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昌古城光岳楼

齐鲁晚报     2023年02月02日
  □吴济夫

  素以“江北水城 运河之都”著称的鲁西城市聊城,古称东昌。辽、金时承宋制,属山东西路东平郡博州,元代至元十三年(1276年)设行省,改博州为东昌路,治所聊城始称东昌。
  东昌古城始建于宋熙宁三年(1070年),初为土城。明代初期,洪武五年(1372年)东昌指挥佥事陈镛,为军事目的加固改筑东昌古城砖城,总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呈正方形,坐落在东昌湖中间。城墙周长3.5千米、高11.7米、顶宽6.7米、基厚11.7米。城设四门,上筑门楼,外设瓮城。南门东向似凤头,东、西门南向似凤翅,北门北向似凤尾,因东昌古城池位置和布局状若凤凰,故名“凤凰城”。东昌古城四城门楼皆重檐歇山、四角飞翘。明万历七年(1579年),城墙上又建垛口、敌楼,各城门均有水门、吊桥,古城高大坚固、易守难攻,大有高屋建瓴、睥睨四邻之势。
  东昌古城坐落在东昌湖中,因湖面环绕古城故名环城湖。其雏形成于宋熙宁三年(1070年),因就地取土筑城而成湖。宋熙宁九年(1076年)至明万历七年(1579年)四次拓展,到明末已初具规模。清雍正九年(1731年),又因重修护城堤用土,护城河与大堤之间的洼地再次得以拓宽、加深。其后周围百姓经常在此取土,至上世纪40年代老城周围已形成一条宽大的护城河。
  东昌古城以东的运河城区,是明清时期发展起来的商埠区。这一带的街巷多布列在运河两岸,随坡就势、依河而建,大小街衢皆与运河相通,形成放射状骨架。其街巷至今仍沿用原来的名称,如南顺河街、北顺河街、馆驿街等,沿河民居多为前店后居、板门小院。古城隔东昌湖与聊城新区紧密相连,从空中俯瞰,湖水像一条巨大的缎带环绕古城,古老的大运河似玉带在古城区蜿蜒而过,铁塔、光岳楼、山陕会馆如明珠闪烁于城中湖畔。
  光岳楼巍峨矗立于东昌古城中央,是古城标志性建筑,是鲁西广袤平原上的一大高耸胜景奇观。明洪武七年(1374年),时任东昌卫守御指挥佥事陈镛为“严更漏,窥敌望远,报时、报警”的军事需要,利用建设东昌古城剩余木料建造而成;还有一种说法,当年从苏禄国(今菲律宾)进口原木修建北京城,最后一批原木从大运河运到东昌时,紫禁城工程已竣工,东昌就用这批剩余木料,建造了光岳楼,始称“余木楼”,亦称“鼓楼”。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重修时,因地名而改为“东昌楼”。明弘治九年(1497年),吏部考功员外郎李赞在他的《题光岳楼诗序》中曰:“余过东昌,访太守金天锡先生。城中一楼,高壮极目,天锡携余登之,直至绝阁,仰视俯临,毛发欲竖,因叹斯楼,天下所无,虽黄鹤、岳阳亦当望拜。乃今百年矣,尚寞落无名称,不亦屈乎?因与天锡评,命之曰:光岳楼,取其近鲁有光于岱岳也。”    
  光岳楼是一座建筑风格由宋元向明清过渡的代表性楼阁,是我国现存明代楼阁中最大的一座。楼基为砖石砌成的方形高台,四面及中部,各设有一半券形拱门,券至台中心处成十字交叉拱。四拱门相同,券上方砌门额,南曰“文明”、北曰“武定”、东曰“太平”、西曰“兴礼”。
  光岳楼下南面楼门的右侧有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乾隆皇帝御笔题写的“天下第一楼”。台基占地1236平方米,边长34.5米。台上主楼4层,向上渐有收分,垂直高度9米,总高33米,即九丈九尺,九在古代为阳数之极,寓意其高度不可超越。主楼为全木结构,四面斗拱飞檐,有回廊相通。全楼有112个台阶、192根金柱、200余斗拱。光岳楼是鲁西珍奇名胜,众多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路过时都要登楼抒怀。清代康熙皇帝曾四次登楼并题匾额。乾隆皇帝九过东昌、六次登楼。据《南巡盛典》载,光岳楼为乾隆皇帝南巡三十六行宫之一,行宫设在二楼。康熙皇帝一生作诗一万多首,在光岳楼上题诗达十三首。
  楼内匾、联、题、刻琳琅满目,精工镶嵌。其中尤以康熙皇帝御笔“神光钟暎”匾、乾隆皇帝诗刻、清代状元傅以渐手迹闻名,二楼北面檐下是郭沫若题写的“光岳楼”匾额,丰子恺题写的藏头楹联:“光前垂后劳动人民智慧无极;岳峻楼高伟大祖国文物永昌”等,至为珍贵。
  光岳楼为四重檐十字脊过街式楼阁,楼下十字街四面相通,辐射出四条大街:楼南大街、楼北大街、楼东大街、楼西大街,向外延伸依次有“四口”(东口、西口、南口、北口),“四门”(东门、西门、南门、北门),“四关”(东关、西关、南关、北关)。城区共有九街十八巷七十二胡同,泾渭分明、垂直交叉、各具特色,方方正正的格局如同棋盘。明清时期,老城区除道署衙门、文庙驿所外,城南多居住大户人家,街道也因附近寺庙和人家得名。平民百姓之家多为三合院、四合院,至今保留白墙、灰瓦、坡屋顶的传统建筑风格。
  光岳楼是今聊城(古东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象征,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有重要地位,享有“虽黄鹤、岳阳亦当望拜”之誉。《中国名楼》纪念册中,光岳楼与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太白楼、滕王阁、蓬莱阁、镇江楼、甲秀楼、大观楼共同组成中国十大名楼。
  古东昌北接幽燕、南连江淮、西通中原,历来是通达扼要之地。明清时期,借助大运河漕运之便,繁荣兴盛400多年,是运河沿岸九大商埠之一,被誉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会”。
  光岳楼1956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6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光岳楼迄今已历经18次修缮,从未拆换过一块木料,是一座原汁原味的古代楼阁。
  聊城原本有湖,1953年被黄河洪水浸漫,形成沼泽水域。1963年-1977年经过三次较大规模的清淤治理,使城区变为“城中有水、水中有城”的独特风貌,水面扩为4.2平方千米,略小于杭州西湖,是济南大明湖的5倍,水深2-3米,成为北方城市中罕见的人工湖泊,因此聊城被称为“北方水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