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时院校专业哪个优先

不能一概而论,把握“综合研判、全面分析”的总体思路

齐鲁晚报     2023年05月30日
  记者 巩悦悦      

不能盲目攀高
也不要妄自菲薄

  对于高考生和家长而言,志愿填报要把握“综合研判、全面分析”的总体思路。填报志愿前,应对自身情况有较为客观的判断,不能盲目攀高,也不要妄自菲薄,要结合实际,综合分析、科学选择。
  具体来看,考生要对自己进行合理定位,通过查询高考成绩、位次和分数线,把握招生计划、招生章程和高考政策信息,全面衡量,合理定位大致的拟报考高校范围,同时考虑专业选择。
  随后,考生还要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优势,与职业规划及就业去向相吻合,考虑自身条件、个人意愿及经济条件,着眼于时代趋势与社会需求,初步确定高校和专业。
  在综合分析研判各类信息的基础上,考生要按照划定的高校及专业范围,上下延伸选出“大菜单”(200个左右的志愿),适当缩小范围至“小菜单”(140个左右的志愿),再全面衡量形成“志愿菜单”(100个左右的志愿)。通过综合分析、优化组合,按照“冲、稳、保”的策略,分层次分梯度降序确定志愿顺序。
  在完成上述步骤之后,考生就可以正式填报志愿了。借助志愿填报辅助系统预选志愿,确定拟报考志愿最终顺序,生成志愿预填表。在规定时间登录志愿填报系统,“一键导入”志愿预填表或输入报考的院校及专业,这时可以调整志愿顺序或修改志愿,及时提交报考志愿信息。
要看历史地域
也要看综合办校能力

  要想填报志愿,考生首先要认真了解招生录取的相关办法和规定,知晓自己所在类别的志愿设置和相应投档录取规则。然后,应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成绩的高低是考生填报志愿的基础因素,直接决定了可选择院校的层次和专业去向,包括总分、位次、单科成绩等。院校则是考生选择志愿的重要因素,因为这将决定考生到哪里去学习、学些什么。因此,考生在选择时,既要看院校的历史、地域,也要看院校综合办校能力。
  报考志愿需考虑的核心因素是专业,因为这将关系到大学学习的兴趣和职业趋向。重点大学有优势专业,普通院校有特色专业,是院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不能简单一概而论,考生应该根据自身爱好、个性特点及院校选考科目范围进行专业选择。需要注意的是,专业选择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相关,有的专业报考时很热门,但到就业的时候却成了冷门,这就需要考生做出理性判断。
  在报考专业时,需格外留意个人的身体条件。因为专业与身体状况有关联,有的专业受视力、色觉、器质性健康状况的限制;部分院校按专业学习要求,会对单科成绩和外语口语等方面提出规定;独立学院、民办院校和中外合作专业收费较高,其志愿选报还应考虑家庭经济状况。
  其中,我省在考生的体检告知书中设置了“政策提醒”栏内容,关联了体检结论中受限项目对应的受限专业情况,考生务必仔细阅读并妥善保管告知书,并将其作为志愿填报时的参考依据,特别要注意其中“学校可以不予录取”和“学校有关专业可以不予录取”部分的受限结论,防止因体检原因被学校退档。
综合研判做出权衡
选定合适的院校专业

  具体来看,考生要如何选择专业和院校呢?
  省招考院提醒,选择专业首先要考虑自己有兴趣、特长、优势的专业,然后看当下热点及就业率。
  其次,考生要详细了解专业内涵,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要求、主干课程、就业及研究领域等。有时专业名称相似,但是学习内容和将来可以从事的职业大不相同。例如口腔医学,授予医学学位,可从事医生工作;口腔医学技术,授予理学学位,从事假牙设计制作,不能从事医生工作。
  除此之外,考生还要对专业学习的难易程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薪酬待遇、学科实力、考研情况等有一个清晰认识。
  在选择院校的时候,考生要详细了解拟报考院校的基本情况。通过浏览高校的网站、参加高校举办的校园开放日、参加招生咨询会、在线咨询、电话咨询以及阅读《招生章程》等方式了解高校。包括综合实力、学科优势、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升学就业、国际合作、学费标准、入校后转专业政策等诸多方面的信息。同时,还要在全面了解学校的基础上,选定自己感兴趣又符合报考条件的院校。
  高考结束后,志愿填报很快就会提上日程。那么,考生应在志愿填报前做哪些准备?如何利用各类参考信息选择心仪的专业和学校呢?根据省招考院往年发布的“百问百答”,记者有重点地进行了梳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