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参与联合摄制纪录片央视热播

《孔子母亲颜徵在》,致敬母教理念

齐鲁晚报     2023年04月28日
  本报济宁4月27日讯(通讯员 杨文晗)
4月24日,由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参与联合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孔子母亲颜徵在》在CCTV-9纪录频道、央视网,央视频首播。这部纪录片以史实为基础,通过深入挖掘历史资料、专家学者的解读以及真实细腻的表现方式,全民再现了孔子母亲颜徵在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向母爱精神和母教理念致敬。
  颜徵在,是历史上极具母性温情与人格张力的母亲形象。孔子3岁丧父,母亲颜徵在一人既当母亲,又当父亲;既尽养育之义务,更尽教育之责任,历经千辛万苦,终将孔子培养成为中华民族乃至东方文明的伟大圣人。颜徵在在孔子的生命中,扮演着“亦母亦师”的特殊角色。孔子陈俎豆、立志求学,与她的言传身教密不可分。孔子“仁义天下”的广阔胸怀和“周游列国”的刚毅勇敢,同样离不开母亲对他的文化养成与性格塑造。
  纪录片《孔子母亲颜徵在》由中华文化促进会、颜子文化委员会、山东广播电视台、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北京川儒文化有限公司、中视星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联合摄制。该纪录片立足史实还原与文化诠释,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深度挖掘、业内学者的细微解读以及真实细腻的情景再现等方式,讲述了孔子母亲颜徵在尼山致祷、迁居阙里、为子发蒙,并最终将孔子培养成为才俊少年、道德君子的历史故事,表现出颜徵在独有的教育智慧与可贵的独立人格,将这位母亲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展示在世人面前。跨越千年,揭示出隐含的母爱情感温度与深厚的母教文化内涵,更凸显出“母亲”这一角色亘古永恒的历史生命意义。
  该纪录片共分为上、下两集,总时长约100分钟。上集《抉择》主要讲述孔子父母的惊世婚姻,以及尼山致祷、迁居曲阜等故事。下集《启圣》则讲述颜徵在在艰苦的条件下,将孔子塑造为理想远大、毅力坚韧、多才多能、进取向上的少年才俊的故事。
  《孔子母亲颜徵在》的价值不仅在于呈现了一个伟大母亲的形象,更在于向人们传递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纪录片剧照。
孔子研究院走进尼山镇鲁源村 跟着孔子学读书,读好书
探索文化产业平台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本报济宁4月27日讯(通讯员 孔勇 记者 汪泷) 4月23日是第28个“世界读书日”,孔子研究院举办了读书日系列活动。
  4月22日,孔子研究院传承发展部走进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示范点之一的尼山镇鲁源村,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社区公益宣讲活动。此次活动由孔子研究院传承发展部与曲阜市妇联联合主办,鲁源村40余名孩子和家长参加。
  孔子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杨富荣以《跟着孔子学读书》为题作宣讲。从孔子的出生地到孔子的人生经历,通过讲述“斯文在兹”“十有五而志于学”“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等故事,引导孩子们要学习儒家经典。通过设计了“梦想气球”、座签设计等环节,引导孩子们要做一个有“品”的人。
  当天,孔子研究院儒学文献收藏中心与曲阜市新华书店联合举办“感悟经典,品味书香——2023年世界读书日之走进孔子研究院儒学文献收藏中心”活动,来自曲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20余名学生和家长参加。
  儒学文献收藏中心主任张斌带领大家参观了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介绍了孔子研究院的设计理念、建筑特色以及文化内涵,还实地体验了活字印刷、拓印等传统技艺,亲身感受书古典书籍的制作过程。助理研究员崔伟芳介绍了馆藏《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等珍贵典籍;助理研究员周建以《书籍·阅读·知识》为题作专题讲座,紧扣世界读书日主题,从基本概念出发,结合具体事例,阐明了书籍、阅读、知识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从中推导出科学的读书方法。为鼓励同学们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好习惯,儒学文献收藏中心向每位同学赠送了图书。
  研究员杨富荣在鲁源新村带领孩子们学习古礼。
  本报济宁4月27日讯(通讯员 李广杰) 4月23日,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在泗水县龙湾湖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尼山鹿鸣”召开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座谈会。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推进办副主任李学斌主持会议,济宁市人大代表、泗水县中佳海蓝集团董事长侯晓晨参加会议。
  座谈会上,侯晓晨代表介绍了《关于统筹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核心区一体化发展的建议》有关情况,李学斌及相关科室人员介绍了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基本情况、工作打算及尼山文化片区规划编制、重点项目建设、文化交流合作、“十四五”规划实施创新试点建设等情况。
  双方围绕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落实落地,统筹推进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核心区一体化发展,探索打造文化产业平台,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推进“十四五”规划实施创新试点建设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
  泗水县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心、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有关负责同志参加座谈。
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组织召开《文化“两创”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课题推进会 立标杆作示范,展示10年成果
  本报济宁4月27日讯(通讯员
杨文晗) 4月21日,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召开《文化“两创”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课题推进会。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院原院长、二级研究员、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特聘教授涂可国带领课题组专家应邀出席。
  会上,课题组专家介绍了课题进展情况,与会人员围绕“如何更全面深入地挖掘济宁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济宁重要指示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探索实践、丰硕成果和重大成就”进行了深入交流。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济宁第十年,开展《文化“两创”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课题项目意义重大。要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主动站在“立标杆”“作示范”的高度精心组织课题项目,精品展示十年成果;要深入调查研究,迈开步子、扑下身子,主动前往基层一线和重点项目、示范点建设现场摸实情、理思路;要严把时间进度,紧盯任务目标和关键节点,制定周密计划,倒排工期、加速推进,确保课题按时按质完成。
  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班子成员和各科室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