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眼金睛揪出“AI假脸”

齐鲁晚报     2023年06月28日
  如今,AI生成的人脸已十分逼真,有没有办法“揪出”它们?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周琳娜表示,“AI换脸”检测有多种手段,对普通人而言,可以依据“AI假脸”的破绽进行简单识别。
  首先,注意观察“AI假脸”的纹理特征。伪造后的视频人物,眼睛或牙齿轮廓细节容易不一致。
  现实中,人眼一般会看向同一个方向,眼球一般颜色一样,但AI生成的人眼,大部分看的方向不一致,且眼球差异较大,两只耳朵的大小甚至高度也不一致。
  AI擅长生成概括性画面,但目前仍难以处理像牙齿这样的半规则细节问题。
  有时它会生成错位的牙齿,拉伸或收缩每颗牙齿,如果画面中人物的牙口看着很怪异,那么这是假脸的可能性就很高。
  再就是看头发。AI生成的直发,看起来像画上去的一样,没有那种略微自然弯曲的感觉。有些不是头发的地方,常被它变成头发纹理。所以,如果图像中的人脸很精致,头发却跟丐帮弟子一样凌乱不堪,那多半这是个假脸。
  注意观察“AI假脸”的生物特征。一个健康成年人,一般间隔2-10秒眨一次眼,每次眨眼用时0.1-0.4秒,而在伪造视频中,人的眨眼频率,可能不符合上述规律,甚至不会眨眼,因为它们都是使用睁眼照片进行训练的。
  伪造视频往往忽略了“自发的、无意识的生理活动,例如呼吸、脉搏和眼球运动”。
  还有,就是注意观察“AI假脸”的嘴部特征。嘴部运动频繁且快速,AI软件无法真实准确地渲染其连续动作,常造成语音和嘴唇运动不同步或情绪不符。
  此外,如果人脸背景中的文字扭曲变形,或者背景痕迹模糊、画面停顿或变色,基本就可判定这是AI生成的结果。
  专家建议,对普通人来说,图像在最初拍摄时就要标记数据,将拍摄时所在地的坐标、时间、海拔高度、附近的Wi-Fi列表数据等信息,都上传到数据库,在后续传播过程中,可随时通过比对原始数据来确认图像的可信度。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