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灯火读书时

齐鲁晚报     2023年06月27日
  □冯连伟

  我从小是个书痴。读书让我知道天地之大,人生之难;读书让我有自知之明,预料之先;读书让我不为苦而悲,不为宠而欢。
  读书,是每一个好日子的开始。在晨曦初露或夜深人静的时候,伴着静谧的天地,读几页好书,认识一点生活的道理,感受一份高尚的情感,在书中与古人、哲人、贤达之人相遇,为一个小小的幽默微笑,为一个惊奇的发现赞叹,为一个新的领悟欣喜满足,一时间宠辱暂忘……
  读书,让我感受四季的静美。坐在满溢书香的书斋里,打开《小法岱特》《外祖母》,花的香气、草的芬芳立时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而川端康成的《雪国》里的冬景,浩荡而冷艳的气息摄人心魄,传递的美那么纤弱,那么战栗,有一种行走在寒冷而晶莹的冰河上的感觉。
  读书,让我感受大师的智慧。时间如蚕丝在指间滑过,而阅读给人的力量,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我们因阅读而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读司马迁,知道了大痛后必成大器;读屈原,懂得了什么是浊者自浊,清者自清;读闻一多、徐志摩,领悟到“只要诗还活着,活在后人的心中,诗人便没有死去”;读董桥、余秋雨,读出一份行云流水,儒雅隽永;读余光中、席慕蓉,更深谙不曾失忆的乡愁……在花之前,在月之下,在某个季节的深处,让他们心头的波澜,在我的心头荡漾,让那时的明月,成为我今天的眼眸。
  我生长在沭河岸畔的小山村,上推四十年前,我在农村老宅里藏书的地方是一个破旧的纸箱,那里面除了哥哥上学的课本,让我最难忘并给我巨大影响的是仅有的两本文学书籍:一本是冯志的《敌后武工队》,另一本则是《抗美援朝事迹选》。其中《敌后武工队》这部长篇小说我当时读了很多遍,到小学毕业的时候,我都能天天给同学们讲故事,讲的就是《敌后武工队》。
  我读三年级的时候,大哥高中毕业回村担任民办教师,他成了引导我读书的人。其实当时大哥的手里也没有钱。那时要到城里的新华书店买学生课本,一个往返要一百三十多里的路程。大哥一路上都舍不得买碗饭吃,都是从家里带上几个煎饼,,从“牙缝里”挤出一点钱,给我买了《少年科学》《十万个为什么》《少年文艺》《算得快》《雷锋日记》《苦菜花》《白菊花》《山菊花》等等。这些书让我这个农村娃子一下子增长了太多太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既让我成了同学们心目中的“神童”,也让文学创作的种子和野心深深扎进我的心坎。
  不仅自己爱读书,我还引导鼓励全家人读书。我们全家有一个三代近三十人的“家和万事兴”群,在这个群里有我们姊妹辈的,更有我们的子女以及子女的子女。我在群里要求正在上学的和家里有孩子上学的,晒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样的感受。还经常问他们的作文得到了老师什么评价、当家长的是否陪孩子一起读书等等。现在看来成效不小,我三外甥女的孩子写的作文多次获奖,我四外甥女一家合撰的《最好的家风是阅读》《习惯影响孩子的一生》《影响我一生的人》等文章,登上了当地的刊物《向阳花开》。
  外甥女在《最好的家风是阅读》一文中写道:舅舅从小是个书迷,对我们影响很大。我们每一次全家人相聚的时候,小舅舅总是我们的核心,我们这一辈的以及我们的孩子都特别听小舅舅的话。他说得最多的就是让我们好好读书。他说学无止境,学习什么时候都不晚,学习什么时候都有用。今天是学习知识提升自己、教育孩子,将来是教育自己的子孙。我们要把读书学习作为家风不断传承下去。
  岁月只能衡量生命的长度,读书却能衡量生命的宽度和重量。遗忘是心之孔,漏掉了多少珍贵的昨天。而读书,可以帮我们捡拾遗失在岁月沙滩上的那一粒粒珍珠,同时捡起的,还有那一份份心灵的愉悦。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