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河县水务局抢抓黄河重大战略机遇,有效提升管理水平

做优做活三篇文章,建设生态水美商河

齐鲁晚报     2023年04月17日
  商河县水务局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围绕打造省会绿色生态和幸福民生新样板的发展定位,聚力做优做活“供水、排水、护水”三篇文章,深入推进“供水管理、污水治理、河湖管理”三项行动,有效提升水务管理水平,加快推进生态水美商河建设。

  通讯员 李桂芳          

聚力做活“供水”文章
饮水安全谱新篇

  一是提升工程标准,完善饮水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3.32亿元,建成了丰源湖水库水源工程,完成了2100公里的管网提升改造,碧源水厂投入使用后重新调整优化供水布局,形成了“两库联调、四厂联供、一网运行”的商河现代大水网供水格局,有效解决了农村群众饮水不安全和饮水不稳定问题,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集中供水率达100%,入户率达100%,真正实现城乡饮水同源、同网、同质,全县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二是管护体系再造,构建农村饮水管理服务新模式。立足商河实际,构建了“1234”农村供水管理服务“商河模式”,即:全县供水“一张网”运行、一个平台调度,农村饮水实行县镇两级管理,健全政府监管、公司运营、用户监督三个运行体系,落实管理机构、专营公司、经费保障、规章流程四项制度,确保全县农村群众都能24小时用上水质优良、水压达标、收费合理的黄河水。
  三是强化科技支撑,以信息化推动农村饮水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投资1.05亿元,通过搭建1个县级智慧供水平台、12个镇街管理平台,改造948块村头总表和147800户4G远传超声波运行终端,利用183个监控点,实现水库、水厂、管网和终端用户的供水自动监控全覆盖。从“线下”管理转变为“线上发现问题、线下解决问题”相结合,解决了“供水覆盖不全”“高价水”“服务不及时”“乱收费”“水费不透明”“缴费不便”等多年来想解决未能解决的问题。
聚力做活“排水”文章
污水处理树新标

  一是高位驱动,明确治理目标。按照上级文件要求,结合县情实际,制定十四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确定整县制治理目标,采用EPC模式分年度推进治理,同步解决运行维护难题。
  二是层层带动,分解治理任务。充分利用商河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工作会议,明确细化工作目标,协调解决存在问题;不断强化部门联动,发挥各职能部门优势,结合齐鲁样板村、美丽村居建设省级试点村等共同开展治理。
  三是因地制宜,选取治理模式。结合农村实际,依据现场考察情况,采取纳管、建站、集中拉运等治理方式完成治理任务。
  四是加强监管,保障达标运行。联合环保部门定期开展设施运维的监督和考核,对镇街考核与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考核挂钩,对第三方考核与运维奖补资金挂钩,倒逼镇街落实运维主体责任,督促镇街宣传相关村规民约,引导广大村民主动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做好收集管网的日常清理,并积极配合各项运行维护管理工作,提高群众保护意识,确保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长效运行。
聚力做活“护水”文章
河湖管理换新颜

  一是完善体制机制。完善党政领导为主体的县镇村三级河湖长体系,按照条块结合思路,全县共设立县镇村三级河长806名、河道督察长8名、河道警长14名,对辖区内水水域、陆域实行网格化管理,实现了巡护管护全覆盖。
  二是推进河湖精细化管理。以“清洁河面垃圾、清除河岸违建、清理违法行为”为重点,全面整治河湖“四乱”现象。成立专业巡查中队对全县16条骨干河道、117条镇级沟渠及779座坑塘进行日常巡查监管,实行县级以上河湖每旬巡查不少于一遍、镇级及以下农村河湖沟渠每月巡查不少于一遍、农村坑塘每月巡查不少于一遍的“三个一”工作法,确保巡查监管全覆盖,并建立巡查台账,督促各级河长巡河护河,对河湖“四乱”问题实行日检查、月通报、季考核制度,以严格的奖惩制度鞭策各级河长、河长办、河管员履职尽责。商中河城区段、文昌河、玉屯河成功创建省级美丽示范河湖。
  三是深入推进清违整治。重点围绕涉河“四乱”问题整治,建立执法联动制度,完善河湖执法监管体系,重拳打击涉河违法行为,全县累计拆除违建38.35万平方米、蔬菜大棚39.9万立方米,整治违法行为8.4万平方米,清理河道滩地树木3000亩,整治任务量、完成度均在全市前列,清理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
  四是强化部门联动协作。积极探索水务与公安、检察等部门司法联动工作机制,为涉河涉水执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建立“河湖长+检察长”“林长+河长+生态警长”工作机制,进一步行政执法与司法的衔接关系,为行政主管部门、公安机关、检查机关联合执法提供了有力保障,有效凝聚防范打击破坏生态资源犯罪行为的工作合力,促进全县河湖系统保护及水生态环境整体改善。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