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死扶伤勇往前 医者担当践初心

记青大附院急诊门诊市南护理单元团队

齐鲁晚报     2023年05月12日
记者 台雪超
  永远不知道下一个病人是什么情况,永远不知道战斗会在何时打响……如果说医院是一个生与死较量的战场,那么急诊科就是这个战场最激烈的前沿阵地。他们常常一路小跑,顾不上擦拭额头的汗水;他们不断学习技能知识,用专业来处理各种突发状况。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急诊门诊市南护理单元,有106名年轻的护士,他们怀揣着对护理事业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甘于奉献无怨无悔,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争分夺秒抢救病患
用青春和汗水践行初心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急诊门诊市南护理单元是一支年轻、富有朝气的高素质队伍,平均年龄只有28岁,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94%。他们在最好的年华,选择了守护人民的健康。
  在这里,每天都要接收120救护车送来的病人,只见护士们步履匆匆,争分夺秒,将接过的病人及时送入抢救室。家属们焦急地在旁守候,病床前呼吸机、心电图等急救设备声声作响,数十名护士忙着对每个病人进行急救,他们动作迅速而娴熟,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接力。
  “急诊门诊每天都要面对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的患者,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判断、完善检查检验,及时给予急救处置。”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急诊门诊护士长杨海朋介绍,为把好急危重症病人成功救治的第一关,急诊护士24小时处于待命状态。他们像战士一般,说话快、处置行动快,甚至顾不上喝水上厕所,只为尽快抢救病人。
  在他们看来,时间是生命,技术是保障,急救是责任,医心是根本,每一分钟都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健康。
勇担急救使命
同心抗疫共克时艰

  “急诊工作很辛苦,在急诊干的人一定有强烈的信念和责任感。我们的急诊科护士非常了不起,无论在日常还是疫情防控时期,大家没有喊苦喊累,全都主动加班加点。能够以所学惠及百姓,使病人转危为安,这是我们最大的期盼。”杨海朋回忆,三年以来,从精准筛查出山东省第一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到支援各地疫情防控、核酸采集以及疫苗保障,再到常态化疫情防控,急诊人团结一心,出色地完成了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防控“新十条”发布以后,医院急诊门诊工作量锐增,日就诊量高达600余人次。而彼时,科室100余名护理人员接连全部“中招”。
  一面是需要救治的病人,一面是发热、咳嗽、全身酸痛的医护,就是在这样的艰难时刻,急诊护理单元全都不顾自身身体的不适,坚守一线,以无畏之姿、以无惧之态,战斗在第一线。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责任与担当,科室多人先后获得“山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青岛市五一劳动奖章”“青岛市最美白衣天使”等荣誉称号。
加快专科建设
促进科室高质量发展

  急诊护理单元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着力提升护理人员业务水平,陆续开展主动脉球囊反搏、骨髓腔穿刺、中长导管置入、超声辅助鼻肠管置入、亚低温治疗等新技术、新项目。承办国家、省、市级学术会议,打造急诊护理专科品牌,不断提升学科影响力。
  在医院“68112发展计划”的指导下,护理单元致力于提高专科专业水平,先后成立了国家级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和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救治快速通道,大大提高了专科疾病的救治效率。
  他们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不断梳理与优化救治流程,畅通急诊绿色通道,着力打造务实与创新相结合的急救服务品牌,提高患者的就医获得感。
  他们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夯实基础,促进科室质量不断提升。目前已积极开展护理质量改善项目十余项,并在2018年和2020年先后获得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一等奖。
深化优质护理服务
提高护理人员综合能力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团队注重夯基础、强培训,以培促学,针对各层级人员制定阶段性培训计划,定期开展业务学习、疑难病例讨论,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
  除此之外,急诊护理单元在全科室范围内开展“因爱守护·知馨助老”活动,增加老年人健康宣教,并针对老年患者易发生跌倒坠床、走失、误吸等风险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积极开展建设友善护理单元,提升急诊护理服务质量,打造“护士长-护士-患者友善链”,构建友善文化,优化流程,提供友善服务,打造友善环境,提高了患者的就医体验感,科室获赠多面锦旗。
  加强志愿服务,推动健康科普。团队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社会各界沟通交流,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并将更多优势医疗资源下沉到社区,提供精准化急救培训服务。
  青大附院急诊门诊市南护理单元的护士们,用实际行动,用爱岗敬业的精神,诠释了什么叫做“白衣天使”。接下来,该团队将继续按照服务一流、管理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的标准开展各项工作,严格落实各项核心制度,夯实基础护理质量,用实际行动诠释“急病人所急,帮病人所需,一切为了病人”的服务理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