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进小区,亟需打通最后一关

齐鲁晚报     2023年02月02日
  家住河北唐山的徐先生欲在停车位安装充电桩,却被小区物业明确拒绝,无奈之下诉至法院。唐山市路北区人民法院审结了该起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判决物业公司为徐先生出具《安装充电桩同意书》。
  充电基础设施已被纳入“新基建”七大产业之一,然而,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攀升的背景下,充电桩入小区却成为一场“闯关”游戏,充电便利是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落地亟需打通的“最后一公里”。
  梳理近年来频现网端的争议不难发现,消防安全隐患、电容量不足、安装空间狭小等,是物业公司直面的客观难题,一些物业也缺乏主动作为的积极性。在多方因素共同作用下,需由物业公司出具的《安装充电桩同意书》面临被搁置的处境。一边是业主的“充电焦虑”,一边是物业公司的“拖字诀”,如何在严守安全底线的前提下,实现二者利益平衡,着实考验社会多方的治理智慧。
  管窥有关规定,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是政之所向,更顺应了民之期盼。
  针对居住社区建桩难,去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还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要求物业等居住社区管理单位和业主委员会积极配合,居住社区要积极开展充电桩改造,新建居住社区要严格落实配建要求等,不失为解决“桩”进小区难题的好方法。
  如果把“向内寻”视作小区用户解决充电难题的思路之一,那“向外求”则是破题的另一可行思路。建设单位内部充电设施、建设城市公共充电设施、建设城际快速充电网络等一系列有前瞻性、系统性的充电设施布局正缓解着用户的“充电焦虑”。广东、上海等地的公共充电桩规模占比已超70%,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基建,正当时。目前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大势所趋,加快充电桩建设与优化布局,也应“一直在路上”。针对当前充电基础设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各责任主体有必要进一步加快机制创新、破解发展瓶颈,努力在提升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方面展现更大作为。    据《南方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