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18年,我来上海摆小摊”

从摆野摊到持证经营,“上海摊”有序回归

齐鲁晚报     2023年05月16日
  北漂18年的李明如今来到了上海摆摊。
  整治后的上海泗泾夜市需持证摆摊。
  街头仍有野摊在打“游击战”。
  在上海泗泾夜市摆野摊的第一天,李明赚了三千多块钱;第二天,赚了五千多块钱;第三天,没位置了……
  泗泾夜市被许多市民称为“上海的头牌夜市”,也是上海最大的露天夜市。听朋友说上海在有序开放设摊的消息后,今年2月,在北京待了18年的李明来到了上海,在泗泾夜市摆起了铁板鱿鱼摊。
  从摆野摊到租下有证摊位,来上海几个月的时间,李明见证了上海“摊”的变化。
  文/片 记者 陈晨 张国桐 发自上海

摆野摊两天后
“红火”的位置被抢

  来到上海后,花了3天时间,李明准备好了摆摊所需要的一切东西。
  在北京待了18年,年逾不惑的李明做过餐馆厨师,也做过野摊摊主,有多年的摆摊经验。
  之所以选择泗泾夜市,李明看中了这里的地铁口位置。从9号线的泗泾站3号口出来,马路对面就是泗泾夜市。
  2月中旬李明来到这里时,当时的情景跟如今夜市的情况大不相同,“当时到处都是野摊。”
  门店门口、花坛周围、柱子周围,布满了各式各样的小摊。
  摆摊的第一天,李明抢到了靠近出入口附近一个花坛周围的位置。拥挤的人流,让他第一天就赚了三千多块钱。第二天,李明又抢到了这个位置,营业额又涨了两千多块钱。等第三天李明又来到这个位置时,“战争”爆发了。
  “前两天我旁边的三个摊位是卖衣服、卖小饰品和卖炸串的。”李明说,他的摊位生意是最好的,会影响到炸串摊的生意。此外,做铁板鱿鱼时产生的油渍,可能会溅到旁边的摊位,引起了卖衣服和饰品摊主的不满,“他们三个说啥也不让我在那里摆了。”
  “战争”过后,李明决定租个门店门口的外摆摊位,可以省去这些麻烦。
  门店门口的位置,只有店主才能在此外摆摊位。他人想在此摆摊,需要从店主手中租个位置。根据门店大小和摊位大小,一个门店前,可以摆下一到四个摊位,甚至更多。
  泗泾夜市有一条前街和一条后街,前街靠近地铁口,人流量大,摊位费也贵。李明本想从前街租个摊位,“找了个店主,人家说跟旁边同样干鱿鱼的店主关系不错,就没租给我。”
  最后,李明在后街租下了一个摊位,“第一个月租金三千,第二个月五千,现在涨到八千了。”李明苦笑,他觉得这个租金还有可能会涨,“现在不停有人来打听,想租摊位,前街的摊位费都涨到一万多了。”
上海不再全面禁止路边摊
划定区域设摊经营

  为何摊位会如此抢手?李明说,这跟上海的设摊规定和夜市的整治有关。
  去年9月22日,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四次会议修订通过了《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不再全面禁止路边摊,可以划定区域设摊经营。
  今年2月20日,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公布《关于进一步规范新时期设摊经营活动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按照统一规划、分类管理、安全有序、开放包容等原则,适当开放设摊经营。根据需要划定设摊开放区,设置特色点、疏导点、管控点,同时划定严禁区、严控区、控制区等。
  3月1日,泗泾夜市开始进行全面整治。3月31日,夜市重新开张时,李明说,最大的变化就是野摊没了,秩序更规范了,“现在只能在门店门口外摆摊位,花坛周围、柱子旁的野摊全部取缔了。”
  重整后的夜市外摆摊位,还按照“准入制”管理,由市场监管局等职能部门审核从业者健康证明、身份信息、卫生许可证等,通过后再行营业。
  如今再去泗泾夜市,留心观察的话可以发现,几乎每个门店前,都有一个摊位上贴有一张“上海市食品外摆位临时经营公示卡”,上面有店主的姓名、照片、地址、经营品种、使用期限等内容。
  夜市的一名保安告诉记者,按照规定,一个门店只能办理一张临时经营卡,并且只能由店主办理,“如果真要严查,那些没有证的,都是不允许外摆的。”
  李明的摊位上也贴有临时经营卡,不过上面的信息不是他的,“店主去办的,我租的。”
夜市人流火爆
外摆摊位租赁抢手

  黄丽(化名)看着每日拥入泗泾夜市的人流,觉得终于苦尽甘来了。
  2020年下半年,黄丽和丈夫在这里租下了一个门店,经营烤脑花、烤生蚝等小吃。
  黄丽说,疫情那两年,每年40多万的租金根本赚不出来,她几度跟丈夫说要退租,“我老公说再坚持一下。”看着如今夜市中火爆的人流,黄丽笑得合不拢嘴,也庆幸丈夫当初的坚持。
  黄丽的店门口如今有3个摊位和一小块空地,其中一个摊位是黄丽自己家的,另外两个摊位租给了别人,每个月租金上万。
  “看见门口那块空地了吗?”黄丽指着约一个小摊位大小的空地告诉记者,有俩人在抢这个摊位,“一个人来得早,把押金交了,过几天就要来摆摊了。后来又有一个人过来问,当场就想租下,第二天就开始摆摊,我说不行喽,已经被人租了。”
  黄丽的丈夫和弟弟、弟媳在自家小摊前忙活着,黄丽则在自家店对面租了个小摊位卖柠檬水,每个月租金8000元。
  “夜市整治之前,这里有个卖柠檬水的野摊,生意特别好。”黄丽说,那个摊主没有门店,所以现在不能继续在夜市内摆摊。黄丽丈夫发现这个机会后,赶紧给黄丽租下了这个摊位,“天气热的话,生意就会很好。”
城管部门上路巡逻
野摊主仍在打游击

  5月11日傍晚,闵行区虹梅路地铁口附近有两个小摊,一个卖鲜花,一个卖草莓。草莓摊主皱起了眉头,“城管天天来赶人。”她说,就在前一天,一个卖烤红薯的摊主被城管“逮到”,“你看今天他就没过来摆摊。”
  根据上海2月新公布的《指导意见》,无序设摊和跨门经营是严格禁止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公共场所设摊经营、兜售物品以及堆放物品,上海道路两侧和广场周围建筑物内的经营者,不得擅自超出门窗和外墙经营。
  到了晚上9点多,草莓摊主已经不见踪影。有行人经过时,卖花的摊主还在卖力推销。
  晚上10点多,几公里外的虹梅路地铁口,两个卖麻辣烫的摊主在摊位后串着串。他们对面有几家小店,门口小道上支了几张小桌,有三五位顾客在吃东西。
  对于上海刚公布的关于划区设摊的规定,他们都摇起了头,“听一听就行了。”多年来与城管的游击战,让野摊摊主对这个规定没什么信心。
  一辆车身上印有“市容综合保障服务”的白色货车开了过来。看到这辆车后,摊主们无动于衷,“我们这里属于两个区交界处,他们是另一个区的。”
  货车上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来自闵行区梅陇镇城运部门,“我是外包公司的人,负责日常巡逻。”
  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梅陇镇哪里都不能摆摊。”每天从早上6点到第二天凌晨2点,都有工作人员在路上巡逻,“如果发现有人摆野摊,前两次我会警告,第三次就会没收他们的工具。”被没收工具的摊主,只有在缴纳罚款后,才能领回自己的工具。
  关于划区设摊的规定,上述工作人员有所耳闻,“4月底听说镇上开会,就是关于摆摊的,可能是在选地方。”不过目前的进展他不清楚,“反正现在我们这一片都是不能摆的。”
  5月12日上午,泗泾夜市所在的松江区城管部门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不能在路边私自设摊,“下面的乡镇街道如果划定了专门区域,那就可以摆摊,具体要咨询他们。”
  《指导意见》鼓励上海各区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特色点的具体实施方案,优先在园区、商圈等自有区域及已批准的公共区域内选点。
  除了上海,近日全国多个城市都陆续发文支持“地摊经济”,包括北京、杭州、昆明、厦门、成都等地,已陆续出台放开设摊、允许商业外摆的相关规定。
  一位十几年前有过摆摊经历的网约车司机说,他很期待上海的新规定,很期待上海能多设几条小吃街,“人间烟火气嘛,再耐心等待一会儿。”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