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有个张养浩

——漫话张养浩之为人为政为文

齐鲁晚报     2023年03月14日
  □孙春亭

  济南以泉水闻名天下,汩汩泉水不仅养育着济南的山川风物,也育养出了许许多多的历史名贤。张养浩就是其中一位。
  张养浩第十九代嫡孙张宗伦在散套《张养浩传记》序中说:开源先祖张公养浩学养醇正,人品极高,“正大刚方,磊落有大节”(张起岩《文忠张公神道碑铭》)如其名字“养浩、希孟”所示,像孟子那样“我善养吾浩然正气”至大至刚,做一个超凡脱俗的正人君子”。 
  一、张养浩是元代卓有成就的政治家、文学家。
  张养浩祖籍济南章丘,出生于北园柳云,是喝着济南泉水成长起来的历史名贤。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因撰写了风靡一时的《白云楼赋》,而使这位刚刚步入弱冠之年的他被荐为东平学正。
  应当说张养浩能够获得这个官职,能在经济繁荣文人诸多的东平州行走,可谓少年得志了。在其父及其亲朋好友看来,这是张门修来的福分,是莫大的荣誉。但是,深入探讨张养浩的心里轨迹,我们便会发现他走入仕途其实并非是自己的初衷。
  他生于一个富商家庭,自幼聪明好学,喜欢游览山水。写《白云楼赋》是他的性情所至,而被举荐东平学正,却是遵从父命,遂了亲朋好友所愿。
  在仕途中,张养浩努力想当一个好官,同时因其骨子里爱诗喜文,行走官场与写诗撰曲的心情常常纠结。官场环境的污浊与险恶,常常使他郁闷于怀,常常思念家乡的山水,借诗文以抒胸臆。“驰身官场常惊触,趵突千佛梦里浮”,就是他当时身心的真实写照,直至他后来“欣归六月明湖地,远了朝喧醉乡芈”,欣喜地过上了向往已久的隐居生活。
  今天,我们评说张养浩,概括起来不外这三个方面,一是他的为人。他“养浩然之气”,做刚正之人。他“正大刚方,磊落有气节”。二是他为官。他能廉洁奉公,直言敢谏,体恤民情,颇有建树。他不仅勤于职守,而且结合自己的为政经历,写下了《三事忠告》,言皆近理,为各级官员明确了行事准则,有些主张,对今天的反腐倡廉仍然有借鉴之处。三是他为文。在文学创作上,他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诗、文、词、曲,是一位颇有成就和影响的文学家。一首【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堪称千古绝唱: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还有一点要说及的是,他还是一位书法名家。他的书法作品遒劲潇洒,因其文学成就,“他的书名与陆游、张孝祥等文学巨匠一样,被其显赫的诗文名声所掩盖”(《宋元明清法帖墨迹》语,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版)
  二、张养浩撰写了许多关乎济南山水风物的诗、文、曲、赋。
  张养浩一生写下了大量的诗文词曲,仅在归隐云庄期间就有许多。据2013年济南出版社出版,薛祥生著作的《张养浩》一书中统计,他所写的现存碑文30多篇,写下的序文现存有17篇,各种记文13篇,元刊本《张文忠公文集》为28卷,其中2至10卷为诗,9卷共收录诗词272首。《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简称《云庄乐府》)收集了他的散曲152首,补遗8首,套数2首。
  张养浩在任期间,曾借回乡探亲的机会,携友冒险游览了龙洞山,穿越了龙洞,以古文写下了《龙洞山记》;观赏名泉,欣喜地看到难得一现的金线飘动,写下了排律十四韵以记金线泉;辞官归隐,更是“邀朋偕友林山转,茗煮诗书撰”。偕友一道登汇波楼、泛舟大明湖、游览华不注山,写下了七律《游华不注山》,还写下散文《重修汇波楼记》《标山记》,七律《登汇波楼》等文学作品。
  张养浩对自己的归隐之地——云庄,颇为用心。他效陶渊明,于宅边栽了五棵柳树,自喻五柳公,因此“云庄”也就有了“五柳庄”的别称。他把自己的归隐地云庄,不仅当作物质的家园,而且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在这里他写下了散文《云庄记》,写下了《我爱云庄好九首》等诸多诗与曲。当时云庄墅内的建筑景观,如遂闲堂、绰然亭、半仙亭、翠阴亭等,他不仅为此用心命名,而且大都为其写下了诸多诗、曲作品,以寄托自己的情感。
  此时的作品,他常以组诗体现,常以“一题十首”写出。如《云庄遣兴自和十首》《绰然亭落成自和十首》《田居自和十首》《书半山亭壁自和十首》《翠阴亭落成自和十首》《遂闭堂独坐自和十首》等。 
  三、“民生为重,民安为本”的思想贯穿着张养浩整个人生的轨迹。
  民本意识是儒学的思想内核,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为珍贵的精神传承。古人云:“民者,国之根也”“治国之道,富民为始”。民无忧则国泰,民富足则国强。缘于此,历代明君及其为政贤良,修身治国平天下皆在黎民百姓上做文章、下功夫。这不仅是古代文人的深情呼唤,也是贫寒百姓的殷切期待。张养浩这种“民生为重,民安为本”的思想,贯穿着他的整个人生轨迹。他视“民病如己病”“民陷水火,如己陷水火”。民之“一切疾苦,皆如己身当之”(语出张养浩《牧民忠告》)。他不惧惹祸上身,责问污吏、责问神灵,倾其所力为受苦受难的百姓驱灾祈福。比如他说,“伏望明神咸加宽宥,杜其祸源,开以生路,涤之以甘雨,荡之以祥飚,使人蒙休嘉,物遂生息”(语出张养浩《为民病疫告斗文》);比如他说,“国之所以昌,四夷之所以靖,朝廷之所以隆,宗庙社稷所以血食悠久者,微民不能尔也”(语出张养浩《庙堂公告》)。他深刻地认识到民本意识关系到事业的成败,国家的兴亡。
  这种民本意识还融入到他的不少诗作和散曲之中。他有一首题为《悯农》的五律,后四句这样写道:“征赋敲门急,充饥饮水勤。何当天雨粟,四海共欢忻”。
  四、张养浩的诗、文、词、曲等文学作品,有着很高的思想艺术水平,尤其他的散曲,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张养浩自幼受儒学思想的熏陶,“仁义礼智、忠孝恭廉”的中华美德,已经深入了他的骨髓。他的作品常常文以载道,有着浓厚的思想性和教化功能。其古文平实实用,不为浮夸之词;其诗题材广泛,由感而发,“自抒胸臆,婉转如意”。清人陈焯在《宋元诗会》中,曾把张养浩奉为元代诗家四杰。尤其他的散曲,雄浑苍凉、真情豪放、质朴秀美,多种风格并存。他的散曲创作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元代张养浩时期的散曲,其主要风格偏于豪放雄浑,声韵铿锵有力。而在历史上评论张养浩的散曲风格,却有着不同说法,或豪放,或清逸,或端谨。我赞同张养浩的曲风“兼有豪放与清逸”之说(冯元君《中国诗史》下卷语)。比如张养浩以【中吕·山坡羊】写下的骊山怀古、北邙山怀古、潼关怀古、未央怀古等,“莫不苍凉悲壮,沉郁顿挫”(引自《元曲三百首辞曲》徐培均前言)。这些曲子应该属豪放浑厚的风格吧!而他归隐云庄写下的散曲,更多的却是典雅清新。
  语言是文学作品最为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构筑。张养浩散曲的语言有“自立一家”的评说。“语言清新雅洁、工美自然”“直率洒脱、语意俱高”(引自薛祥书著作的《张养浩》一书)。
  清人沈祥龙在《论词随笔》中说,“诗语入词,词语入曲,善用之即是出处而愈工”。张养浩的散曲语言,在散曲创作的百花园中,给人呈现出不一样的清新亮丽。这些曲句不只是给人以视觉的景观美,也给人以情感的律动和丰富的联想,颇有魅力。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张养浩为人正大方刚,磊落光明;为官清政廉洁,处处为民着想;为文成绩卓著,尤其他的散曲创作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应该说,张养浩是属于中国文学界的,属于中国散曲界的,但他应该首先是属于济南的。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