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读过的专业咋被撤销了?”

全国高校十年撤销停招近1万个本科专业点,释放哪些信号?

齐鲁晚报     2023年04月19日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全国高校共新增了1641个专业点,新增审批专业176个;撤销了925个专业点。另有一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布点总数6.6万个,较2012年新增1.7万个、撤销和停招了近1万个专业点,专业动态调整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相比之下,公众更关注高校被撤销专业,有网友评论说“我曾经读过的专业咋就被撤销了”。专业为什么会被撤销,撤销背后释放了哪些信号?

  记者 巩悦悦 实习生 王雅婷

山东撤了哪些专业
24所高校86个专业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记者梳理发现,山东撤销的86个专业涉及24所高校。其中,山东科技大学有4个专业被撤销,分别是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理论与应用力学、环境科学、秘书学;山东建筑大学有2个专业被撤销,分别是物流管理、产品设计;山东理工大学有2个专业被撤销,分别是生物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山东农业大学有6个专业被撤销,分别是交通运输、草业科学、工程管理、市场营销、农村区域发展、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
  此外,滨州医学院有3个专业被撤销,分别是英语、法学、葡萄与葡萄酒工程;曲阜师范大学有5个专业被撤销,分别是国际政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审计学、行政管理、数字出版;滨州学院有2个专业被撤销,分别是应用统计学、秘书学;鲁东大学有5个专业被撤销,分别是科学教育、人文教育、生物技术、音乐表演、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临沂大学有6个专业被撤销,分别是科学教育、艺术教育、法语、编辑出版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产品设计。
高校专业为何撤销
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高校专业被撤销呢?
  教育部等五部门最新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中透露,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基础学科特别是理科和基础医科本科专业点占比进一步提高。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分析,之所以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主要因为高校专业与就业、市场与产业的关系不匹配,所以就存在招不到学生且学生毕业后找工作难的问题,而在现有的高校管理体制之下,如何让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衔接也是难题,调整后会产生什么效果还有待观察。
  “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进行更深层次的管理体制变革,比如说建立规范的选课制和学分制,把选择权还给学生。”说到这,储朝晖打了个比方,“现有的专业设置,事实上是把一船一船的人都从江上渡过,如果走错了方向,可能一船的人都走错了。而学分制和选课制是每个人找到自己的路径和方向,如果选错了,也是我一个人的错,不会是一大批人的错。”
  在储朝晖看来,选课制是由学生自主选择想学的课程,然后按这个课程计算学分,这是世界主流大学的一个设置方式。从这个角度来说,要深层次地进行高校管理体制变革,才有可能在未来赢得市场,才能实现高校更紧密地结合市场的转型。
  “所以,我觉得未来要经历一个良性循环,还不能仅仅局限于调整专业,而应该有更宽的视野,从体制和机制上来解决这些问题。”储朝晖说。
高校专业如何调整
遵循规律稳妥推进


  教育部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布点总数6.6万个,较2012年新增1.7万个、撤销和停招了近1万个专业点。专业动态调整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其中,专业被撤销背后释放了什么信号?
  山东省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张继明认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在根本上要求实现要素创新、结构创新,而学科与专业的调整是其最核心的步骤。新科技革命背景下,知识更新指数级增长,大学的学科专业理应有所更新,有些已经滞后的专业需要调整。
  如何调整,谁来调整?
  中国教科院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研究所副所长张家勇介绍,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有关部门拟订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目录、教学指导文件,但高校依法享有学科专业设置与调整优化自主权,高校依法面向社会,自主办学,自主制定招生方案,自主调节系科招生比例,高校撤销与新增学科专业应该由市场调节为主。
  张家勇指出,高校学科专业的设置与调整优化应该在国家政策引导下,严格遵循教育规律、市场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提高学科专业建设水平为中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提高学科专业保障力度为重点,审慎稳妥地推进。
  “从根本上讲,学科专业本身没有好坏之分、热门与冷门之别,只有高校办学水平的高低、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之分。只要高校具有设置某个学科专业的优势和特色,所谓冷门专业也不会真的冷,反过来如果不顾自身条件盲目跟风,所谓热门专业最终也热不起来。”张家勇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