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产教联合体成立

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齐鲁晚报     2023年05月19日
  6方签约仪式现场。
  本报济宁5月18日讯(记者
汪泷 房体朔 通讯员 杨颂)
5月10日,曲阜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产教联合体成立大会在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举行,这标志着以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推进办公室、曲阜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发展中心为主导,以孔子研究院为理论咨询指导,以济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协会等行业协会为纽带,以济宁孔子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以济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依托的“政行企校事研”6方联动产教联合体正式成立。
  仪式举行了6方签约,由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推进办公室、曲阜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发展中心、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孔子研究院、济宁孔子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济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协会6方共同签约,成立“曲阜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产教联合体”。
  随后,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高广立在致辞中表示,学院依托此次签约,将创新“人才发端、技术策源、共融共长”的建设理念,创建“四链耦合、实体运作、要素保障”的制度机制,真正形成紧密对接、优势互补、多方共赢的发展局面,为全面建成“产业引领、三教协同、产学一体”的曲阜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产教联合体作出应有的贡献。
  济宁孔子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凤东在致辞中表示,公司将以本次产教融合体成立为契机,同各方一道,对照产教融合体建设指标和产业需求,集聚集团产教资源,强化协同协作,全力参与产教联合体建设,助力深化现代职教体系改革和济宁产教融合城市、文化名城建设,为服务区域文化、文旅、文创等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文旅智慧和力量。
  济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协会会长陈留娟代表协会广大非遗传承人,对此次合作表达了期待之情。作为济宁市主抓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协会,将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推进教学改革、教学成果、校企合作、师资培训、资源建设、国际合作、项目建设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有效整合各类非遗资源,助力济宁市产教联合体的建设,让非遗展现在大众面前,让非遗项目与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无缝对接”,为济宁本地区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曲阜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党工委书记、发展中心主任刘秀广表示,下一步,中心将发挥好产业、资源和区位优势,强化协调服务、要素保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实现人才和产业的良性互动。
  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孔子研究院党委书记朱瑞显在致辞中对此次合作给予了高度肯定,他表示,孔子研究院作为“产教联合体”一员,将紧紧围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使命任务,与联合体各成员单位共同推进产教相融,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紧密结合,建立产学研创一体化的工作体系,争当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先行者,为推动山东省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走在前、开新局作出新贡献。
  近年来,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殷切嘱托,全力聚焦“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先行示范区”目标定位,坚持高点定位,高标准实施规划编制;坚持扛牢使命,努力搭建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坚持攻坚克难,高效推进重点文化项目建设;坚持多措并举,全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落地传承。
  示范区核心区范围内,文化资源富集、底蕴深厚,资源优势亟需转化为产业优势。产教联合体的成立,不仅搭建了文化资源转化的平台,更是落实教育部“一体两翼五重点”的新举措,建立了系统推进现代职教体系改革的新平台,打造了创新推动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新标志。
  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推进办主任朱湘华表示,下一步,示范区将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加强与各方的协同配合,建立完善定期协商、高效联动、资源共享等机制,在产教融合探索实践工作中提供全方位、全要素服务,积极构建“政校行企研”五方联动、“产学研训创”五措并举的运行机制,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为产业发展提能级,为区域经济强赋能”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