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电音少年迟永泽:音乐是生命中的一部分

齐鲁晚报     2023年05月29日
  迟永泽今年18岁,山东济南人。这个男孩的故事有点特别:出身于普通工薪家庭,从被“逼着”弹钢琴,到十四五岁时铁了心要学音乐,今年被伯克利音乐学院录取。这条看似“非寻常之路”,他的每一步都走得斩钉截铁。在他身上,透露着一种最纯粹的热爱、勇敢和执着。
  记者 李静 岳致呈

被“逼着”学钢琴
  迟永泽在读高一时,看到朋友晒伯克利音乐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他就萌生了报考的想法。那是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迟永泽有了自己的打算,紧锣密鼓地准备着,但这些父母并不知情。一直到面试前一个月他才告诉了妈妈,妈妈刘强极为震惊。
  那次成绩并不理想,迟永泽在高二时再次报考。有了经验和自己的作品,再加上顺畅的即兴发挥,迟永泽顺利通过考试。他说:“据我所知,今年济南应该有两个人被伯克利录取,而且我们不是一个专业,我是电子音乐制作系。”
  这样的光环加身之前,迟永泽拥有的不过是一个普通家庭孩子的成长史。和很多孩子一样,5岁时的迟永泽被父母“逼着”学习钢琴。妈妈刘强的想法是:“弹钢琴有助于开发孩子智力,就当做一个爱好来培养吧。”
  9岁时,迟永泽开始学习乐理知识。“那时,我仍然不喜欢音乐,觉得很枯燥。”一直到初中,迟永泽看到瑞典制作人艾维奇拍摄的一部有关电子音乐的纪录片。“能够把自己的想法变成具象的声音,我觉得好帅。”他被电子音乐的节奏感所吸引,斩钉截铁地说自己要走电子音乐的道路。
很多“第一次”
  谈起拥有的第一台钢琴,迟永泽又爱又恨。5岁时,刘强攒了工资,给他买了一台立式钢琴。“那台钢琴很好看,不过我正是爱玩的年纪,对弹钢琴很抵触。”但迟永泽还是听妈妈的话,一坐下就练习一两个小时。
  现在这台钢琴已经被搬走,迟永泽换了一台三角钢琴。但他已经爱上了音乐,最疯狂的时候,一排练就是一下午。努力的方法,最开始是模仿。但迟永泽无法满足于模仿,他想用自己喜欢的旋律去创作。他开始上网,找老师,通过网课学习。初三的午休时间,迟永泽脑袋里突然“蹦出”一段旋律,他爬起来敲在了电脑上。
  前后历经一个月的时间,迟永泽创作出自己第一首作品《Alone in Loneliness》。迟永泽说:“满分10分的话,当时的我给自己打分那肯定是满分,现在我给自己打3分。”这次创作给了迟永泽很大的鼓舞。后来,他陆续创作了六七首歌,探索着不同音乐风格。
13平方米的工作室
  迟永泽的卧室不大,大约13平方米,现在变成了他的工作室。
  起初,迟永泽在卧室里放了一张桌子,添置音箱后,又新换了一张长桌。现在的长桌上放着三台电脑,时刻跳动着音符。原来桌子旁边是他的床,后来添置了钢琴、吉他,床就搬到了隔壁房间。
  高一时,迟永泽的工作室就已经初具雏形,他又生出组乐队的想法。于是,5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一拍即合。他们在雀跃之地演出了四首歌,其中三首歌是他的原创。“后来乐队走散了,这也是很多乐队的必经过程。”
  高二时,迟永泽又组了一个乐队,四个人常去济南曲水亭街作街头表演。每次刘强都开车给孩子们拉设备,当他们的“助理”。看到儿子演出,刘强感动得热泪盈眶:“很难想象吧,孩子小时候在人前唱歌就哭。”
  记者问迟永泽,音乐对他意味着什么。他说:“音乐对我来说,刚开始是爱好,后来是职业,现在看来就是生命中的一部分。”这个18岁的少年已经在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我希望从事与音乐相关的职业,只要是相关的,我都会非常喜欢。”他希望能够在电子音乐这条路上创造更多可能性。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