造全省“首个”
国家级标准的碳汇造林开发项目

  目前,济宁市土地发展集团借智借脑建立校企合作,聘请碳汇计量监测行业标准牵头编制专家、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武曙红教授,作为集团林业碳汇开发业务的首席专家顾问;与中国林学会签订项目开发委托协议,并助推济宁市政府与中国林学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北京林业大学签订济宁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及方法学研究合作协议,挂牌“北京林业大学碳汇计量与监测中心博士工作站”。
  2022年,济宁启动荒山绿化三年行动,计划三年内将完成涉及8个县市区的6.76万亩荒山绿化,今年将完成绿化4.5万亩。目前曲阜尼山区域的五碟山、牛郎山、狼洞山等绿化片区相关基础性工作正在推进中。“对于北方地区来说,一亩林地一年可以产出0.4到0.8吨的国家核证自愿减排指标,也就是说,6.76万亩荒山绿化行动成林后便可以产出2.7万吨到5.4万吨的国家核证自愿减排指标。”山东绿碳科技有限公司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济宁市土地发展集团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成果转化,依托全国首批国土绿化示范试点项目,落地济宁市山区碳汇林建设工程项目,在全省率先实施以荒山绿化人工造林为主的碳汇储备林工程,并在固碳增汇技术、碳计量和检测体系、碳汇交易和碳汇补偿模式等方面开展实践研究并取得成果。
  此外,济宁市土地发展集团积极推动能源供给清洁化、低碳化,与江苏河海大学新能源公司合作实施跨季节储能式热泵综合利用系统,充分利用浅层地能和环境中的余热(冷),实现跨季能源利用。目前已应用于富慧源地理信息产业园项目,运行后年可减排二氧化碳数万吨。
  济宁市土地发展集团将紧密结合济宁市“双碳”战略发展规划,深入开展碳汇课题研究,探索碳汇开发的新方法、新路线,为创新碳汇机制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济宁模式”。
  市土发集团与北京林业大学签订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及方法学研究合作协议。
太平港以高质量党建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济宁12月1日讯(通讯员 刘莉 单贝 贺玮) 太平港坚持思想政治工作是国有企业生命线原则,依托“七力”提升,以高质量党建激活力、聚动力、强引力,持续把党建优势向发展优势转换,以高质量党建护航公司高质量发展。
  党建品牌提升向心力。依托“太平红船”党建品牌建设,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职责,推动与安全生产经营中心工作的结合,加快成果转化和实践运用,将工作经验、管理模式、特色亮点上升为具体制度,努力形成务实管用的长效运行机制,使党建品牌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
  意识形态提升引导力。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压紧压实各级管理人员责任,牢牢掌握领导权和主动权。通过有奖征文、家书征集、摄影、微视频拍摄等,引导全员认清形势任务,增强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党风廉政提升公信力。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防“四风”隐形变异,主动排查各部门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点,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生态,通过基层管理人员上讲台、实地参观学习、观看警示视频等,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守规矩。同时,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健全容错纠错机制,释放激励干事创业的“正能量”。
  工会纽带提升影响力。强化民主管理,开展好厂务公开,保障职工群众重大事项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以加强党与群众的联系为己任,实施困难职工帮扶、金秋助学、大病救助等工作,开展送温暖送清凉等“暖心工程”。全面抓好班组建设,打造“职工书屋”和文体活动室,广泛开展劳动技能竞赛,提升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
  “我为群众办实事”提升感召力。把走访调研和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开展工作的“金钥匙”,对职工的合理诉求明确任务目标、负责人,采取时限办和立马办的方式,立下“军令状”,践行“企业发展要惠及职工”的国企担当。
  思想宣传提升凝聚力。拓展微信公众号新媒体建设,形成主流舆论,以工作中的典型事迹、典型事迹为切入点,用身边榜样凝聚奋进力量。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开展党员上讲台、交流研讨、撰写体会等活动,策划展板、会议学习、基层宣讲等,营造踔厉奋进的积极氛围。
  团员青年培养提升创新力。坚持党建带团建,健全团组织和制度保障,树牢“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深化“学技能、强本领,争当青年学习标兵”主题活动,着力打造青年文明号、青年突击队、青年岗位能手、青年志愿服务等“青”字号品牌,开展课题研究和立项攻关,引导团员青年创新创效创优,激励青年立足岗位、在实践中成长成才。
  太平港以高质量党建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推行党建“指尖学习” 让“善学习”成工作常态
  本报济宁12月1日讯(通讯员 赵方瑞 周鹏) 连日来,济宁能源微山金源煤矿开展全员“指尖学习”活动,进一步加强党建学习和改进工作作风,积极培育“三种习惯”,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内涵素养。活动开展以来,各单位迅速动员组织,党员干部带头落实,积极发挥“学习强国”平台的舆论导向和教育作用,引导干部职工秉承正确的学习理念,自觉养成“坚持学习、充电加油”的习惯。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金源煤矿印发《关于加强“学习强国”平台使用的通知》,积极营造学习氛围,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培养职工“善学习”的良好习惯,满足职工对各类知识汲取与更新的需求。为强化学习效果,各单位均设有“学习督导员”,并建立了“学习台账”,实行每日通报、定期督导的考核模式,活动开展10天来,全员参学率从24.65%猛增到96.46%,党员参学率达100%,基本实现了全员参与、全员学习、全员受益的良好局面。
  金源煤矿坚持“时时学、处处学”的灵活学习方式,将党建等各种学习融入日常,让学习成为常态,强学习、蓄能量,切实为干部职工补足工作源动力,为决战决胜冲刺四季度,圆满完成年度各项任务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编辑:晋森 组版:李腾 校对:褚思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