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承诺,他守护海岛“光明”25载

——记“齐鲁最美职工”孙涛

齐鲁晚报     2023年04月28日
  记者 陈乃彰 通讯员 夏丽萍

  “孙师傅,来了啊”“孙师傅,这是我刚蒸的大饽饽,走的时候拿上俩哈”。4月18日,一下船登岛,沿路遇到的村民都热情地和孙涛打着招呼。
  村民们嘴里的“孙师傅”是“齐鲁最美职工”—国网荣成市供电公司好运角供电所职工孙涛。1998年,孙涛首次登上鸡鸣岛为村民维修柴油发电机,至此与鸡鸣岛结缘,为了岛上居民的用电,孙涛一坚守就是25年,成为鸡鸣岛的“掌灯人”。
  鸡鸣岛是荣成市唯一一座人居海岛,这座0.31平方公里的小岛上,生活着66户海岛居民,90%以上都是70岁以上的老人。岛上仅靠一台风力发电机和一台柴油发电机供电,电力不稳,断电时有发生,极大影响生活。
  1998年,一个狂风暴雨的深夜,鸡鸣岛的柴油发电机突发故障,整个海岛瞬间陷入黑暗。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时,岛上一个村民说:“俺侄子是个电工,我问问他能不能来帮咱们修修。”接到求助电话的孙涛毫不犹豫赶到码头,坐上小舢板,顶风冒雨,晕船的孙涛一路吐着进了鸡鸣岛。
  上了岛,顾不上晕船引起的晕眩恶心,孙涛带着工具马不停蹄赶到故障处,凭借娴熟的技术,半个小时后,岛上终于恢复光明。得知鸡鸣岛用电的不易,望着大海,孙涛当场就作了决定:以后这的电我来管!
  自那以后,只要有时间,孙涛就会坐船进岛,检修发电机,挨家挨户检查电线线路,这一坚持就是6年。
  2004年,国网荣成市供电公司决心让鸡鸣岛用上“长明电”,在岛上铺设了3000米的海底电缆。然而,岛上的用电管理则成了“烫手山芋”,那时的鸡鸣岛没通自来水,进出全靠简陋摇晃的舢板船,遇到恶劣天气,上岛抢修无疑是走一趟“鬼门关”。别人都避之不及,孙涛却主动请缨:“6年前我就应承过岛上的大叔大婶,他们的电我来管,领导要是放心的话,这件差事就交给我吧!”
  海底电缆通向海岛的那天,孙涛第一个跳进海里,扛起每米28公斤的粗壮电缆,一步步踏浪前行,岛上居民见此情形也纷纷加入,渔家号子响彻海岛。至此,鸡鸣岛靠柴油机发电的日子成为历史,海岛迎来新的光明。
  由于鸡鸣岛的房屋年代久远,岛上居民的用电安全意识也比较薄弱,日常生活中,保险丝烧了、开关拉线断了、甚至换电灯泡等小事大家都来找孙涛帮忙。其实,这些本不在孙涛的职责范围内,但是他仍旧不厌其烦,进岛帮他们解决。进岛的旅游船都是定点出海,情急时,孙涛就自己出钱请岛上居民驾驶小船来接他。
  为了提高服务效率,孙涛借助走访时机,将岛上每位居民家中的供电线路图都画了出来。日子久了,小账本同时还增加了电信、网通、宽带、有线电视等信息,用岛上居民的话说,“只要是涉及到电的事,孙师傅都能管”。
  天气渐渐转暖,岛上的渔家乐也开始热闹起来,谈及孙涛师傅,店主孙承卫直竖大拇指,去年8月17日晚上,他店里的空调忽然停运,当时正值旅游旺季,店里住了7、8位客人,酷暑难耐再加上下雨,闷热的天气简直让人喘不过气来,孙承卫犹豫再三还是拨打了孙涛的电话。接到电话的孙涛马上联系船只进岛检修。工作时,雨水夹杂着汗水从孙涛脸上直往下淌,客人们都感动道:“荣成的供电职工太实在了!”
  “孙师傅,下次上岛帮俺带点感冒药吧。”由于海岛进出不便,居民采购物品只能坐船出海,这对于腿脚不便的老人来说是很大的难题。
  为了更好服务岛上居民,孙涛建起了鸡鸣岛彩虹桥驿站。“驿站初期是每月集中帮大家采购一次,后来随着需求增多,我一个人顾不过来,就请村里的赤脚医生兼任驿站联络员,每天收集居民们的需求,我上岛之前,会根据清单采购好,一并带上岛。”孙涛介绍。
  一包毛线、一袋米面、一盒药、一斤油炸糕……18年来,孙涛记满了好几个笔记本,采购清单超过30万条。驿站运行起来后,孙涛又将好运角供电所彩虹共产党员服务队的11名队员动员起来,闲暇之余到鸡鸣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红马甲、蓝帽子成为鸡鸣岛上一抹靓丽的风景线。
  25年,只为一句承诺,孙涛将半数人生奉献给了鸡鸣岛和岛上的百姓,并无偿为岛上老人支付电费1万多元。有人常说,你只是个电工,干好本职工作就行了,为什么还要管其他事呢?就连女儿也劝他早点退休去北京和她一起生活,可孙涛却说:“供电服务只是工作职责,为人民服务才是全部内容,海岛就是我的家,不守着它我不放心。”
  一个工具包、一顶安全帽、一身红马甲、一套电工服,即将退休的孙涛依然迈着坚定的步伐,登上小船,向着鸡鸣岛进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