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罘区打造“1+6+1”事业单位监管体系

齐鲁晚报     2023年06月28日
  为推进事业单位规范高效运转,芝罘区积极探索全链条精细化监管新机制,本着简洁、规范、高效的原则,围绕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建立清单,再造监管流程,发挥激励导向,努力探索一套具有芝罘特色的事业单位标准化监管体系。
  一张清单,提升监管任务规范性。以制度创新为发力点,不断细化监管任务和标准,建立一单清工作机制。围绕机构编制重要事项、监管任务、要素、流程等环节,编制标准和规范,出台《事业单位规范化监督管理清单》,明确相关政策规定、检查的具体内容、程序和时间等事项,并制作流程图,从制定方案、确定检查对象,到下达检查通知书开展实地检查,再到发现问题出具整改通知书、报告检查情况,对各环节均进行详细解释说明。作为监管工作的总纲领,并在业务范围清单的基础上推出标准化监管清单目录,实现监管任务“一单清”。
  六种方式,确保监管任务科学性。将监管任务合理搭配,突出监管工作重点和方式,确保全年全程化监管。对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全面监督检查督促规范运行,对考核中存在问题及不纳入机构编制管理的单位,开展专项监管。对各项检查结果及时面向社会公开,并通过区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平台搜集问题线索,形成全社会参与的监管格局。根据单位类别和服务对象不同,通过电话抽查、现场问卷、政务服务“好差评”等多种方式结合,对事业单位服务效能进行评价。组织公益属性较强的事业单位现场述职,邀请“两代表一委员”现场评议打分。
  一套办法,确保监管任务实效性。建立动态分级监管办法。出台《事业单位动态分级管理办法》,按照“动态调整、公平公正、差异管理”的原则,对事业单位进行动态分级管理。根据每年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确定的等次,实施四个等次管理。针对事业单位在绩效考核中扣分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进行“回头看”。检查不合格且整改不力的单位,列入异常信息名录管理。对不纳入机构编制管理的单位,健全退出机制。针对单位负责人,考核列所在类别最后一名的单位,对主要负责人批评教育;连续两年列最后一名的约谈,该单位干部提拔使用从严掌握。
  记者 秦雪丽 通讯员 周磊



上一篇 下一篇