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阳信:“理花盛开”宣讲品牌接地气润民心

齐鲁晚报     2023年04月28日
  “来信城园亭商场社区,能观看文艺节目、还可以聆听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这种宣讲形式听起来轻松,内容也很接地气,希望以后多组织这类宣讲活动。”4月22日,在阳信县信城街道园亭商场社区刚聆听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后的居民温晓鹏说。
  阳信县始终坚持把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摆上议事日程,围绕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中央和省市重大会议精神,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不断创新宣讲方式方法,有效打通基理论层宣讲的“最后一公里”。
  突出“头雁”带动。阳信坚持抓关键少数,层层传导宣讲压力,示范推动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和理论宣讲优质资源下沉一线,激发群众自觉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聆听宣讲活动。首先是开展“书记第一讲”。以各级党委(党组)书记主动带头走进企业、乡村等地开展中央、省市有关精神专题宣讲,带动全县科级以上干部深入基层一线每半年至少开展1场理论宣讲。其次是在县乡两级挑选党史专家、理论骨干和等,组建成基层宣讲团,深入全县各级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巡回宣讲讲。第三是发挥好老战士、各级模范人物等,借助各级宣讲品牌,如“农村文化集市”等特色宣讲平台,组织阳信回族“活”雷锋杨广和、全国优秀教师王玉贵等,深入文明实践站开展“短平快”的群众性宣讲,用“百姓话”上好“群众课”,做到村村宣讲全覆盖,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不断丰富内容。2月1日上午,在2023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阳信县劳店镇乡村村晚活动现场,一条条写有“滨滨有理”“语润滨州””理花盛开”宣讲赶集活动的横幅不断映入群众眼帘。原来是滨州市和阳信的宣讲小分队来到这里在村晚现场在节目开始前开展理论政策宣讲。“在广大群众欣赏精彩文艺节目的同时,将党的最新理论一块送到群众心中,这样的宣讲有味道、有温度、有感情和有高度”,劳店镇宣传干事李国仙介绍。据了解,这种“文艺+宣讲”形式吸引全县线下线下近万人进行收听收看。近年来,阳信县依托全县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发动民间艺人、文艺爱好者、老党员、老教师等不同层面的宣讲员,采取政策理论+文艺小品、歌舞快板等形式,十分受群众欢迎,它不仅“接地气”“聚人气”,而且“冒热气”“暖民心”。为提高基层宣讲质量,增强乡土气息,该县定期选派党校理论骨干深入一线,对基层“五老”宣讲团员等进行统一培训,教育引导宣讲成员深入挖掘红色经典、地方文化,融入上级精神宣讲课堂,做到讲大道理有“土味”,讲小故事有“厚味”,上接“天线”下接“地气”,让群众既听得懂又愿意听。与此同时,该县坚灵活运用学习强国平台、人民日报客户端等高效、便捷、实时的资源优势,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四卷等20余项内容结合起来,设立理论宣讲二维码,广大干部群众通过二维码扫码就可以在手机上学习,实现从过去的“定时学”“集中学”,向“便捷学”“自主学”转化,深受基层干部群众喜爱。
  构建灵活多样。阳信多维度拓展宣讲形式,将宣讲阵地从会议室拓展到公园长廊、广场、集市等群众常去爱去的场所,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讲活动,让群众坐得下、听得进、弄得懂、记得牢。
  围绕“理花盛开”理论宣讲品牌,构建以“第一书记”宣讲为龙头、9支宣讲队伍为支撑、各单位及乡镇(街道)村宣讲小分队为主体的“1+9+N”千余人宣讲队伍,探索形成“领导干部带头讲、专业人员深入讲、村民群众自己讲”的宣讲体系。同时,他们结合“五支队伍”进校园活动,在全县各级中小学,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校园雨露”宣讲,推动二十大精神进教室、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坚定广大青少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信心。在此基础上,阳信县利用村公益电影、送戏下乡、广场舞比赛等活动开展前十分钟,围绕党的理论、惠民政策、移风易俗等内容开展“十分钟微宣讲”活动。开设“行走的理论宣讲”流动课堂,选取10名宣讲团成员乘上城区公交车,为乘客进行政策理论“微宣讲”;并依托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红色教育基地资源,将课堂搬进基地,运用“现场教育+聆听讲解”等方式,通过“实境课堂”提升宣讲感染力。
  为让宣讲内容“实”起来,阳信还坚持与群众需求、岗位职能相结合,创新“1+N”宣讲点单服务套餐课程,“1”即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引,在宣讲活动中增添惠民政策、便民利民举措、新时代新征程上的群众实践故事等“N”个内容的“菜系”,让群众按需选择,真正做到讲需精准对接。截至目前,全县已开展线上及线下等各类宣讲活动789场次,受众122113人次。
  突出特点优势。阳信县充分利用河流镇毛岸英旧居和商店镇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等特色平台,开展不同形式的宣讲。
  2021年4月3日,毛岸英旧居正式在阳信县河流镇开馆后,该县以红色宣讲基地——毛岸英旧居为依托,积极开展红色宣讲活动,感悟初心使命。自开馆以来,开展红色宣讲350余次,6万余人次;其中向学生开展32次,7000余人次;向农村党员、机关干部开展263次、48000余人次;向“两新”组织开展23次、3000余人次;向天津、淄博等地学习团做红色宣讲30余次,2000余人。为使宣讲活动常态化、长效化,该县还成立了的红色宣讲团,通过宣讲团成员定期给党员、村“两委”开展专题党课,走基层,入校园,进企业,将“毛岸英故事”送到千家万户,让红色信仰注入灵魂、红色基因代代传承。老观王村是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的诞生地,也是渤海铁流万里西征的光辉起点,更是红色精神的涵养传承地,有着浓厚的红色文化底蕴。近年来,该县依托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成立旧址“红色阵地”这一核心,牢牢抓住“夯实多个阵地平台、组建多个宣讲队伍、开展多种形式宣讲活动”的“三个多”工作法,以“教导旅精神”宣讲量身定制传承红色文化工作计划,真正做到贴近实际、深入百姓、凝心铸魂。截至目前,开展宣讲活动1320场,线上宣讲展播35场,辐射商店镇及周边乡镇县域市区,通过线上活动将宣讲触角延伸至北京新疆等地,受众72000余人,同时采用文艺演出、演讲比赛、读书活动、“五点半课堂”、村民议事馆等形式丰富宣传内容,真正打通宣讲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通讯员 张勇 李新睿 马立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