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早期药物治疗效果显著

吃药过程中,切忌自行加量或盲目换药

齐鲁晚报     2023年04月22日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的“第三杀手”。日前,齐鲁晚报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共建的《壹问医答》科普直播间,邀请齐鲁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刘艺鸣教授,带来关于帕金森病如何全面全程管理,才能有效控制的详细解答。
  记者 王小蒙

帕金森病
早期症状较为隐匿

  “帕金森病致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缺少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帕金森病的退行性病变,是多种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刘艺鸣说,目前已发现与帕金森发病相关的基因有30多个,由于基因改变,使患者对帕金森病的易感性增加,加上环境和年龄等诱导因素,最终导致帕金森病的发生。
  帕金森病进展一般比较慢,在不同阶段通常产生不同症状,早期症状较为隐匿,包括嗅觉减退、便秘、晚上睡觉大喊大叫甚至坠床等睡眠期障碍,很多患者不易察觉,也想不到就医,可能因此延误治疗。
  当患者出现帕金森病典型的运动症状,即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平衡障碍时,体内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至少在50%以上,纹状体DA含量减少在80%以上,再行干预的效果并不理想。
  “尽管帕金森病一般不直接影响患者寿命,但若不及时救治干预,可能导致身体机能下降,身体僵硬、运动减少,进而导致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药物是帕金森病
首选治疗方法

  据刘艺鸣介绍,由于帕金森病有明显的临床异质性,不同患者个体的临床特征、进展情况具有明显差异,因此治疗帕金森病需要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运动疗法等。
  “药物是帕金森病首选治疗方法,也是主要治疗方法。”刘艺鸣提到,帕金森病早期一旦确诊,即应开始药物治疗,不仅可以更好地改善身体机能,还能延缓疾病进展。
  治疗药物分为多巴胺能和非多巴胺能两类,不过药物治疗不能一味追求“全效”,也就是说,服药后能有效改善症状即可,如果一味想达到患病前的状态,难免会加大药量,导致恶心、便秘加重、冲动控制障碍、性欲亢进等一系列的不良反应。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不可自行停药,以免出现症状加重甚至恶性综合征,如突然发烧、心率加快等。同时,要根据病情和病程长短,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
  刘艺鸣提醒,不能见别人吃某种药有效,自己也盲目跟风,因为帕金森病可能合并其他疾病,要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反应。
手术可改善运动症状
但不能根治疾病

  当然,在帕金森病早期,药物治疗效果显著,但随着疾病进展,药物疗效明显减退,或并发严重的症状波动或异动症,这时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虽然可以明显改善运动症状,但并不能根治疾病。”刘艺鸣表示,手术对帕金森病引起的肢体震颤等运动症状有较好疗效,但对中轴症状如严重的语言吞咽障碍、步态平衡障碍,以及一些非运动症状如认知障碍等无明确疗效。
  因此,除了药物和手术治疗,还需要根据患者情况,借助其他疗法,例如运动与康复治疗、心理干预与照料护理等。
  值得注意的是,流行病学证据显示,饮用咖啡、红茶、绿茶,摄入维生素E、辅酶Q10、鱼油,以及加强体育锻炼等,可能对神经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从而有助于降低患帕金森病的风险。
  因此,中老年群体可以通过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降低发病风险。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