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入馔

齐鲁晚报     2023年05月16日
  □萧萧 

  萝卜,旧称芦菔。《说文解字》解释为:似芜菁,实如小尗者。芦菔和芜菁,像同宗兄弟,一直被先民们所热爱,不分伯仲。《诗经·邶风·谷风》中的“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其中“葑”是芜菁,“菲”则指白萝卜。芜菁和萝卜,从外形看非常相似,啖之,萝卜辛辣脆甜,芜菁则无辣味。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已有萝卜栽培方法的记载。但很长一段时间内,芜菁凭借其易栽种、生命力顽强,既可当粮食充饥也可当蔬菜调味的特点,地位一直都比萝卜高一些,萝卜则以低调卑微的身份穿行于世间。《后汉书·刘盆子传》中有“掘庭中芦菔根,捕池鱼而食之”,写的是宫女吃萝卜和小鱼的寻常生活状态,由此可证萝卜的平民身份。
  民谚称:“鱼生火,肉生痰,萝卜白菜保平安。”萝卜白菜伴随中国人的生活几千年,单就萝卜来说,其名一路千变万化,雹突、紫花菘、萝菔、莱菔、菜头至土酥、仙人骨。蔬菜谱系中,萝卜家族堪称“名门望族”。按颜色,有红萝卜、青萝卜、白萝卜;按根形,有长形、圆形、纺锤形;按品种,可分为杨花萝卜、水萝卜、心里美……
  萝卜入馔,平和中见烟火气。李时珍的评价最为中肯:“可生可熟,可菹可酱,可豉可醋,可糖可腊可饭,乃蔬中之最有利益者。”在山东,潍坊的青萝卜以脆爽甘凉名动四方,素有“烟台苹果莱阳梨,不如潍县萝卜皮”之说。青萝卜薄薄削掉一层皮,用盐腌渍后,佐以酱油、香油、米醋和蒜,用油将花椒和辣椒炸香趁热浇在萝卜皮上,是简单到极致的美味。生食与之不相上下的是北京的心里美萝卜,汪曾祺文曰:“心里美萝卜是北京特色,萝卜都是挑选过的,用手指头一弹,当当的;一刀切下去,咔嚓嚓地响。”这感觉,闭上眼睛一想,有“琼瑶一片,嚼如冷雪”之感。
  还有一种杨花萝卜生食亦佳,因成熟的时候刚好杨树飞花而得名。张大千画有一幅《杨花萝卜》,画面上的四个杨花萝卜大小不尽相同,萝卜缨疏茂有次,画面赋彩清新可人,让人观后有流涎之感。张大千在款识中云:“此江南人所谓杨花落(萝)也,甘脆不减哀家梨。”
  朔风起兮,寒凉入体,炖煮之物最暖人心,清新的萝卜和醇厚的羊肉是绝佳搭档。烟气缭绕中,羊肉在小火高汤的滋润下变得细腻温柔,膻腥气全无;萝卜吸纳了汤汁的肉香,清甜无骨,解腻饱腹。 
  幼年时,大概是笃信“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缘故,母亲在菜园里总要种上一畦萝卜。秋冬季节,萝卜便是我家餐桌的主角。一碗浓香的羊肉萝卜汤盛进碗里,撒一点葱花、香菜,热气腾腾,清淡鲜美,是解开冬日美味的密码。萝卜擦丝入味,加入鸡蛋和面粉,经油炸,便是外酥里嫩的素萝卜丸子。五花肉煸炒出油后,将萝卜切片或条同炒,肉的焦香与萝卜的丰腴一起纠缠于口腔之中,则是奢侈的大餐。
  古往今来,萝卜一直是民间的蔬食。东坡羹是苏东坡被贬黄州时所发明的一种食物,主食材之一便是萝卜。《东坡羹颂》曰:“盖东坡居士所煮菜羹也,不用鱼肉五味,有自然之甘。其法以菘若蔓菁若芦菔若荠,皆揉洗数过,去辛苦汁,先以生油少许涂釜缘及一瓷碗,下菜沸汤中。入生米为糁,及少生姜,以油碗覆之。”煮东坡羹比较讲究的一点是:锅四壁涂有生油,又有油碗覆盖,因此不会溢上蒸屉。蒸气上达蒸屉,米饭也就煮熟了。其特点是菜饭合一,简便易食,萝卜的功劳不可小觑。苏东坡被贬从韶州经过,南岳狄长老特做东坡羹招待他,苏东坡写下《狄韶州煮蔓菁芦菔羹》诗:“我昔在田间,寒庖有珍烹。常支折脚鼎,自煮花蔓菁。中年失此味,想象如隔生。谁知南岳老,解作东坡羹。中有芦菔根,尚含晓露清。勿语贵公子,从渠醉膻腥。”
  传说在三国时代,萝卜还救过曹操的命。曹操被孙刘联军打得大败,从华容道夺路而逃,适值天热,几万大军既饥又渴,实在走不动了,曹操也昏倒在地,蒙眬中见太上老君丢下一块碧玉。曹操醒来,纵马赶到丢碧玉处,只见田里长着一片绿油油的莱菔缨,拔起来却是甘甜的萝卜。当人马吃了萝卜之后,顿时饥乏锐减,这块萝卜地为挽救曹军起了关键作用,后来被称为“救曹田”。据说今人去“救曹田”参观,唇齿会不由得生津,这应该是传奇赋予萝卜的独特味道吧。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