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应该成为问题的“奴隶”

齐鲁晚报     2023年03月01日
  人,不应该成为问题的奴隶。如果你总感觉有解决不完的问题,那需要重新认识自己和这些问题的关系,因为你一不小心就会陷入一个循环陷阱,你不断地在应对问题,可是不断会有新的问题出现。如果你深陷这样的困惑,那就要试着离开问题视角,建构一个积极的关系视角。
  □树辉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人这一辈子有解决不完的问题。然而知道并不等于接受,如果仔细留意会发现,在我们周围有很多人不知不觉间会成为问题的“奴隶”。
  有朋友曾好奇地问我:“一般都是什么样的人去找你做咨询?”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经常会被问到类似的问题。不出意外下一个问题则是:“你真能帮咨询的人解决问题吗?”
  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大家对心理咨询这个职业的认知存在一定的误区。一般而言大家会认为,心理咨询师就是拿人钱财、与人消灾。人家为什么来找你做咨询,一定是遇到了解决不了的问题,你只要能帮人家解决,那你就是一个很厉害的心理咨询师。
  然而如果心理咨询师只是机械地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尤其是按照来访者的意愿分毫不差地把问题解决掉,那这位心理咨询师其实是极不称职的。
  假设现在你是一名心理咨询师,一位焦虑的妈妈付给你咨询费,告诉你她的需求就是想让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听自己的话,你二话不说一口答应下来,那你干的就不是心理咨询师该干的活儿,你们形成的关系也不是咨询关系,而是雇用关系。
  如果心理咨询师不管这样做是不是符合心理咨询中的设置,也不管来访者是否需要重新认识她与孩子的关系,只是按照求助者的要求满足她就好,这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做法其实不是在帮助别人解决问题,而是在无形之中制造更大的问题。
  那咨询师要怎样做呢?和来访者一起尝试着从“问题视角”中走出来,转向“关系视角”,这是一个心理咨询师最起码的良知和底线。心理咨询师的工作目标和方向并不是帮助来访者解决他眼前所遇到的问题,而是和他一起从对问题的建构中走出来,看到一片新天地,对来访者而言这甚至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如果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目标是周而复始地解决问题,那么他就会成为问题的奴隶,因为问题是解决不完的。如果一个人有能力跟自己的问题相处,那他所经历的一切,都会变成他生命中的独特风景。
  问题是被人建构起来的,解决问题的资源也是被人一点点建构起来的。心理咨询师的工作目标就是帮助来访者解构他自己一手构建起来的问题,和他一起建构解决问题的框架和动力。
  什么是“建构”,什么又是“解构”呢?简单说,如果你处在一堆问题之中,你就会不断地建构新的问题,如果你处在一个关系视角,那你就会不断解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像我们小时候学过的一篇课文《画杨桃》,一位同学观察过老师手里的杨桃后就很认真地画了出来,可是其他同学都说他画的根本就不是杨桃。老师让大家轮流坐在那位同学的位置上观察,大家发现,在他的位置上观察到的杨桃确实和他画出来的一模一样。
  回到刚才那个例子。一位妈妈因为孩子不听话来做咨询,如果咨询师很有“办法”,轻轻松松就让她的孩子变得听话了,那这位妈妈的问题解决了吗?可能过不了多久就会遇到新的问题:“我的孩子现在是听话了,可是他没有一点主见,以后他要独立面对自己的生活呀,怎么能让他变得独立自主呢?”
  假如这位妈妈又遇到了一位很“厉害”的心理咨询师,三两下就让孩子变得独立了,过不了多久可能又会出现新问题:“孩子现在是很独立了,可他一点都不合群,这样他会不会和别人交往时吃亏?”问题周而复始地出现,是因为我们一开始想要解决问题的时候就少了一份重要的觉察,你最初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
  回到一开始,面对那位想让孩子听话的妈妈,如果咨询师和她之间形成的是咨询关系,而不是雇用关系,那他也许会沉住气与来访者讨论,孩子做了什么让妈妈觉得孩子不听话。这个问题其实要讨论清楚很不容易,接下来还有更重要的问题等着他们,比如孩子听话的标准。
  这就像跑步健身的人一样,刚开始跑步的时候自认为目标明确,就是想要锻炼出健康的身体,所以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每天跑五公里。可是跑了几步就会发现,先别把目标定得那么高了,只要自己每天能坚持跑一会儿就好。这个目标看似比一开始低了好多,但是对于当事人而言,这个目标显然更实用。
  同样,那位妈妈通过咨询会发现,其实自己一心一意想让孩子听话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她会发现自己是一个焦虑的妈妈,那她的注意力就有可能从让孩子听话转向如何处理自己的焦虑;她还有可能发现,孩子不听话本身就是在发展自己的独立自主意识,这样她就可以接受孩子有一个不听话的过程,也会对孩子的青春期“叛逆”多几分理解和允许。青少年就是这样,你理解了他的叛逆,那叛逆对他而言就没有意义了。
  你看,在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咨询师的干预下,这位妈妈在成长中建立了一个关系视角,问题就是在这样的视角下一步步被解决的,而不是在不断地想要消除问题的想象中消极地被应对。
  人,不应该成为问题的奴隶。如果你总感觉有解决不完的问题,那需要重新认识自己和这些问题的关系,因为你一不小心就会陷入一个不断循环的陷阱,你不断地在应对问题,可是不断会有新的问题出现。如果你深陷这样的困惑,那就要试着离开问题视角,建构一个积极的关系视角。你或许无法做到瞬间构建起一个关系视角,然而经过尝试,你至少不会轻易让自己成为问题的奴隶。(作者为实战派心理咨询师,树辉心理创办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