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万亿之城的“烟台担当”

新春“第一季”变成发展“黄金季” 首季“开门红”拼出全年“满堂彩”

齐鲁晚报     2023年03月01日
  记者 李楠楠

  开局即冲刺,奋力拼经济。
  新春伊始,烟台在全市上下发出“苦干实干加油干”的动员令,从金山湾畔到莱州湾畔,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一个个重点项目拔节生长,烟台高质量发展浪潮涌动。
  新一轮项目建设热潮的背后,是烟台奋力夺取全年新跨越,确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元目标的雄心壮志。
  目前,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重点项目、省级重点项目、地方政府专项债权项目、省级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省“十四五”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支撑性引领性项目等省级项目统筹五大盘子中,烟台市均进入第一梯队,体现了“三核”城市应有的担当。
  开局就冲刺
“高质量发展号”驶出

  塔吊林立、机器轰鸣,项目工地、生产一线,处处是繁忙场景。
  2月7日—9日上午,全市高质量发展集中观摩活动举行,省委常委、烟台市委书记江成,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德雁带领观摩人员紧锣密鼓、星夜兼程,先后实地观摩13个区市的26个重点项目,这其中既有体量庞大的“主引擎”,也有生机勃勃的“新支撑”;既有引领风尚的文旅融合,也有动能转换的蓄势突破;既有老树发“新芽”,也有新兴产业聚“活水”;既有科技赋“新能”,也有项目拼“速度”。
  “经过我们的努力,这里从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荒草遍地的采煤塌陷地变成了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花灯璀璨的现代化园区。”2月8日,在龙口市道恩新材料科技产业园一期项目观摩现场,道恩集团董事长于晓宁底气十足,充满激情地说,“诚邀大家明年再来,我们会有更高端的项目呈现给大家。”
  听到企业家如此激情的介绍,又如此有信心地向大家发出邀请,省委常委、烟台市委书记江成带头鼓掌,现场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同样热烈的掌声再次响起在蓬莱区正在建设中的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项目方精心准备,数据详实,负责人现场介绍得铿锵有力,信心满满。“真是充满激情!”江成带头鼓掌,同时与项目负责人亲切握手,给予肯定和鼓励。
  观摩现场,市委书记带头为企业家鼓掌,两次热烈的掌声令大家印象深刻。大家持久热烈的掌声背后不仅是因为被企业家们干事创业的激情所感染,也是因为通过此次观摩,既让人直观地看到了重点项目之优、质量之高、建设速度之快,更让人真切感受到了烟台发展动能之强、后劲之足、势头之猛,看到了烟台未来的希望。
  很多项目都拥有尖端技术,“国内首个”“全国最大”“国内领先”等关键词频频涌现,质量高、实力牛、市场前景广阔的好项目可谓比比皆是。比如,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一期项目就将建设单套规模全球最大的丙烷脱氢装置,自主研发、全球领先、规模最大的POCHP装置等。
  本次观摩活动强度极大、节奏极快,驰骋1200公里,平均每天走进5个区市观摩10个项目。9日上午观摩项目结束后,马上对26个观摩项目进行评议打分,当天公布成绩和排名。
  省委常委、烟台市委书记江成指出,这次集中观摩的项目推进有力有效、成果初步显现,符合主导产业发展方向,规模体量和投资数额大,产业层次和科技含量高,生成落地效果好,同时也存在新建成项目投达产不够理想、投资额度不够均衡、重大项目招引不够有力等问题。各级各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既看到发展取得的可喜成绩,更要看到存在的短板差距,坚持知难克难、迎难而上,坚决杜绝任何懈怠松劲思想,做到越是前景好越要鼓足干劲、越是临近目标越要百倍付出。
把担当和作为
体现在推进项目建设上

  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硬支撑。GDP过万亿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去年底烟台正式提出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的目标,冲刺“迈入万亿级城市行列”目标,最根本的要靠项目来支撑;实现一季度开门红,最直接的要靠项目去驱动。
  一场“观摩会”见证了只争朝夕、加压奋进的发展热潮,而紧接着召开的“动员会”,则向全市上下发出了动员令: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的劲头,苦干实干加油干,迅速掀起新一轮项目建设热潮,奋力夺取经济发展首季开门红、全年新跨越,确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元目标。
  2月9日下午,烟台市召开重点项目推进暨挂图作战指挥部动员会议。
  会上,省委常委、烟台市委书记江成强调,必须牢固树立“项目兴市”意识,扎实开展项目建设集中攻坚年活动,把心思和精力更多地放在抓重点项目上,把担当和作为体现在推进项目建设上,做到以项目看实绩、以项目比高下、以项目论英雄。要倾尽全力推进项目,倾尽全力谋划项目,倾尽全力招引项目,倾尽全力保障项目。
  烟台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德雁强调,各级各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掀起大抓项目热潮,确保实现首季“开门好”,为迈入万亿级城市行列奠定坚实基础。
  各区市都已经行动起来。今年,芝罘区将全力推进73个重中之重项目建设,加速实现城市更新突破蝶变、产业发展集聚成势,为烟台跨入GDP万亿俱乐部贡献芝罘最大力量。
  除了芝罘区,新的一年,黄渤海新区也将以项目建设为高质量发展起笔,通过源源不断的新项目带动牵引,不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方面全力提速项目建设,确保开复工产业项目120个以上,新开工40个以上、竣工45个以上;18个省重点和83个市重点项目力争上半年全部开复工。另一方面高效建设园区,全面启动建设20个专精特新产业园,集中突破黄石湾海洋经济区建设,真正做到以项目建设之“进”,支撑经济发展之“稳”。
在省级五大盘子中
烟台均进入第一梯队

  要迈入万亿城市,烟台只差“临门一脚”,一组数据证明了烟台实现这一“近在咫尺”目标的底气。
  2月10日,在中共烟台市委宣传部举行的“抓项目 强信心 走在前”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烟台市政协副主席,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王松杰介绍了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总体情况:烟台入选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重点项目数量占全省1/10、居全省第1位,项目总投资额占全省1/6、居全省第1位,年度计划投资占全省1/8、居全省第1位。入选省级重点项目共155个、居全省第2位,其中省重大项目入选41个、省补短板项目入选37个、省双招双引项目入选16个、均居全省第1位,省新旧动能优选项目入选61个、居全省第2位。推送2023年度提前批债券项目151个,资金需求565.5亿元、居全省第2位,分配烟台市资金139亿元、居全省第2位。入选省2022年度重点基础设施项目47个,居全省第1位。在省“十四五”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支撑性引领性项目中,烟台市入选数量全省领先。
  从投资体量看,省级重点项目总投资5217.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66.9亿元。其中,总投资超100亿元项目10个,年度计划投资超50亿元项目6个,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总投资、年度计划投资分别超1100亿元、200亿元,发挥了项目建设“头雁”作用。从建设阶段看,155个项目中当年建设类项目142个、储备类项目13个,建设类项目占比达91.6%。建设类项目中新开工项目94个、续建项目44个,新开工项目占比达66.2%。从要素争取看,此次入选的41个省重大项目预计可获得上级土地指标保障约1.6万亩,其中万华(蓬莱)新材料低碳产业园项目二期工程6500亩、莱阳胶东智慧物流港项目2562亩。
  “总的说,在省级五大盘子中,烟台市均进入第一梯队,体现了‘三核’城市应有的担当。”王松杰说。
既厚重又有活力
“万亿”将推动烟台质变

  “烟台市挺进万亿俱乐部给人感觉是‘近在咫尺’,这方面烟台的比较优势还是很突出的,在多个方面能够体现和验证。”山东工商学院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高延君说,“比如产业方面,烟台拥有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等多个千亿级产业,而且产业链齐全、集群集聚程度很高。企业方面,作为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烟台培育了万华、南山、玲珑、杰瑞等一批享誉海内外的重量级企业,龙头带动和辐射能力不可估量。开放方面,烟台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吸引了一大批世界500强投资兴业,贸易伙伴遍布全球。此外,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又为烟台开放创新注入了新动能,使得这座城市既厚重又充满活力。通过这一系列优势多年的酝酿发酵,实现万亿GDP自然是箭在弦上。”
  “挺进万亿俱乐部对于进一步展现烟台对外良好形象、夯实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核心城市地位具有重要意义。”高延君说,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其带来的凝聚力和虹吸效应。“万亿”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代名词,有了这张“新名片”,可以让这里的人更具“精气神”,让企业更有归属感,让“走在前、开新局”的底气更足、高质量发展的信心更满,自然而然会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在这里聚集,最终推动烟台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进而在清洁能源、经略海洋、数字经济等发展新赛道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烟台市聚焦“新”开展了系统谋划和布局,相信不仅是突破GDP万亿大关方面,而且在城市发展的各领域突破方面,烟台都在时刻准备着,交出亮丽的成绩单值得期待。
  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一批批优质项目开工、推进,犹如一颗颗破土而出、向上生长的种子,为烟台积蓄着新旧动能转换、绿色低碳发展的蓬勃力量,孕育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希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