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当年修教室

齐鲁晚报     2023年02月07日
  □张刚

  前几年,国家扶持希望小学建设时,许堡小学的老旧教室全被拆除了,建起了宽敞明亮的三层教学楼。但十几代人的记忆,并没有随老旧教室的拆掉而消失。这几年,年轻村民大量进城,留守乡村的大多是老年人,小学就读的孩子也少了很多,于是就把小学和中学合并到一起,而让多少代人魂牵梦萦的许堡小学教学楼也就此闲置起来了。
  真不知是喜是悲。
  前些年每次回老家,总要去小学里转转看看。因为时值寒暑假,学校里没有孩子。走在小小的校园里,寂静中透着亲切,耳边仿佛还回响着当年的读书声,眼前也仿佛再次浮现出全校师生用盆端水和泥、拿镰刀刮椽子的树皮,热火朝天修教室的景象。
  小学最早由许堡村下庄社的“染坊”家族修建,其主政者官至县长级,为了振兴乡学,于是个人出资,建起了这座许堡小学。新中国成立后归国有。长久以来,学校保护得很好,一直保持着原始的建筑结构:呈正方形的大院落,四周修有教室和教师宿舍,宿舍还有套间,学校大门处是一廊洞,这种廊洞建筑风格还比较少见;受限于财力条件,有一座教室用的是水泥桌面、水泥板凳,同学们上学时每人还要拿一个坐垫,防止凉着屁股;教室地面没有硬化,还是夯实的土面,每天下午放学前要打扫卫生,学生都要从学校脚下的显清河湾打水,将地洒湿,以防扬灰。
  随着上学儿童数量的增多,学校教室不够用,后来上级教育部门拨来一部分物资,主要是砖块、几个大型的人字梁和一卡车椽子。在老校舍的东侧,新辟了一片地,启动“大教室”的修建工作。
  当年修这大教室时,除了请县城的工匠和附近的几个小工来和泥打下手之外,老师学生也全员上阵出工出力。当然砌砖上梁这种技术活同学们干不了,力所能及的工作就是给椽子刮皮、端水、和泥了。
  这批调拨来的松木椽子,还带着树皮。本地人建房,都要将椽子上的皮刮干净,主要是防止树皮中的寄生虫蛀木头。为了不耽误修建教室,有一天学校老师们研究决定,三年级以上的同学都加入刮树皮行列。在放学站队时,校长一声令下,要求所有三年级以上的同学第二天带镰刀来上学,课间专门组织大家给椽子刮皮。
  许堡村历来尊师重教,上学是天大的事情,在村民耳中老师的话基本上就等于一道圣旨。孩子们回家给家长说了带镰刀刮树皮的事儿,家长无一反对,马上准备好镰刀,还帮孩子再磨得锋利一些。第二天所有的男女同学无一例外地带来了镰刀或刃片,在下午没有主课时,集体加入刮椽子的劳动大军之中。
  在老师的指导、也在校长的监督下,这批椽子被分摊到操场上,每个同学都拿刀一点点剥去干树皮,露出红白色的木质。操场上一片欢声笑语,夹杂着刮树皮时的沙沙声。老师既要检查刮得是否干净,还要盯着一些平时喜欢调皮捣蛋的同学,防止他们万一打架或闹矛盾时,不慎拿镰刀伤了人。别看这些同学在平时学习中不服管教,但是在刮树皮这件事上,倒是干得很利索。尤其是高年级的男同学,力气大干活快,在放学站队时,还受到校长的表扬!
  虽然同学们都是十岁左右的年龄,但平时在家里帮父母劳动,各种农活都干过,所以干起这些活来一点儿也不怵。人多力量大,用了几个下午的时间,这批椽子被同学们刮得白白净净,甚至比大人干得还要好!
  除了给椽子刮皮,同学们还承担了另一项任务,就是给修建的教室提供“麦衣”。修建的大教室虽然在地面墙脚砌了几层砖,但大部分墙体仍然是土坯子垒起来的,在土坯墙上再抹上泥。而抹墙有两道工序,第一道需要铡碎的麦草秸和粗泥,第二道需要脱了粒的麦子壳和细泥。当地农民称麦子壳为“麦衣”,兑在泥土里,可以防止墙皮开裂。
  这些材料从哪里来呢?经学校决定,每位同学上学时背一背篼麦草秸;等要给墙面再抹一层更细腻的泥皮时,又让每位同学背一篼“麦衣”。自然,家长们都无一例外地表示支持。在前一天晚上就帮孩子早早将背篼装满“麦衣”,而且一层层压实,防止掉落。孩子出门时又一遍遍叮嘱走路要慢一点稳一点。有些家长甚至帮孩子背到学校里。第二天值周的老师就站在校门口检查,哪个孩子的背篼大、装得满,就会受到表扬。 
  同学们背来的“麦衣”,堆成一大堆备用。这时建筑队把土堆和麦衣按比例调好,就准备和泥了。和泥的水从哪里来?这任务自然又落到了同学们身上。老师又是一声令下,第二天,男同学提水桶,女同学拿脸盆,从学校脚下的显清河中端水提水,在建筑工人的指挥下,浇到土堆中。端水这个任务比较轻松,同学们也乐意去。尤其是一些调皮的男生,喜欢恶作剧,互相泼水打闹,或者会欺负女同学,将水泼到她们身上;那些年河水还没受到污染,清澈见底,石头缝里有泥鳅,男同学们趁机逮泥鳅玩。这真是体会到童年劳动的乐趣啊!
  回想起来,我们许村的祖先,当年可能也是这样组织村民们一根椽子一根椽子,一块土坯一块土坯地聚沙成塔,建起这所学校。而他的后代们,仍然沿袭着这样的优良传统。“读书是天大的事”,举全村人之力,用大家力所能及的力量,建起了两座四大间宽敞明亮的大教室!这种人字梁的大教室是两坡水,前后都有窗户。尤其是正面朝南的大窗户是三扇窗,中间一扇是固定的,左右两扇可以打开,一间大教室总共有三个大窗户九扇窗,非常亮堂;大教室里可以并排横放四排桌椅,在这样的大教室里上课,仿佛学习的劲头也更足了。
  尤其记得,当年这大教室的主体刚刚落成,玻璃窗户还没有安装好,但是部分同学已迁到大教室里上课了。书声琅琅,从敞着的窗户里飘出去,在小村上空回响。 
  当年干这些活,家长和同学都不认为是负担,反而认为是一种荣耀。除了建起教室之外,开学初铲学校操场上的野草,冬天时从家里拿着木柴轮流生炉子,帮老师清理旱厕、筛煤渣……这些也并没有耽误同学们的学习,反而在这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中,孩子们对学校充满了热爱,难道还有比这更好的劳动教育和素质教育吗?
  虽然现在孩子们迁到中学了,小学闲置了,但每天新的朝阳,仍然总是最早打在许堡小学的教室上,“读书是天大的事”,书声仍然在村子上空回响。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