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长安一夜

齐鲁晚报     2023年02月14日
  □闫红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爱情能够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让没意思的事情变得有意思起来,庸常时日有了宝光。
  就像公元839年那个于史无载的夜晚,一场普通欢宴在长安城的朱楼绮户里进行着。美酒,佳肴,让刘姥姥大开眼界的各种奢华享受,已被满座宾客看得稀松平常。乐趣更多来自于互动,通过寒暄、恭维、举杯以及行酒令时的即兴灵感,让熟悉和不熟悉的人,以后都有可能成为彼此的资源——哪怕是谈资。
  酒令有很多种,我小时候还常见饭桌上有人猜拳,双方每每面红耳赤,气势汹汹,激昂时如两只斗鸡,让少不更事的我看得胆寒,担心他们随时会捋着袖子蹦起来。
  但爽快人史湘云喜欢这个,在《红楼梦》里它被文雅地称之为“拇战”。史湘云最不喜欢的酒令是“射覆”,说“没的让人垂头丧气的”。宝钗也不喜欢,说“射覆”是酒令里的老祖宗,早已失传,如今行的都是后人纂的,“比一切的令都难”,她建议换个雅俗共赏的。
  讲程序的探春不答应,我们于是看到,这个“射覆”确实很无聊,跟可怜的中学生做的阅读理解似的,还得是在熟记四书五经诗词歌赋的基础上。估计古代的也好不到哪里去,不然也不会被自然淘汰。
  但是,一个游戏好不好玩,得看跟谁玩。要是心仪已久的人就坐在你旁边,要让你去猜她的手中物心中事,你说好不好玩?不但当时内心要起大风暴,很久之后,只怕还要再三低回,想借用文字,穿越到那一刻呢。
  所以那场长安欢宴上的宾客之一,大唐秘书省校书郎李商隐第二天就写了一首《无题》。我们先看前两句: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昨夜”两个字原也普通,就是上一个夜晚嘛,就很近。然而这原本就是一场邂逅,不可复制,无法重来,才不过几个时辰,就已经隔了万水千山。
  又像隔着时间的透明幕帘,能看清每个细节。星辰与风,东边的画楼西边的桂塘,这些寻常事物,因为有你的存在,变得别具意味。在无法靠近你的时刻,我将它们看了一千遍啊一万遍。
  一大把年纪才混成校书郎这样的九品小官,李商隐在这场欢宴上存在感很弱。他不像贾宝玉,遇到心仪的女子,总有办法上前致意,别人最多觉得他唐突,不会觉得他僭越。此刻李商隐即便看到对方的如花笑靥,也依然是咫尺天涯。
  好在有酒令,游戏是平等的,无论尊卑,雨露均沾,让不相干的人,有了会心的可能。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不知道这一晚他们都玩了哪些酒令,李商隐记下的,就是这个射覆,还有送钩。
  史湘云嫌射覆闷,却不知它的妙处就是在“闷”里突围:那么多人,看着我们打哑谜,灵光一闪,你猜中我设置的谜底,众人轰然散开,以为这就是终了,却不知输赢于你我如浮云,我心中荡漾的,是被你猜中的欢喜。
  那个金钩呢,是另一种不足为外人道的风流,其实就是如今的击鼓传花。《红楼梦》里大家也玩过,叫做“春喜上眉梢”,还被写得挺刺激:“那鼓声或紧或慢,或如残漏之滴,或如迸豆之疾,或如惊马之乱驰,或如疾电之光而忽暗;其鼓声慢,传梅亦慢,鼓声疾,传梅亦疾。恰恰至贾母手中,鼓声忽住。”
  在荣国府里,贾母是中心,是焦点,第一“喜”要落在她手里。李商隐参加的这场宴会上,是否也有贾母这样的核心人物?一定是有的。大家不动声色,务必要让这个人高兴。但这对李商隐一点不重要,金钩落到谁手里不重要,他念念于心的,是那个金钩,是从她的手中传过来的。
  他们原本并不坐在一起,好在金钩准许隔座授受,这种设置成全了李商隐。即使那金钩仅仅过手,他还是能在那一瞬间,感觉到金钩上她指尖的温度。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谁说往事不可捉摸,这几行诗还原了那一刻的微醺,千载之下犹能清晰感知。可是那又怎样?依然是个“后来就没有后来”的故事。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当时上下班时间都要击鼓。一般卯刻,也就是早晨五点到七点上班;午刻,也就是中午十二点左右下班。李商隐所在的秘书省,“龙朔(高宗年号)初改为兰台”。他说他像飘蓬一样,在他的小职位上飞转。尽管心中恋恋,签到打卡才是第一等大事。
  没错,就这么一个微末的职务,也是他多年来孜孜以求并且一度求之不得。现实太骨感了,一瞬间的情动又算什么?苏轼说:“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但说这句话时的他,已经举足轻重,地位越高,责任越大,适当地放弃自我,是必须选项。更多的人,更像李商隐,为了一份残羹冷炙,飘蓬般辗转,永远没有“今日方知我是我”的清明。
  一直觉得李商隐的这首诗有一种现代感。“现代”这个词,每个人的定义都不同,在我看来,“古典”文学更倾向于宏大叙述,即便是爱情,也是纯粹彻底的,被一种整体性的精神所笼罩。
  或如“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式的海誓山盟,或如“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的缠绵无尽,或如“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的万千阻碍,不管是顺利地飞扬,还是艰难于阻滞,爱情都是一个特别了不起的事,好像人类的一生,就是为了爱情奋争的一生。
  但李商隐这首《无题》却告诉我们,爱情是一个多么容易产生,又是多么容易被放弃的事。它不是人生主线,而是瞬间明灭的无数念头之一,我们终究要全力以赴地奔波在谋生路上。不妨将它与艾略特的名句对读:
  我并非哈姆雷特王子,当也当不成;
  我只是个侍从爵士,为王家出行,
  铺排显赫的场面,或为王子出主意,
  就够好的了;无非是顺手的工具,
  服服帖帖,巴不得有点用途,
  细致,周详,处处小心翼翼;
  满口高谈阔论,但有点愚鲁;
  有时候,老实说,显得近乎可笑,
  有时候,几乎是个丑角。
  ……
  爱情让人有成为王子的错觉,但是那鼓声就要敲响,我们被现实打回原形,知道自己不过是个巴不得有点用处的丑角。有意思的是,这首不惮于暴露锦袍下虱子的诗,题目叫做《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爱与美只是一个凝眸,片刻怔忡,我们每个人,终要灰头土脸地回归到现实。我以为的现代感,就是现代人心中的拧巴,“想得而不可得你奈人生何”的一声叹息。而不是那种原生态的诗情画意,简单取舍。
  在对这种感觉的描摹上,李商隐是古代诗人里的独一份。他是一个活在唐朝的现代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