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会议案提案中读懂百姓期盼

齐鲁晚报     2023年03月06日
  每年的全国“两会”,都是舆论关注的焦点。一份议案、提案的含金量,衡量着代表、委员体察民意和解读民心的能力。在社交媒体上,每一份被媒体报道的议案、提案,都会引发网友的评议。所有的议案、提案都凝聚着代表、委员的智慧和汗水,公众也对此充满期盼。
  不负舆论期盼的优秀议案、提案,究竟应该是个什么样子,相信每个人对此都有自己的评价标准。依笔者之见,一份上乘的全国性议案、提案,至少应具备以下其中一个特征:
  能够聚焦中国社会未来发展方向的战略性建议,是优秀议案、提案的首要特征。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需要从全局谋划,着眼于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宏观的大政方针。这离不开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集体智慧和特殊贡献。
  议案、提案的站位越高,越需要代表、委员站在中国社会发展的潮头,展望未来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之路该如何走,然后确定选题,在一定时间内全面深入调查研究。没有全国性的调研,就无法透过表象展望未来。提出这样的议案、提案,考验的是代表、委员的智慧,体现的是这个群体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种性质的议案、提案,虽然难度最大,但也当是舆论最为期盼的。
  能够透析制约当前社会发展因素的智库型建议,是优秀议案、提案的又一特征。如果说战略性议案、提案主要是宏观的建议,中国社会发展同样需要中观的建议。中观性质的议案、提案,既要关照国家未来的发展,又要立足当前的现实问题,这样的议案、提案,考验的是代表、委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如果没有深厚的理论素养,中观的议案、提案就变成了简单的对策建议;如果不植根于现实的土壤中,这样的议案、提案就缺乏了理论的高度。提出中观性质的议案、提案,需要代表、委员把理论学习和实地调研融合在一起,聚焦某一类社会难点痛点问题,提出有普遍现实意义的建设性建议,以此既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也有利于优化完善国家治理。这样的优秀议案、提案,舆论也充满了期盼。
  能够围绕深度的社会民生问题对症下药,是优秀议案、提案的第三个特征。在宏观和中观的议案、提案之外,国家治理还需要非常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这样的微观型建议体现的是议案、提案的“战术”特征。在传统的全国“两会”议案、提案中,针对微观问题对症下药的战术性议案、提案,在数量上最多,受到的关注度也最高。
  实践表明,对微观性质的议案、提案,公众的议论也比较具体,因为公众对微观的具体现实问题也有自己的认识。公众的议论“倒逼”代表、委员在制作这类议案、提案时,必须聚焦真问题,不能停留在表象的层面提建议。人们希望看到高于社会平均认知水平的“战术”型议案、提案,对这样的议案、提案,舆论的期盼相对挑剔。
  代表、委员向全国“两会”提交的议案、提案要不负众望,需要在议案、提案的制作过程中,主动问计于民,鼓励更多人参与调研活动中。众人拾柴火焰高,如果能够动员更多民众参与、支持议案、提案的制作,相信这样的议案、提案就能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经得起百姓和历史的双重检验。        据北京青年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