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寅北行、南辕山东路

齐鲁晚报     2023年03月30日
  曹寅《楝亭集》书影
  □孙南邨

  清初,康熙皇帝的近臣、《红楼梦》小说隐喻主要人物之一的曹寅,在任江宁织造期间,多次经过山东,走过山东东路、山东中路、运河水程,《楝亭集》有诗记录。
  曹寅(1658年-1712年),字子清,号荔轩,又号楝亭,满洲正白旗包衣(奴仆)。十二岁入选进宫,为玄烨“配笔侍从”,后为御前侍卫,由内务府郎中出任苏州、江宁(今南京)织造。其父曹玺曾任内务府郎中、江宁织造。
  《楝亭集》收入曹寅经过山东的纪行诗共31首,除10首散篇外,另有21首集中在《北行杂诗》和前后两题《南辕杂诗》组诗中。
  康熙二十三年,江宁织造曹玺“以积劳感疾”,时年27岁的曹寅赴江宁陪侍父病,不久其父去世。翌年六月曹寅扶柩走运河水程回北京,途中作五律组诗《北行杂诗》20首,涉及山东的有3首。组诗之外还有2首诗写在山东,一首七绝《南池》(济宁),一首七律《临清闸听水》。
  康熙二十九年,曹寅由广储司郎中出任苏州织造。清顺治、康熙年间,江南三织造(江宁、苏州、杭州),大都由被视为皇室精英成员的满人及清军入关前就加入满人阵营的汉人担任,有上奏密折的特权。曹寅担任此职南行赴任,应该是春风得意,然而《楝亭集》却不见有诗纪行。读曹寅23年写后的《南辕杂诗》,发现此次南行在山东也曾写诗,走的当是自经过德州、泰安、沂州的山东东路。
  两年后,曹寅转任江宁织造。江南三织造虽职务相同,但是江宁曾是明代的两京之一,曹寅转任于此属于重用。康熙三十七年秋,曹寅进京陛见,走山东东路,途中有诗。康熙四十二年,曹寅奉旨兼理两淮盐务,与苏州织造李煦轮管此事。自此,两年一轮盐差,曹寅进京述职的次数多了起来。康熙四十六年正月由北京南返,走的是自德州、东平州、兖州府的山东中路,途中亦有诗作。
  康熙四十七年二月,曹寅离京返宁,再走山东中路,途中写有七绝组诗《南辕杂诗》20首,其中有6首写于山东,其中有“贳酒德州”“过平原”“汶上”“见雁”,行至滕县(今滕州)也有诗“林间系马集归鸦,屋上炊烟指歇家。随处风光期好语,奚儿争拾白杨花”,诗后注“滕人呼白杨花为无事忙”。至今济南、泰安一带杨花花序仍有“无事忙”之称,可知古语未变。之后,还有一首写在山东的诗:“尾山船子太湖渔,飘撇烟波不定居。好是全家配笭箵,数声欸乃过沙虚。”诗后注“尾山渔皆太湖人”“尾山”即微山,清初微山湖打鱼者竟然多来自太湖,也算得上一条微山湖史料。
  在滕县所写的诗中有一句“随处风光期好语”,曹寅所期的“好语”是什么?由《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75年)得知,原来曹寅这次南归曾面受“圣训”,虽行在路上却另有重任在+身。回到江宁,曹寅即上报《江宁织造曹寅奏报自兖至宁一路闻见事宜折》:“……臣谨遵圣训,于二月十一日启行,由兖州府中路至江宁……百姓情形:臣一路自山东至江宁,俱安生乐业如常。不知何以闾阎下贱尽知皇上平粜之恩,凡臣过处,男女老幼,无不感颂皇仁……臣二月十四日过河间府,夜间大雨,是日惊蛰即闻雷声。京畿麦甚好,山东、江南皆于是日同时雷雨。山东麦长五六寸,江南麦已长一尺。”这就是曹寅及康熙帝所期盼的“好语”吧?
  康熙皇帝看后,未嫌曹寅所报之事琐碎,而是加以肯定,朱批:“知道了。已(以)后有闻地方细小之事,必具密折来奏。”康熙帝为治吏安民,了解地方详情,不只是听各地官员的一面之词,还要从其他渠道打听虚实,细小之事亦不放过,以防谎报瞒报、偏听偏信之弊。曹寅因此也多了一项皇命差事。
  曹寅备受康熙皇帝的信任,织造兼管盐务,还受命刊刻《全唐诗》,行在路上也不得休息。这时他年过半百,从其诗中可以看出身体并不强壮。康熙四十九年初春,曹寅由京城返宁,依旧走山东中路,在《舍骑至韩庄登舟》一诗中说:“……老娴鞭弥知歧路,行迈烟花次水程。笑理长篙向东海,余年真喜脚腰轻。”可见对年老康健之人的羡慕。
  康熙五十一年二月十日,曹寅由京城返宁,再写七律组诗《南辕杂诗》20首,其中有12首写于山东。行至德州有诗:“乍涉寒流振紫缨,鬲城雅舄喜同声。引缰还是偏南是,济上船郎绾柁迎。”诗后注“风止德州,晓发时拟游跑突泉,仍改中路”。“跑突泉”即趵突泉,原来早晨启行时曹寅还打算走山东东路,并游览济南的趵突泉,哪知因有“济上船郎绾柁迎”而改走山东中路,以至于失去了游泉城的机会。
  这次曹寅南去,在山东还有“高唐署中留题”“过东阿”“过茌平和沈滕友句”“将至兖州嘱南使”“次邹县微雨”等诗。在邹县道中有诗:“北地敲凌满进船(原注:正月,雄县即凿冰候水围),吴樯东望信悠然。凭谁暂放南湖水,不借追风七宝鞭”,诗后注“闻湖闸下板,舟不得上有寄”。曹寅原本打算在济宁乘船南行,因早春运河水少,微山湖闸下板而未能成行。
  再前行,至界河有诗:“琅琊青压锺吾国,沂水流经郯子城。二十三年真抹电,野桥何处记铃声。”诗后注“庚午岁,予以使命任吴门,有题壁诗,忘其落句,壬辰二月过界河续成之”。《楝亭集》注释说此界河“即白沟河”,有误。白沟河亦名界河,在今天的河北省,宋、金时曾以之为界。曹寅所记界河,是当年邹县、滕县为界之河,时北界河村属邹,有界河驿,南界河村属滕,今为界河镇,河两岸皆属滕州。诗前两句是曹寅在康熙二十三年前往苏州任织造时的题壁诗,所写情景在沂州郯城。由诗推之,曹寅那次南行走山东东路,诗或许题写于郯城馆壁。
  《南辕杂诗》最后一首诗是:“卖马求船剧底忙,短篷乘溜撒红缰……”诗后注:“台庄得船夜发。闻东田、瑮亭在宿迁候久,先驰一诗慰之。”曹寅此次走中路,由滕县沙沟转往峄县台庄,改换水程连夜南去。
  这一年七月二十三日曹寅病故。曹寅去世后,其子曹颙继任江宁织造,两年后病逝。经康熙皇帝恩准,曹寅的侄子曹頫为嗣子,接任江宁织造。后来曹頫因在山东道中“扰驿”,被山东巡抚塞楞额发现并参奏,落了个革职、抄家的结局。赫赫扬扬近百年的曹家,就这样“树倒猢狲散”,就连曹寅在江宁主持建造的“大观园”西园,几经转手之后也不复存在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