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本科人才培养优势与特色

齐鲁晚报     2023年05月30日
  “我要上山大!”
  “希望八年后我也能来这里上大学”……
  以上留言来自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博物馆的参观者留言簿。那么,是什么让他们在参观这座国家一级博物馆之后萌生了如此愿望?答案是:山东大学“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校训,是“崇实求新”的校风,“为党育人,为国育贤”的坚守,更是“培养最优秀的本科生和最具创造力的研究生”的办学目标。
  一、五大办学优势
  山东大学是一所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原“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现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主要具有以下五大办学优势:
  一是历史悠久。山东大学前身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是继京师大学堂之后中国创办的第二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第一所按章程办学的大学,被誉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学。2000年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成新山东大学。120多年的办学历史,形成了厚重的文化积淀和良好的育人氛围,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是学科齐全。山东大学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形成了结构合理、优势突出、文理工医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习研究环境,让“厚基础、宽口径、重创新”的拔尖人才培养在山东大学浑然天成。
  三是实力雄厚。学校一校三地八校园,总占地面积8000余亩,设有人文、社科、理学、工学、信息、医学六大学部,共有50个学院,现有在校生7万余人,专任教师5200余人。现已汇聚两院院士等各类杰出人才800余人,拥有200余个全国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技术研究中心、重点研究基地)、4所高水平直属附属医院和多所非隶属附属医院。数学、化学、中国语言文学、临床医学成功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有19个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能力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5个学科进入ESI前1‰。
  四是特色鲜明。山东大学深刻领会“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精神实质,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厚植齐鲁,追求卓越,以本为本,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中心,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和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的自主培养,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积极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山大学子所具有的“家国情怀、担当精神、崇实品格、创新素养”的山大基因广受赞誉。
  五是一体发展。山东大学济南、威海、青岛三地一体发展、各具特色,培养方案同质化推进,师资和课程共建共享,分别按10422(济南和青岛校区)、19422(威海校区)两个代码进行招生。考生分别报考,分别录取。一校三地统一颁发本科毕业证和学位证。 
二、“优特新”的招生专业体系
  山东大学2023年共有97个本科招生专业,其中7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16个省级一流专业,还有17个是近年来新开设的战略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形成了“优势+特色+新兴”的招生专业体系,为考生提供了多样化选择。
  除了数学类、物理学类、化学类、生物科学类、中国语言文学类、历史学类、哲学类、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法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自动化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材料类、机械类、能源动力类、土木类等传统优势专业之外,人工智能、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科学、智能医学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密码科学与技术、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供应链管理、生物医药数据科学等战略新兴专业也深受考生青睐。
  2023年临床医学(本博连读、齐鲁医学堂)继续直接面向高考招生,学生入校后直接进入齐鲁医学堂,进行基本学制为8年的本博连读培养,目标是培养医生科学家。为满足高层次儿科医生人才培养需要,服务人民生命健康,临床医学(5+3一体化,儿科方向)单独招生,面向全国部分省份招收30人。
  2023年新增两个新文科专业,分别是“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和“国际新闻与传播”,均采用校内选拔方式招生,这两个新专业皆为积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多学科交叉融合新文科专业。
  学校根据“宽口径、厚基础、重创新”的培养理念,按学院招生,同一个学院内,按1-2个专业类招生,所有招生专业类不跨校区、不跨学院。新生入校后,统一进行基础阶段的培养,然后进行院内专业分流。对于艺术类、体育类、医学类以及大部分特色专业,则直接按专业招生,录取专业即为所学专业。因此,2023年山东大学共有49个招生专业(类),包括27个招生类和22个单独招生专业。
三、多元化招生类型
  山东大学除了普通类之外,还包括绝大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如强基计划、综合评价招生、国家专项、高校专项、外语保送生、艺术类、体育类、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中外合作办学、少数民族预科班等,为全国考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升学路径。 
  山东大学强基计划面向全国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本硕博衔接培养,共有8个招生专业,分别是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生物医学科学、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历史学和哲学,总招生计划180人,按照综合成绩(高考成绩占85%,校考成绩占15%)择优录取。学生入校后按照“3+1+X”模式进行本硕博衔接培养,单独编班,单设培养方案。
  山东大学面向山东省实施综合评价招生,着力选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及具有突出学科特长的优秀学生。2023年招生计划为300人,共有25个招生专业,分为3个组,其中1组为文科类专业,2组为理工类专业,3组为护理学专业。
四、“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模式
  山东大学致力于培养最优秀的本科生。学校构建了“通识教育、拔尖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三位一体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和“3M+6C”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因材施教,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培养模式。 
  “3M”指主修专业、辅修专业和微专业,主修专业是学生主修的学士学位或双学位专业;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还可以跨学科门类或跨专业类辅修第二学士学位;或者参加山东大学首创的微专业项目。2023年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山东大学开设6个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分别是“行政管理+电子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国际政治+国际经济与贸易”“护理学+工商管理”“法学+英语”“国际政治+英语”,学制五年,采用校内选拔方式组班。
  “6C”是指6种类型的特色班,包括基地班、拔尖班、卓越班、菁英班、实验班、强基班。基地班是指六个国家级基地班,包括潘承洞数学基地班、王淦昌物理基地班、邓从豪化学基地班、童第周生物基地班、闻一多文学基地班、曾呈奎生命基地班;拔尖班是山东大学面向各学部设立的泰山学堂、尼山学堂、齐鲁医学堂、崇新学堂、经世学堂、钱七虎学堂等六大学堂;卓越班分别是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卓越法律人才和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实验班;菁英班是山东大学与中科院各科研院所共同建设,进行科教协同育人,共开设11个实验班;“四新”实验班包括新文科实验班、新工科实验班、新医科实验班;强基班是为强基计划学生单独编的本硕博衔接培养班。
  为贯彻落实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上学期,本科生各有一次转专业学习机会。转专业按照“转出无限制,转入有要求”原则,除部分特殊类型考生外,学校不再统一规定其他报名条件。同时,取消了学校统一组织的转专业资格考试,学生可自由申请,由各学院自主确定选拔方式、考核内容及录取标准,在规定时间段内完成选拔录取工作。
五、完善的奖助体系与高质量就业
  山东大学致力于打造多层次、多样化的奖励体系,在精神激励的同时,给予学生相应物质奖励,完备的奖励体系激励广大学子奋发图强,求知探索。据统计,上一年度共为3.8万余人次优秀学生发放各类奖学金达5800万元左右。同时,学校还构建了“济困、励学、厚德、强能”的扶助体系,开展实施添翼工程,包括心灵力量、阳光心态、学业导航、实践体验、就业无忧等五大模块35项培训课程的系列助学育人培训项目,至今已有3万余名家庭经济有困难的学生从中受益。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成长成才和就业发展,加快构建全校“一盘棋”就业引导机制和高水平就业创业工作体系,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本科毕业生的毕业去向主要是境内外深造(境内升学、境外留学)和签约工作。
六、探索大学高中融合育人模式
  山东大学自2001年提出教育拓展理念,二十多年来,持续推进多形式、多方位与高中学校的人才培养合作,探索大学高中融合育人模式,“同心而共济,终始而如一”,着力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线上线下相结合,积极开展重点中学校长论坛、优秀学子回访母校、中学生校园体验日、名师报告进中学、未来山大人、优秀生源基地挂牌、教育拓展大讲堂、精品高招咨询会等多个品牌项目,持续为考生和家长服务。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近处的博物馆与不远处新落成的体育馆交相辉映,展示着古典与现代的融合之美。摄影 刘军
  山迎你来,大有未来! 欢迎报考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本科招生咨询电话:0531-59626977   山东大学本科招生网站:http://www.bkzs.sdu.edu.c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