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阵地,配强队伍

齐鲁晚报     2023年04月28日
  建好阵地,配强队伍
  惠民县大年陈镇牢牢把握主线,积极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配强志愿者队伍,教育引导广大干群坚定信念信仰,把广大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在镇驻地建设500平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处,配有可容纳100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藏书10000余册的图书阅览室、共产党发展史的学习大厅和大年陈镇名人走廊。
  通过整合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等现有资源,配备文明实践专管员8人,在各联村建设符合“有场所、有队伍、有内容、有活动、有保障”标准的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6处。共成立了包含宣讲志愿者、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文艺志愿者共23支志愿者队伍,并建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打造常驻群众身边的志愿服务队伍,把阵地建到群众家门口,推动文明实践志愿者队伍常态化、持续化,实现了机关干部党员人人都是“文明实践志愿者”。
高度重视,大力宣传
  理论宣传更接地气。针对很多群众不了解什么是文明实践这个现状,积极通过村大喇叭广播、发放宣传单、微信群、宣传栏等多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让村民了解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内容、开展方式、活动方案等,将群众从政策宣传“参与者”转变为“宣传员”,利用线上+线下的模式,将政务信息、惠农政策、工作开展目的等让理论宣讲的感染力和传播力明显增强。
  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穿着红马甲、带着小红帽,在大集上发放新时代文明实践小扇子1000个,张贴发放新时代文明实践海报2000余份。制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文明行动等为内容的新时代宣传栏12处,转发活动微信约300条次,发放宣传单页1万余份,真正做到了让文明实践赶大集、进乡村、入人心。
搭建载体,丰富活动
  围绕镇中心重点工作和重大时间节点,按照“讲评帮乐庆”的形式,采取“集中+分散”、“固定+流动”相结合原则,统筹安排、周密部署、精心设计,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设计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代言人“桃桃”,并在各项文明实践活动、便民服务等各项工作中使用。今年以来。共开展镇级集中性实践活动8次,文体实践活动30次,各项志愿服务50余次,其中包括法律宣传、禁毒铲毒、尊老敬老、防溺水宣传、疫情防护、防电信诈骗、文明创建、移风易俗等。通过各类活动的开展,缩短与群众的“地域距离”,拉近干群的“心理距离”,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
“四”步走,
展望美好未来

  志愿服务在基层生根发芽。各联村将大力推广农机、文化等各类志愿者服务工作,增加“文明实践大篷车”“红领巾志愿小队长”等环节,化整为零及时解决身边人的实际困难,推动志愿者活动在基层生根发芽。
  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基层落实落细。目前,大年陈镇已经和龙头企业达成建设农业展厅和电商孵化中心的协议,将借此机会打造一处大学生文明实践基地。为大学生开展免费就业创业基础培训并免费提供电商直播基础设施,真正发挥文明实践基地作用。
  “线上+线下”在基层共同发力。充分发挥爱惠民文明实践网络平台作用,进一步规范文明实践活动,在镇政府公众号开设“党史天天学”“百年大事记”等党史学习教育专栏。规整“百姓书屋”,打造学习强国线下空间站,丰富“农业天地”“生产帮手”模块,与绿领农民、专家、致富带头人对接,普及各类知识,讲好新时代农村故事。
  对标对本,不断创新前进。根据省市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考核标准,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全方位提升群众文化生活质量。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对标学习活动,到兄弟单位、标杆阵地观摩学习,借鉴好的经验做法,不断完善阵地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文明实践力量。
  如今,在大年陈镇,一场场鲜活生动的文明实践活动,融入百姓生活;一处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串珠成链,激发了新时代志愿服务活力,让文明乡风“吹起来”,村民生活“美起来”,群众心田“暖起来”。
  记者 王文彬 通讯员 杨琼 祝雅琦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