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他的名字不再是“备份”

56岁邓清明坚持24年10个月终圆梦

齐鲁晚报     2022年12月05日
  邓清明
  “备战”时的邓清明。
  邓清明和女儿。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费俊龙、邓清明、张陆3名航天员踏上飞天之旅。在知天命的年纪里,邓清明终于在太空留下身影。为了这张“太空门票”,他准备了24年10个月。
  此前,邓清明的名字曾多次与遗憾联系在一起——当年并肩进入航天员大队的首批14名航天员中,8人圆梦太空,5人停航离队,而他是唯一没有执行“飞天”任务又仍在现役的首批航天员。神九、神十、神十一……邓清明多次进入航天任务备份乘组,却始终未能圆梦。
  这一次,56岁的邓清明终于做到了!

  记者 于海霞 整理

书房中宇宙的奥秘
  邓清明1966年出生在江西省宜黄县东陂镇一个农村家庭,兄妹5人,他是大哥。邓清明从小就懂事。父母忙于农活,他在学习之余就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高中学校离家有20多里的路程,为了省钱,每个周末,邓清明基本上都是步行往返。
  偏远农村小镇为何能“飞”出一名凤毛麟角的航天员?奥秘或许在书房中。弟弟李清华(随母姓)回忆,小时候曾经无意在哥哥的书房翻到一本书。书中关于金星、火星、太阳系等神奇有趣的太空知识,立刻吸引了李清华,他一口气从头读到了尾。李清华说,虽然自己也是最近才回想起这一儿时的记忆细节,但他清楚记得那本书的书名是《宇宙的奥秘》。“我哥能成为一名航天员,和那本书可能没有直接关联,但航天梦的种子或许就是那时在哥哥心中埋下的。”李清华说。
  在发小陈少胜眼中,邓清明日后能成长为一名航天员,与他打小就强过同龄人的身体素质分不开。陈少胜和邓清明从小在村里一起长大,经常结伴玩耍。“记得有一次冬天下河抓鱼,河水冰冷刺骨,小伙伴们还在跃跃欲试的时候,邓清明已经第一个跳进了水里。”对于儿时的这一幕,陈少胜记忆犹新。
  读书时代,邓清明的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高中最后一个学期,空军到学校招飞。邓清明试着报了名,没想到一路顺利通过了各项体检和考试,成为一名飞行学员。去军校报到时,村里很多人都来为他送行。带着憧憬和责任,邓清明登上了北去的火车。在军校,邓清明接受了严苛的飞行员训练。完成学业后,他被分配到空军第八飞行学院,进行航空理论学习。半年后,他又以优异的成绩通过所有科目考核,顺利进入初教团,开始飞行训练。1987年11月,邓清明顺利完成高教机训练,被分配到空军驻延吉某团,成为一名真正的飞行员。
“备份”的航天生涯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这期间邓清明的飞行事业一路顺风顺水,在他担任某飞行大队副大队长时,命运又给他递来橄榄枝,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首批航天员选拔工作。邓清明毫不犹豫报了名,并顺利通过选拔。
  1998年1月5日,邓清明和其他13名战友一起,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首批航天员。为实现飞天的梦想,首先要完成基础理论、体质训练、航天环境与适应性训练等八大类上百个科目的训练,邓清明放弃所有周末和假日,全身心投入学习和训练,晚上加班到深夜是常事。有时,他学到走火入魔的程度,一闭眼脑子里全是数据,看到超市里标的价签,都以为是飞行的参数指标。经过几年刻苦学习,第一批航天员全部取得了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资格。
  彼时邓清明还年轻,本以为会在未来几年登上太空。但命运弄人,此后的20多年,邓清明曾先后入选神舟九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一号备份乘组,但最终都与飞天失之交臂。刚刚起步的中国载人航天,去往太空机会寥寥无几,所有航天员都要经受常人所无法想象的刻苦训练。评选标准更是严苛,很多科目考核的第一名和最后一名成绩相差只有零点几分。就是这零点几分的差距,让邓清明一次次成为“备份”航天员。
  2013年体检时,邓清明身体里查出一个非常细小的结石。这对于普通人来说可以不管,但航天员不行。为了能够继续追寻航天梦,他接受了手术。没想到,第一次手术没能完全取出结石,医生只能在他肾脏里埋了一根管子。邓清明与这跟管子“朝夕相处”了一个多月,也尿血了一个多月。好在第二次手术后,结石被成功取出。他感觉“自己的梦想重新点燃了”。
  此后,邓清明迎来了神舟十一号发射任务的选拔。那是在此之前,他离太空最近的一次,也是最遗憾的一次。备战神舟十一号任务时,邓清明参加了为期33天的地面组合模拟验证1:1试验。他与队友陈冬分在一间宿舍,过了33天与世隔绝的日子。在不到10平方米的密闭舱内,他们吃喝拉撒睡都在里面,完全模拟神舟十一号在轨飞行任务的生活状态,其中还包括近乎残酷的72小时睡眠剥夺训练。最终,邓清明和陈冬高质量完成了任务,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正式执行任务打下了良好基础。
  遗憾的是,2016年,最终执行神舟十一号任务的是景海鹏和陈冬,邓清明再一次接到了备份通知。邓清明清楚地记着公布名单时的场景:“听到结果后,我心里确实蒙了一下,整个大厅安静得出奇,我感觉大部分人都把目光集中在了我的身上。”他什么都说不出来,愣了一会儿,转身抱住了景海鹏,说了一句:“海鹏,祝贺你!”景海鹏也深情地回了一句“谢谢你,兄弟”。
豁达背后的泪水
  目送战友一次次飞天成功,一次次载誉归来,对邓清明来说,没有失落感是不可能的。不仅仅是自己内心的失落感,上与不上带来的微妙差异,别人的眼光,亲人的遗憾,这些都在无形中给他带来压力。记得刚加入航天员大队时,母亲不远千里到北京探望他。母亲说,在有生之年,希望能亲眼看到儿子飞上太空。但直至母亲去世,他都无缘太空,他也成为航天员大队中唯一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的首批现役航天员。邓清明在一次演讲中说,母亲的心愿,成了他心中永远的遗憾。
  但在面对家乡的亲朋好友时,邓清明始终是乐观豁达的形象。邓清明的弟弟李清华说,到后来,每次有航天员选拔的消息,邓清明受到公众关注时,都会反过来安慰家人,担心家人心理压力太大。发小陈少胜回忆,有一次回家邓清明曾说过,“我们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的,谁上都一样,只要继续坚持训练就还有机会。”
  坚强的背后,也有难以抑制情绪流泪的时候。每次作为备份返回北京,邓清明的爱人都会特意穿上一件红色的衣服,手捧鲜花到机场迎接。2016年落选神舟十一号任务后,他面对妻子有一种歉疚感,但没法说对不起,要仰着头才能忍住不让泪水流出来。但当他回到家中推开门一看,所有的灯都亮着,客厅里一桌好菜,还有三杯斟得满满的红酒,妻子和女儿像对待英雄一样将自己迎进家门时,邓清明再也无法抑制自己。他冲到卫生间打开水龙头,哭声和水流声交织在一起。
  那晚,他真的哭了。不过,邓清明只在家里待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就赶往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投入到神舟十一号的地面支持工作中。
父女二人的秘密
  女儿邓满琪一直把邓清明当作偶像,并追随父亲的脚步,成为了一名航天人。1992年出生的她成绩优异,如今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工作。
  但在过去,邓满琪也曾不理解父亲。她将这个过程写成绘本书,叫《爸爸的秘密》。故事中,六岁的女儿发现爸爸从空军飞行员的队伍消失了,要去当航天员。爸爸对她说,以后要从太空给她发来问候!但这是个秘密,不能告诉其他人。
  邓满琪似懂非懂地答应了。这个“秘密”一直伴随她的童年。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上初中的邓满琪忍不住骄傲,差点和同桌说:我的爸爸也是航天员!她没有说。她在等,等爸爸“冲出蓝天、飞到太空”,像曾答应她的那样,在太空向她问好。
  后来,邓满琪看到爸爸几次与飞天任务失之交臂,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为飞天做准备,有时累到连筷子也拿不稳……“我曾抱怨过爸爸的失败,不理解爸爸的执着。”邓满琪在书中写道:“但在我心中,我知道爸爸一直是我的骄傲。”毕业后,邓满琪也成了一名航天人。她才发现,自己懂得了爸爸的秘密。这份理解与陪伴,也成为父女二人心照不宣的秘密。
  2013年神舟十号任务时,邓满琪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代职。而任务发射前几天,邓清明作为备份航天员也来到了这里。按照规定,邓清明要进行医学隔离。父女俩已经一年未见,如今共事于同一座大楼,却不能给彼此一个拥抱。父女俩约定,每天夕阳西下时,隔着问天阁高高的围栏,他在围栏里,女儿在围栏外,两人相距十多米,远远地扯着嗓子聊着天。
  父女分别前一天,两人互相道了别,隔着围栏,邓满琪喊道:“爸爸,你要加油啊!我们共同努力,不放弃不抛弃。”说完后,邓满琪头也不回地走了,他知道女儿一定是哭了,心里也酸酸的。后来,邓满琪还专门写了一篇短文,记录了自己对父亲的情感:“……我终于看到你染过的头发里面暗藏的白发,开始为你在这一岗位默默奋斗的这十九年而心疼,你是我见过最敬业的人、最无私的人。你把你的一切都献给了国家,不求回报,让我敬佩……”
一直延续的战斗精神
  11月28日,备受关注的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航天员名单公布。这一次,邓清明终于不再是“备份”。当宣布邓清明进入乘组的那一刻,他的内心出奇平静。从32岁进入航天员大队时风华正茂,到56岁终于圆梦太空时两鬓斑白,饱经坎坷的邓清明已经宠辱不惊。
  他知道,这是对他20多年追梦历程的肯定。但眼下,邓清明想得更多的是,接下来的任务更加繁重:半年驻留过程中,三个舱段的管理维护,数百项科学实验,多次出舱任务。为了不辜负大家的期待,不辜负自己的努力,他要更加刻苦地学习和训练。
  据张陆说,每次跟他一起训练,听到邓清明说得最多的就是“再来一次!”水下训练消耗体力大,操作难度高。航天员穿着厚重的水下服,要克服水的阻力和服装40千帕的压差,在水下一操作就是好几个小时。每次出水后,邓清明的贴身衣服都湿透了,体重也减少了两三斤,手都抖得握不住筷子。
  已知天命的邓清明,日复一日地参加繁重的训练,就像一个时刻坚守在战壕里的狙击手,始终睁大眼睛紧盯目标,憋着劲儿要去扣响扳机!他希望自己不辜负这个机会,不辜负自己,不辜负大家。  综合央视、中国青年报、中新社、环球人物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