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研究院甘当文化“两创”落地的探路者

日用即道,文化融入生活方生根

齐鲁晚报     2023年05月30日
  陈晓霞正在接受访谈。
  记者 孔媛媛 张清直 房体朔 通讯员 王川

  济济邹鲁,礼义唯恭,孔孟之道生生不息,两千多年来,浸润着中华儿女的文化基因。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以下简称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陈晓霞带领团队创新实践,围绕“四个讲清楚”“两个结合”等重大论断,深入挖掘整理以儒家文化为重点的传统文化典籍,推进孔子及孟子思想学说研究;深入推进“八个融入”,在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普及落地方面先行先试,当好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探路者、先行者。
  孟学落地应用
多个成果开花

  初见陈晓霞,她优雅知性、温文尔雅的气质,与邹鲁文化中所蕴含的尊礼重道的精神品质颇为契合。
  陈晓霞从济宁市旅游局副局长到孔子研究院副院长再到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实现了从一个文旅领域的专家型领导干部到儒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型领导干部的转变。
  任职孟子研究院后,陈晓霞带领团队围绕“孟学研究与应用”主线,把握“以学立业、致力学术研究领域有重大影响,知行合一、实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有重大贡献”两大定位,推动孟学研究的落地与应用。
  “搞研究应该以应用为目的,学术研究的成果也应该听得懂、用得上。”陈晓霞说,围绕“学术研究、普及应用”两大核心任务,孟子研究院致力于推进研究成果成功转化,竭心尽力服务社会生活。
  孟学研究的落地与应用率先在地方政府的决策服务类领域“开花”。2019年1月19日,山东省社科规划办公布全省2019年度社科规划项目,陈晓霞主持申报的课题《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社会道德风尚研究》被列为决策服务类重点项目,2022年荣获济宁市第三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为了做好课题研究,我带领课题组成员深入乡村社区、走进乡镇企业、进入中小学校,通过走访、召开座谈会、参与活动等多种方式展开调查研究,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陈晓霞坦言,在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乡村社会道德风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设立多个专项研究课题,在对新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形成本课题独有的研究思路、方法与成果。
  乡村文化建设不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手段,而且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及先导。陈晓霞带领团队对加快乡村文化建设从搞好乡村文化创意设计、加大建设文明乡村力度、促进乡村文化传承发展等方面提出建议,推进乡村文化建设蓬勃发展。孟子研究院的研究成果申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视阈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体系构建研究》等省社科规划项目,社科研究和智库成果专报《以乡村文化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获省委主要领导签批。
  孟子研究院还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今社会生活的深度融合,挖掘孟子思想的现代价值,举办“孟子思想与干部政德修养”系列讲座、“学孟母教子·做幸福家长”家长教育专题研讨会、孟子研究创新发展与社会治理研讨会等,为公共事务提供智库服务和学术支持。
  陈晓霞介绍,孟子研究院持续深化孟学学术研究,申报国家、省级和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课题,推进儒学研究高地建设。2022年12月,中山大学哲学系联合孟子研究院申报的《新编孟子正义》课题项目,荣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该项目由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孟子研究院特聘专家杨海文担任首席专家,旨在实现《孟子》全部260个单章的深度解读与综合研究,推动孟学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持续发展。
  此前,孟子研究院的孟学学术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2022年年底,孟子研究院重点项目《孟子文献集成》已出版240册。该项目是对孟子传世文献的首次集中汇编和整理,为儒学史、孟学史等研究提供了文献依据,成为儒学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成果,具有填补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空白的重大意义和学术价值。该文献是迄今为止《孟子》选本最为权威、最为全面的集成类丛书。同时,还先后编纂出版《〈四书〉解读》合集、《<孟子>七篇解读》等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在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
百姓日用即道
文化融入生活

  “百姓日用即道”,生活是文化的源头活水,而文化也应以融入生活为最终归宿。孟子研究院聚力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新高地,探索出一条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百姓生活的路径,解决了儒学落地生根难的问题,实现儒学研究的“经世致用”。
  《四书》解读系列活动,是孟子研究院走出大学课堂、走到百姓身边,面对面宣讲儒家经典的有益实践,由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领衔,联合王志民、王中江、李存山、梁涛等儒学大家,通过深入挖掘《四书》及儒家思想内涵和当代价值,用儒家的智慧引导人们修身处世。2017年8月,孟子研究院成立“学孟子·行善举”志愿者艺术团。6年来,艺术团多次深入乡村、社区、学校,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普及孟子思想,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2022年12月2日,“孟子讲堂”“孟母大讲堂”落户山东圣尼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这是孟子研究院深刻把握“两个结合”,深入推进文化“两创”,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体现,是扎根邹城、服务邹鲁的夯实之举,是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创新之举。
  文化融入生活,儒学才能落地生根。孟子研究院将加快推进儒学普及推广高地建设。“儒学的普及推广关键在落地。”陈晓霞表示,孟子研究院将继续完善“孟子公开课”“孟母大讲堂”等平台,助力地方精神文明建设。依托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人才和平台优势,发挥属地文化智库功能,以孟子故里(邹城)母亲文化节活动为依托,争取搭建全国家庭教育研究交流平台,开展母教文化系列讲座,打响母教品牌。
儒学历久弥新
青年挺身担当

  儒学是个历久弥新的课题,既包含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内圣外王”之道,又蕴含着在当今多元文化之下,人类处境改善和人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精神力量,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支柱之一。
  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青年人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孟子研究院在推进儒学国际交流传播高地建设中尤为重视青年儒学人才储备,并推动“国际青年儒学论坛”品牌化。
  孟子研究院通过搭建院内学术交流平台,以学术讲座、线上读书会、设立并申报专项课题、撰写学术论文等形式,提升在院科研人员的学术科研能力。2022年推荐两名专技人员参与高级职称评定,8名专技人员聘任相应的职称,组建了一支年轻、团结的科研队伍。在完成“准博士培养计划”后实施“博士培养计划”,支持青年人才读博深造,目前有三名专技人员在山东大学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2022年8月15日至16日,“儒家人文思想暨第三届国际青年儒学论坛”在邹城开幕。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山东师范大学特聘资深教授、孟子研究院原特聘院长王志民表示,国际青年儒学论坛放眼未来,为国内外青年儒学研究者搭建学术平台,凝聚力量,奖掖先进、鼓励创新。
  此外还举办“孟子思想及其在历代的影响”学术研讨会等系列活动。陈晓霞表示,孟子研究院将在推动人文交流传播上谋新篇走在前。今后继续推动“国际青年儒学论坛”品牌化,制定论坛中长期规划,原则每两年举办一届“国际青年儒学论坛”活动,创新论坛举办模式,丰富活动内容,评选一批高质量儒学及孟学研究成果,表彰孟子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者,形成广泛的社会效应。
  扫码看视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