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时花五六块,这电充得有点贵

好借难还、租费上涨,共享充电宝遭吐槽

齐鲁晚报     2023年03月15日
  “归还”问题多
归还不便只能“买”回家

  随着人们对手机依赖性的增强,“电量焦虑症”也越来越普遍。不少人手机没电后会使用共享充电宝,与此同时,共享充电宝的价格也逐渐涨了起来,针对归还后仍计费、归还不便只能“买”回家的吐槽并不少见。
  市民张先生使用充电宝时,曾遇到过“归还后仍计费”的问题。有一次,他租用了一个共享充电宝,正常归还充电宝后,租用订单却仍显示“租借中”,并一直计时收费,他感觉遭遇恶意扣费。
  市民秦女士说,有时候借用充电宝想还时,要么充电宝空格都满了,要么离归还地点太远。有一次她去外地出差时手机没电了,扫码租了一个共享充电宝,但带走用完后发现离归还点太远,看着小程序上不断跳动的金额,她只能无奈地选择填写“丢失”,被立即扣费99元,“共享充电宝拿回家也不能继续用,感觉这个电充得很贵。”
  记者走访烟台一些步行街、商超发现,市面上有街电、小电、美团充电宝等各个共享充电宝品牌,共享充电宝的租用价格多为每小时3元至4元。
  前2分钟或5分钟内归还免费,不足30分钟按30分钟计费,每24小时封顶30元,总封顶99元。
充电宝“刺客”
个别点位每小时租金10元以上

  曾经每小时收费1元钱的共享充电宝早已不见,同一品牌的充电宝在不同的位置收费价格也不一样,像热门景点、商业区等位置的共享充电宝的租用价格在每小时4-6元,个别点位达到每小时10元以上。
  市民张先生说,白天在外面跑业务,使用手机的频率很高,经常半天时间就没电了,不过最近租用充电宝后被价格“刺痛”了:“用了一个多小时就花了6块钱。”
  “有一次在一家KTV里玩,大家都没带充电器,眼看手机即将关机,赶紧租了一个共享充电宝。”市民陈女士说,用了不到一个小时,花了5元钱。
  一位共享充电宝从业者介绍,如今共享充电宝项目的合作模式有总部直营模式,代理与公司合作抽成模式、公司扶持代理自营模式。像第三种的代理自营模式,就是把机器买断,代理控制后台,租金可自己设定。如今各品牌间竞争很大,如果定价格太高,会引起用户的反感,租用率会很低,价格普遍在每小时3元。
  代理商向企业买断机器,再自行向商家推广并达成协议,进行利润分成。分成比例各不相同,优质店铺能分走八成利润。
  据了解,所谓的“充电宝刺客”多发生在酒吧、KTV、景区等场所,每小时费用超过5元,在特定活动期间,有些场所可达10元以上。
信息泄露忧虑
行业想良性发展需要立规矩

  租充电宝使用信用积分可免押金,个人信息会不会泄露,使用充电宝过程中会不会过度收集个人信息?成为不少用户关注的焦点。
  针对上述问题记者拨打街电等共享充电宝品牌客服电话进行了咨询,客服人员称,电话号码是隐藏的,会确保用户信息安全。
  有专业人士建议,现在的共享充电宝商家或多或少存在不退押金、未经允许扣会员费、归还后仍计费、好借不好还、售后服务差等问题,要想共享充电宝行业良性发展,就要出台共享充电宝行业规范,明确收费标准、合同条款等内容,督促相关平台切实承担风险责任,做好售后服务工作。
  共享充电宝平台应注意保护消费者的信息和个人隐私,必须在使用消费者敏感信息前征得消费者本人同意,在监督下处理消费者信息,使用时加密处理。
  共享充电宝从业人员建议,消费者不要随意购买和扫描来历不明的充电宝,如有需要,请选择正规品牌或扫描正规公司的可租赁移动电源,来避免隐私泄露风险。
  大数据时代,如何保障数据安全,值得各行各业从业者思考,也值得我们所有消费者深思,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警惕个人隐私泄露,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记者 钟建军

  万物互联时代,共享充电宝解决了大家对于手机的“电量焦虑”,各式各样的共享充电宝进入了餐饮、商超等场所,扫码租用即可为手机充电,为消费者带来不少便利。与此同时,共享充电宝收费不规范、收费价格飞涨、押金未及时退还等问题,也成了网民们吐槽的“痛点”。
  同一品牌在不同地点收费不同,用信用积分免押金会不会泄露个人隐私?带着一系列疑问,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