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一)

齐鲁晚报     2022年12月02日
全面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近年来,枣庄市教育系统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补短板,优结构,提质量,促均衡,全面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建学校,有学上。十年间,枣庄市累计新建改扩建学校325所、新增学位26.46万个,教育资源更加充足。自2015年,启动解决大班额项目,全市累计完成投资74.4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266所,新增校舍257.65万平方米,56人及以上大班额全部“清零”。2017年,实现全市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全覆盖,这是继“普九”以后,枣庄市基础教育的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果。完成投资22.29亿元,完工校舍面积200.51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全面改薄”目标任务。特别是2021年,新城新建启用11所学校,更是创造了一次性财政投入最多、学段覆盖最广、学位提供量最大等多项记录,在枣庄市教育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推动城市建设提档升级贡献重要力量。
  提质量,上好学。枣庄市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通过集团托管、名校办分校、结对联盟等形式,提高质量、补齐短板,持续放大“名校牌”“名校长”“名教师”品牌效应,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互通、合作共生。建立“五同”捆绑机制(即管理同谋、计划同盘、人才同用、资源同享、活动同行),采取“统一规划+分校落实”方式,逐步实现了统一党建引领、统一人事安排、统一文化管理的“三统一”运行模式。七年前的枣庄四十中还是一所濒临倒闭的国办学校,学生纷纷离开山亭区前往周边区(市)上学,只有部分留守儿童、贫困学生进入国办初中。在枣庄十五中对口支援下,枣庄四十中办学品质得到全面提升,现已成长为一校五区、8382名在校学生、171个教学班级、609名教师的集团大校。全市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由省定的10%提高到15%。建立“1+X”的城乡学校联研共同体平台,建立80个城乡学校联研共同体、43个学校自主联研共同体,涵盖了全市所有中小学,实现了“学校管理一体化”“教师发展一体化”“教育资源一体化”“考核评价一体化”的“组团式”新型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
  优服务,解难题。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牢牢兜住控辍保学底线,推动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全学段覆盖,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动态清零。围绕破解困扰家长的“三点半”难题,探索开展“课后延时、营养餐配送、晚间研修室开放、假期学校公共资源共享”等四项服务,解决部分家庭学生放学后无人看管问题,优化学生上下学接送服务,定制公交线路57条、周末班车115辆,惠及学生37万余人。做好农村留守儿童、随迁子女、困难家庭子女及独自居家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的关爱和指导,“一人一案”,协调保障学生网课电视、手机、流量等,确保“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停课不停学,隔空不隔爱,教育便民更有温度。
  富民先兴教,强市必强教。下一步,枣庄市将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系统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着力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特色多样、职业教育融合创新,持续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力争“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建中小学167所、新增学位15万个,基本建成高质量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努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探索出更多“教育经验”,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