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曾经的水草摇曳,到工业的大染缸,再到运河重现清水碧波

在生态和发展的博弈中,杭州这样解题

齐鲁晚报     2023年04月13日
  拱宸桥畔夜色降临,居民们仍在继续枕河而居的生活。
  如果问杭州哪里最有运河的味道,那一定是拱宸桥畔的桥西历史文化街区。那里,至今仍保存了较多的清末民初沿河民居建筑,古运河和现代运河交融相汇,316户原住民过着枕河而居的生活。
  在城市寸土寸金的今天,当传统的运河文化遇上快速的城市发展,桥西历史文化街区诠释着这座城市的选择,藏着问题的答案。

  文/片 记者 郭春雨 田汝晔
张锡坤 李岩松       

工业污染
  杭州坊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西湖是外地人的西湖,运河才是杭州人的运河”。在杭州人的心里,运河就是杭州文化的源头。
  “从小我就在河里洗澡,在河里游泳。那时候河水特别清澈,周边的居民就在河里洗菜洗米。”今年64岁的单跃钢,是桥西社区居民。生在运河边,长在运河边,所有的童年记忆都来源于大运河。在他记忆中,童年的运河河底的水草摇曳,酷暑季节,在清凌凌的河水中游泳嬉戏,成了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
  “后来经济发展,运河边有浙麻、杭一棉、杭丝联、长征化工厂等一批工业大厂,河水也污染了。别说直接淘米洗菜了,有时候到运河边走走,能闻到臭味。”单跃钢回忆,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拱宸桥附近聚集了大量的工厂,运河沿岸部分地区经济粗放发展、城市急剧扩张,造纸厂、棉纺厂等排放的各种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一度使大运河清波难觅。这些工厂在为杭州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将河水严重污染,“下大雨的时候,河底的淤泥翻上来,河水都是黑的。”
  同样,在老杭州人、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中心副主任陈江的记忆里,当时的运河污染程度为“闻到臭气,杭州到”。
  “那会儿的运河水像个大染缸。”陈江说,当年从无锡、苏州乘船到杭州,远远地闻见臭气,大家就知道杭州城到了。那时,“很多人都不愿住在河边”。
  单跃钢就是当时不得不住在河边的居民。20世纪90年代,因为单位房子分在了桥西,已经搬离河边的单跃钢再次住回运河边。当时的桥西,筒子楼、木头梯,俩人在街上相遇,最窄的地方得一个人侧身才能过去,在现在看来就是“棚户区”。
  当地人形容几十年前的桥西直街,“天上下大雨,屋内下小雨;晴天三尺土,雨天两脚泥”。
  运河兴,则城市兴。在生态和发展的博弈中,大运河要滋养两岸城市走向未来,而城市又该如何守住生态底线,选择怎样的发展路径?
清波重现
  新千年的钟声,唤醒了运河两岸沉睡多年的生态意识。
  为还大运河一泓清波,2002年,杭州全面启动运河综合整治工程,提出了保护第一、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等五大理念。
  “这个事情特别难。”陈江说,大运河是杭州水位最低的河流主通道,全城有大大小小100多条河流与其相连。生态治理压力不可谓不大。
  困难阻挡不住治理的决心。从2002年开始,全面开展流域内畜禽禁养、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整治工作,累计搬迁污染企业近500家,实施的棚户区改造涉及居民6500多户,对运河沿线单位和居民实行截污纳管……搬迁棚户、疏浚河道、整修堤岸,多措并举,杭州城内100多条市区河道得到了整治,大运河水质目前稳定在Ⅳ类标准以上,沿河200万居民的生活品质由此改善。
  大运河逐渐重现当年的清水碧波。
  作为此次整治的受益人,2007年,因为棚户区改造而离开运河边的单跃钢再次回到桥西社区。
  “旧城改造给了我们两种方案,一是住到高层楼房,二是住回桥西来。”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单跃钢最终选择回到桥西。
  “当时大家都愿意去住高层楼房,离开河边住,不仅面积大,还干净。”单跃钢说,自己选择回到桥西,不仅是因为看到了政府对运河整治的决心和成效,也是因为对运河、对桥西的感情,“街坊邻里能够常相聚,我还是想住在河边,毕竟从小在这里长大,舍不得这里。”
  事实证明,这次他“选对了”。
  随着杭州市启动桥西历史街区综合保护工程,原先的街区老房子修旧如旧,力求恢复原貌,重现繁华。回迁之后,单跃钢和邻居们开启了新的枕河而居的生活,他们仍然是这里的主人,是发展的受益者。
  “环境好了,房子新了,最重要的是街道完全变样了。不仅干净整洁,还保留了以前的老建筑,这都是我们的根。”站在街道旁的一堵老墙前,单跃钢说,这道老墙是当年用煤渣和石灰混合垒制而成的,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为了保存它的原始风貌,政府将它留在了这里。
  “我家的墙都还保留,现在变成了中医堂。内部结构变了,但是地方和样子基本没变。”在单跃钢看来,在街区里走走,就感觉回到了从前。
画不尽的运河
  居民生活改善了,周边环境提升了,运河文化也得以原汁原味地保存,今天的桥西直街实现了城市肌理和文脉传承、保护和发展的互促共进。
  走进运河边的咖啡馆,看落日的金色余晖洒满河面;穿过黛瓦白墙的小巷,闻到一缕缕的中药草香;夜晚灯火初上,民谣酒吧和着浪声轻轻拍岸……
  在桥西历史文化街区,精致和古韵在这里完美融合,也吸引了全国游客纷至沓来。最近,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桥西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杭州唯一代表荣登榜单。
  “我一辈子都在画运河,我画不够运河。”吴理人的艺术馆就在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坐在窗边就能看到运河。这也成为他绘画灵感的不竭来源。
  被誉为“运河之子”“画说运河第一人”,作为杭州著名的民俗风情画家,吴理人从小生长在运河边。40多年来,他一直投身于杭州城市题材、运河题材的艺术研究和创作。
  “我的画笔始终没有离开过运河,画里描述的就是我这几十年生活在运河边所见所闻的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吴理人说,运河的故事需要有人去讲,运河的文化需要有人去传承。
  如今的拱宸桥西,变身为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后,再次焕发出新的生机,也为吴理人的画笔融入了无限的灵感。桥西至今保存着19世纪以来逐渐形成的“街巷里弄”格局,承载了老杭州人的生活、饮食、礼仪、民俗等;街区逐步迈向融民居、历史遗产、研学、文旅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空间。
  在江风习习的春日,吴理人常常会站在拱宸桥上凝望,这是独属于运河的美景。
  时光如梭,大运河仍在安然流淌。在城市发展和历史保护的选择中,拱宸桥畔的桥西历史文化街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