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突破常规”

齐鲁晚报     2022年12月02日
  没有创造性的思维就不会有创造性的行动。在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方面,在科学课中有很多可以研究的地方。
  一、科学课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1、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引导学生观察角度的发散。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方法的发散。要求学生思考解答某个问题的种种方法。如在观察蚂蚁的身体结构时,由于蚂蚁是活的动物,不停地在爬行,而且身体又小,很难让它静下来观察,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到多种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角度的发散:科学课中,为了得到某种事物的特征,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角度来进行观察。
  2、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指引学生学会联想。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由一事物或概念想到其相近的事物或概念。如学生在观察蜗牛时,从蜗牛的外形想到鼻涕虫、螺丝、田螺等动物。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由一事物想到在性质和形态上相似的另一事物。如,在对水的观察中,联想到类似于水的其它液体,就像酱油、菜油、醋、汽油等;在说草丛中有蟋蟀时,学生会想到蚱蜢、蝗虫、蝴蝶等小动物。在说大树上会有哪些动物时,学生马上会想到有鸟这种动物。
  3、培养思维的独创性,鼓励学生大胆设想。
  思维独创性是创造思维的根本特征,它指敢于超越传统习惯的束缚,摆脱原有知识范围的羁绊和思维过程的禁锢,善于把头脑中已有信息重新组合,从而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产生新成果。"突破常规"指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大胆设想,发表独特的见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探寻具有创新意义的简捷妙法。如在对蜗牛的观察中,有一个学生突发奇想,说要把蜗牛浸没在水中,看看蜗牛会不会被水淹死,会的话,它能在水中最多坚持多久。
  二、创新思维的发展与训练
  1、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提出问题。如《寻访小动物》一课,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质疑,学生会提出:什么是寻访,对小动物的观察为什么叫访,为什么要访,到什么地方去访等一系例问题。也可以在观察的过程中让学生质疑,如对《大树的观察》中,学生会说为什么树皮会裂开来,怎样来形容树的形状等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质疑。如在学习《我的观察》后,有学生会提:我们的骨头是怎样生长的?心脏为什么会跳动?问题多得让你会不知所措。
  2、在语言描述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科学课堂上,学生可以从观察物品的形状、颜色、大小,联想物品的用途是什么。可以从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联想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从观察小动物的外形,联想小动物的运动方式。
  我们每一堂课都离不开学生的观察活动,学生进行观察之后,一般都要进行一些描述。学生在对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描述时,我们重点训练学生说的能力,在一个学生进行语言描述时,让其他同学仔细地听,听一听他的描述与你的观察一样吗?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或你有什么不同的描述方法。你想进行哪方面的补充?这样可以训练学生听的能力。
  总之,科学课是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目的的,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科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
  (山东莘县古云镇中心小学 常增岗)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