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月光一样的灵魂

齐鲁晚报     2023年03月25日
  《月光吟》 泉霞 著 线装书局
  □陈文东

  一个人为什么要写诗,那是因为她有月光般的洁净和清新。一片月光就是一个梦。泉霞无疑就是做着这样一个梦。她写诗、写小说、写散文。她像一个辛勤的园丁在她的百花园里精心地剪枝、施肥、浇灌。她想让自己培育的小苗都开出鲜艳的花朵来。
  读泉霞的诗往往会感到,她对生命有一种更高的审视和观照,所以在她的诗中就有了这样一种自我审视或生命的对话。如果说《月光吟》这部诗集中有一个“自我形象”,也往往是以“我”的第一人称出现。泉霞的诗用的意象独特,比如蚂蚁、蚯蚓、黑卷毛等,她所用的都是通过精心观察事物的意象,凝练、独特和内敛,这样诗就有了饱满的力度,例如《蚂蚁也自带光芒》:“成群的蚂蚁/在我的院子里东奔西忙/搬运着能吃的东西/据说它们生活在二维的空间/只能向左向右穿梭/只能朝前朝后忙碌/它们总是沉默着……”她所选用的意象,都是自然找上门的,而且在细微的观察中,一眼就能看到,与诗人的心灵瞬间能够相结合,并且融入血液中:“我爱上了/这群蚂蚁,我的前世/也许同样是一只蚂蚁/我的名字,也在蚂蚁的生死簿上/我几乎不敢相信,我的心/一直在为这些小小的蚂蚁激动/仿佛只要愿意/它们就可以/像举起谷壳一样/举起我/让我离开沉重的地面”。泉霞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诗,从平庸中发现奇迹,从细微之处发现美,蚂蚁虽小也自带光芒。
  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的诗观,所有的诗都是诗人观念的外化。你爱这个世界,就会写出爱的诗。可想,一个冷酷的人,诗里不会有温度。因此诗人首先要有爱心,关怀人类,同情弱小事物,爱父母,爱朋友,爱他人。《月光吟》这部诗集,有许多篇章是写她的父亲、母亲。诗人用朴素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在诗中投入了自己的经历,她善于用细节打动人心,读起来有一种揪心的痛,不自觉地让人潸然泪下。我们不妨来读一下她写父母的诗:“我无数次地站在雪地上,伸开手掌/一朵接一朵雪花/变成了水,只有父亲/变成了泪水/从我的眼睛里/一直流淌到我的心上”“起得最早的,除了母亲/就是黑卷毛了/露水擦亮它的羽毛和声音/它的舌头舔着晨光/盘旋在树枝上/它一定想从母亲的窗户望进去/看着母亲自言自语/看着母亲/不言不语”。
  我注意到,在诗人的笔下,把落叶凋零写得如此坦然、悲壮,她把红叶飘落的各种姿势刻画得像一幅画一样柔美,而又富有哲理。“它们有的像是在画句号,有的像省略号/还有的,像是在画问号/我在谷底仰望着,这些凄美的动作/瞬间来到我的眼睛里……望着这些转瞬即逝的红叶,我终于明白/美是一种光芒,在我心里/一片红叶留下了红/却让光从我的眼睛重返世界”。
  诗人泉霞深深地知道万物皆美,她连一片叶子的凋落也写得如此美妙,写出一种凄美的光芒,而这光芒无处不在,这让我感到了诗的魅力。一个普通的场景或者动作,虽然是平面的、烦琐的、没有深度的,但在诗人泉霞的笔下,却可以把日常生活用诗表达出惊人的人生姿态和哲理。
  泉霞的眼里看到了贫穷、隐忍、强悍的生命力,看到了高耸得令人绝望的悬崖。她在诗中写到了淳朴的厚道人,写到了天下最善良的心肠,她写泥瓦匠、修鞋匠、拾荒者。在她的《悄悄离去的背影》中这样写道:“两个泥瓦匠头枕砖头/躺在沙土上,头裹兰花巾的拾荒老人/正拖着两个大纸箱,搭着几件旧衣服/从午后的背影里慢慢走出来//她将两块长长的纸板/铺在了泥瓦匠身下/又慢慢退回到生活的背景里//我望着她/慢慢远去的背影,就像/一滴露珠渐渐变成了一粒米/我忽然想到了母亲……她们那么相似/就连俯仰人间和天空/都无法将她们分出来……”拾荒者、泥瓦匠生命的艰辛与从容在诗人的笔下充分地体现出来。在这片土地上,淳朴的民风,质朴又简单的生活方式,他们虽贫穷却有着高贵的灵魂,让人如此百感交集。
  泉霞有不少诗写到了月亮,连书的名字都是引用了书中一首诗的题目《月光吟》。诗集中多次写到月亮,比如《我看见了月亮》《月光下的磨盘》《月光在呻吟》等。在泉霞的诗中多次出现月光,月光对于她是个很复杂的意象,是对生命、对个体命运的感叹,温馨中透着悲凉,透着亲情和悲悯,这种悲凉万古如斯。她的梦游走在月光中,必将留下痕迹,身体的痕迹、心灵的痕迹,即便是空的,也照样可以感人至深。诗人泉霞认定一个人要有月光一样的灵魂,才能保持一颗纯净的心,才能处处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而诗歌是她的羽毛,一片片长出来,带着她飞翔。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