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骗走430万,AI骗局频发须高度警惕

齐鲁晚报     2023年05月30日
  □苑广阔

  随着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诈骗团伙的诈骗手段也越来越科技化,竟然用上了AI换脸技术。近日,包头市公安局电信网络犯罪侦查局发布一起使用智能AI技术进行电信诈骗的案件,警银联动成功紧急止付涉嫌电信诈骗资金330多万元。
  受害人郭先生面对“好友”打来的微信视频,完全没有防备之心,就把多达430万元的钱款打到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里。这其中的关键一点,就是骗子使用了AI技术,冒用了郭先生好友的人脸和声音,让郭先生放下了戒备之心。
  值得警惕的是,随着近年来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类似这样利用AI进行诈骗的案件有频发的趋势,让人防不胜防。
  技术向来都是一把双刃剑,这不是技术本身的错,而是技术被一些心术不正的人所利用的结果。所以从技术本身的角度来看,在推动其继续发展的同时,也要趋利避害,克服其可能存在的诸多弊端。
  而站在公众的角度,则一方面可以享受技术发展带来的各种便利;另一方面,也要对不法分子利用最新技术实施的违法犯罪活动多些警惕和防范,避免自身权益遭受损失。
  不法分子利用AI技术进行诈骗活动,从全国各地警方反馈的信息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声音合成。骗子通过骚扰电话录音等来提取某人声音,获取素材后进行声音合成,从而可以用伪造的声音骗过对方。二是AI换脸。人脸效果更易取得对方信任。骗子用AI技术换脸,可以伪装成任何人,再通过视频方式进行信息确认。三是转发微信语音。骗子在盗取微信号后,便向其好友“借钱”,为取得对方的信任,他们会转发之前的语音,进而骗取钱款。尽管微信没有语音转发功能,但他们通过提取语音文件或安装非官方版本(插件),实现语音转发。
  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面对近期高发的AI骗局,也并非没有应对办法。首先来说,工作、生活中不轻易向他人提供人脸、指纹等个人生物信息给他人;在使用电子设备的过程中,不过度公开或分享动图、视频等;其次是陌生链接不要点,陌生软件不要下载,陌生好友不要随便加,防止手机、电脑中病毒,微信、QQ等被盗号;最后,当涉及金钱往来时,不管对方是谁,都要在第一时间通过电话等方式进行多重验证,这样的验证,往往最容易让骗子露出马脚。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