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

GDP达121万亿元,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

齐鲁晚报     2023年03月01日
  新华社制图
  国内生产总值(GDP)超120万亿元、货物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40万亿元、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突破3万亿元……国家统计局2月28日发布的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顶住压力,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谱写了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全年经济顶住压力
实现3%的增长

  公报显示,2022年,我国GDP达121万亿元,这是继2020年、2021年连续突破100万亿元、110万亿元之后,再次跃上新台阶。按年平均汇率折算,我国经济总量达18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为85698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2741美元,继续保持在1.2万美元以上。
  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
  2022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遭遇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风险挑战前所未有。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表示,面对困难局面,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及时出台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各地区各部门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财政政策提升效能,稳健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三季度经济大盘恢复回稳,四季度总体延续恢复态势。
  “全年经济顶住压力实现3%的增长,在世界经济体量排名靠前的主要经济体中增速领先,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发展基础更加坚实,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盛来运说。
  2022年全年,粮食产量13731亿斤,比上年增产0.5%,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全部工业增加值首次超过40万亿元,其中制造业增加值达33.5万亿元,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一系列经济指标反映我国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夯实,工业“压舱石”作用凸显,能源保供成效明显,发展韧性持续彰显。
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新动能持续增强

  “我国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新动能不断成长。”盛来运说。
  ——创新投入和产出持续增加。2022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达3.1万亿元,首次突破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4%,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新动能持续增强。2022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4%,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8.9%;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工业机器人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90.5%、46.8%、21%。
  “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有利于持续提高我国产业附加值以及在全球产业竞争中的实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许召元说,我国拥有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快速发展期,产业转型升级潜力巨大。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
  2022年,全国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0.1%,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0.8%;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量比上年增长8.5%;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比上年下降3.3%……
  “在积极稳定经济运行的同时,全国上下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盛来运表示。
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功能
民生事业取得新进展

  盛来运说,2022年各地区各部门聚焦人民群众关切,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持续提高教育质量,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功能,民生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
  2022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超额完成1100万人的年度目标任务;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月度涨幅始终低于3%,全年上涨2%;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2.9%,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2023年开年以来,大江南北、各行各业,处处焕发生机活力。一系列指标释放经济运行积极信号: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重返扩张区间;新增信贷4.9万亿元,创下单月历史新高;中小企业发展指数止跌回升;吸收外资同比增长14.5%;截至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845亿美元,较2022年末上升1.82%……  “尽管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恢复基础尚不牢固,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特点没有改变,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没有改变,我们有基础、有信心、有能力抵御各种风险挑战,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稳步前行。”盛来运说。      据新华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