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坏了,仍有生机

齐鲁晚报     2022年12月19日
  □孙道荣
 
  老陈早晨倒垃圾时,发现垃圾桶里有一把伞。
  这把伞他认识,那天他从老家来城里,儿子去车站接他,赶上下雨。他没带伞,儿子也没带伞。幸亏出口处有人卖伞,儿子便买了一把,也不贵,20元。这才个把月,还没用过几次,怎么就扔了?
  老陈从垃圾桶里拿出伞,撑开,原来是伞骨折了一根。看起来有点难看,像一个人塌了一边肩膀,还有点像一个瘪了半边嘴的老婆婆。老陈里里外外瞅了瞅,估摸着能不能修。正看着,儿子过来了,说伞坏了,我扔的。老陈说,这差不多还是一把新伞呢,修一修就好了,扔了多可惜。儿子说,修啥啊,二十元的东西,值得吗?再说,哪里去修?老陈说,我啊,我来修。
  儿子摇摇头,上班去了。老陈搬出工具箱,开始修理这把伞。没有别的伞骨,好在找到了一根铁丝,比伞骨略细、略软,但能凑合着用。将断了的伞骨拆下来,穿进铁丝,两头固定住——别说,还真修好了,撑收自如。从伞面看,换了伞骨的地方,略微塌陷,不够平整。美观是差了一点,像一个人有点塌的鼻梁,但你也可以将它想象成一把伞的酒窝嘛。这样一想,老陈嘿嘿一乐,粗胳膊粗手的,还能像个修伞匠一样,将一把伞修好喽,老陈挺满意自己的手艺。
  老陈看了看墙上的挂钟,自己修这把伞,用了差不多个把小时。儿子一定觉得不值,这一个小时,你去小区里散散步溜达溜达多自在,或者窝在沙发上看一集电视剧不舒坦吗?哪怕你坐在阳台上晒晒太阳,打个盹,逗逗小花猫,呷杯茶,不惬意吗?老陈不这么以为,他倒是感觉自己给伞换了一根伞骨,让它不成为废物,不被扔掉,继续能为家人遮风挡雨,这比做什么都香。
  儿子家有个小阁楼,一家十几年住下来,这个小阁楼事实上成了一个储物间。过季的东西,不用的物品,出了点小毛病用了不顺手,或者一时没空拿去修理的坏了的家具或家电,一个接一个被请进了阁楼。一旦被放进了阁楼,这些物品很快就被遗忘了,等于是被抛弃了。
  老陈这次刚来的时候,天还很凉快,谁知老天一个炸雷,就把夏天召唤来了。老陈记得儿子家有两三个电风扇,怎么现在一个也没有了?上阁楼一看,三个电风扇都蜷缩在一个角落。老陈插上电,一个个试了试。一个电扇是好的。这好办,将它擦干净,每一个叶片都擦得一尘不染。另一个电扇,头不转了,却一直响,很像老陈当年养过的一头耕牛,脾气倔得很,它要不肯转弯,你怎么牵它的鼻子,呵斥它,甚至用鞭子抽它,都不管用。老陈年轻时,做过村里的电工,粗通电机,他觉得这个电风扇吧,跟那头老牛一样,犯了犟劲,来硬的肯定是不行的。拆开后盖,一眼就找到了毛病,被卡住了,难怪总是响,是自己跟自己较劲呢。
  老陈差不多花了整整一天时间,将儿子家的三个电风扇修好了,擦洗干净了。从阁楼上一个个搬下来,一个放在儿子的房间,一个放在孙子的房间,还有一个放在了餐厅。儿子问,你房间没电扇啊,我再买一个新的吧。老陈直摇头,我又住不了几天,你们家要那么多电扇干什么?再说,我有我的风。老陈摇摇手中的蒲扇,这是他从老家来时,老伴让带上的。老伴真是英明,有远见。
  就像那把被老陈从垃圾桶里捡回的雨伞,老陈将儿子家的那些旧了的、破了的、坏了的物品,一个个都尽己所能修理好,让它们再次活过来,能够继续使用。这是他活了一辈子的理念,东西坏了,不是扔掉,而是把它修好。就像庄稼地,有时种过了一茬儿庄稼,地里的肥力就少了,甚至没了。你总不能就让它荒废下去,你得给它施肥,你得帮它翻整,你得让它重新焕发生机。老陈觉得,这才对得起一件物品,或一块土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